何海填,羅錦斌,曾燦,曹石金,汪洋,王可兵
(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貿區醫院 泌尿外科,廣東 深圳 518067)
在臨床上,經常可以遇到輸尿管結石合并全身感染的病例,特別是一些老年人、肥胖婦女、免疫力低下和糖尿病患者,如果處理不及時或不正確,將會導致尿膿毒血癥、感染性休克及其他嚴重并發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輸尿管結石合并感染也是臨床上的治療難點,對于感染控制后行碎石治療的時機,以及碎石治療的標準,仍存在很大爭議。為提高輸尿管結石合并感染的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節約醫療成本,本院2020年7月-2021年12月采用旁置5 F輸尿管導管負壓吸引輔助6/7.5 F 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合并感染,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20 年7 月-2021 年12 月本院67 例采用旁置5 F輸尿管導管負壓吸引輔助6/7.5 F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合并感染的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0例,女57例;年齡43~73歲,平均(54.3±8.2)歲;左側輸尿管結石38 例,右側29 例;結石長徑0.9~2.3 cm,平均(1.4±0.5)cm;結石橫徑0.5~1.1 cm,平均(0.8±0.3)cm;結石CT 值848.0~1 019.0 Hu,平均(912.0±179.0)Hu;病程2~37 個月,平均(4.9±1.1)個月;合并糖尿病44例。所有患者術前均行尿常規、血常規、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泌尿系彩超和全腹CT 檢查,明確診斷為輸尿管結石合并感染。所有患者術前均有發熱,術前尿常規均可見白細胞,術前血常規白細胞8.5×109/L~26.9×109/L,平均(17.4±4.2)×109/L;術前全腹CT提示:腎周有滲出43例,腎周滲出合并輸尿管周圍滲出10 例。術后結石成分分析:一水草酸鈣結石27 例,磷酸銨鎂結石13 例,混合性結石27例。
鈥激光(生產廠家:上海瑞柯恩激光技術有限公司,纖核:200 μm),輸尿管硬鏡(生產廠家:狼牌,規格:6/7.5 F),超滑導絲(鎳鈦導絲),輸液器針頭(規格:7號),頭端剪去1.0 cm的5 F輸尿管導管,普通負壓吸引器。
1.3.1 術前準備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留中段尿,行尿培養,留中段尿標本后當天,立即予以頭孢曲松或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靜脈注射抗感染治療。根據病情,入院后給予急診留置輸尿管支架管49 例,經皮腎穿刺造瘺7例,未行經皮腎穿刺造瘺和留置輸尿管支架管11例,術后均繼續行靜脈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待尿培養結果出來后,選用敏感抗生素繼續行抗感染治療。所有患者均在體溫正常后3 d,行5 F輸尿管導管負壓吸引輔助6/7.5 F輸尿管鏡碎石術進行治療。
1.3.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30 min給予靜脈滴注敏感抗生素,行喉罩全身麻醉或腰硬聯合麻醉。患者取截石位,經尿道置入6/7.5 F 輸尿管鏡至結石下方,留置鎳鈦導絲越過結石上方,退鏡后,再重新進鏡至結石下方,在直視下順鎳鈦導絲置入剪去頭端1.0 cm的5 F輸尿管導管,導管越過結石上方5.0 cm。帶有持續負壓吸引的7號輸液器針頭,連接在輸尿管導管末端,保證連接緊密且不漏氣,壓力10 kPa。碎石前,先負壓吸引約1 min,使結石上方的輸尿管及腎盂內壓力降低,再根據結石CT 值,將鈥激光能量設置為1.0~2.0 J,頻率10~20 Hz。手術過程中,持續經5 F輸尿管導管行負壓吸引,如見到輸尿管膿液或尿液混濁,不需要終止手術。術中根據結石硬度,將結石擊碎成粉末狀或碎塊狀,碎塊長徑約2 至3 mm,術中盡量減少灌注水量,取盡結石,以盡早結束手術。
1.3.3 術后處理 常規留置輸尿管支架。術后2~5 d拔除尿管,術后2~4周拔除輸尿管支架。
67例患者中,4例輸尿管上段結石者,部分結石上移至腎盂,其余均順利完成手術。術后出現發熱6例。其中,低熱(<38.5℃)4 例,高熱(38.9℃和39.4℃)2 例,給予敏感抗生素積極抗感染和抗休克等對癥治療后,6例患者病情平穩,未出現感染性休克,術后感染率為9.0%。67 例患者術后均未出現其他并發癥,術后2~4周拔除輸尿管支架,拔管后第2天復查腎、輸尿管及膀胱平片(kidney ureter bladder position,KUB)。其中,11 例術后KUB 提示有大于4 mm結石殘留,清石率為83.6%。
輸尿管結石合并感染,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如果處理不及時或不正確,可能導致尿膿毒血癥和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并發癥[1]。目前,國內外治療輸尿管結石合并感染的方案均為:在有效抗感染的基礎上,盡早行經皮腎穿刺造瘺或經尿道留置輸尿管支架,以解除尿路梗阻,引流感染性液體,降低腎盂及輸尿管內壓力。但對于解除梗阻后,處理結石的時機,并沒有統一的方案[2-3]。
目前,臨床上的主流做法均為:在積極抗感染的同時,行經皮腎穿刺造瘺或留置輸尿管支架解決梗阻,通暢引流腎積水,降低腎盂內壓力,以有效控制感染[4-5]。但是,在結石梗阻完全解除之前,由于造瘺管及輸尿管支架為異物,容易使得細菌附著于其表面,同時,結石內部有大量的細菌,使得靜脈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因此,應盡早擊碎并取盡結石,完全解除梗阻,盡早拔除造瘺管或輸尿管支架,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3.3.1 治療效果 在本研究中,筆者先積極行抗感染治療,留置造瘺管或輸尿管支架,待患者體溫正常后3 d,再行5 F輸尿管導管負壓吸引輔助6/7.5 F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筆者認為,這個階段腎盂及輸尿管內炎癥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腎盂內壓力已降低,具備碎石條件。在碎石過程中,通過輸尿管導管末端持續的負壓吸引,術中可以維持腎盂內低壓,同時,在視野清晰的情況下,術中盡量減少灌注水量。在碎石過程中,5 F 輸尿管導管在輸尿管腔內可以壓住結石,限制結石移位,降低結石上移的風險[6]。雖然5 F輸尿管導管有多個側孔,但是,術中仍會出現導管堵塞的現象,術中應定時觀察導管有無堵塞,遇到有堵塞的情況,應及時在尾部逆行沖洗,絕大多數情況下,可以疏通堵塞的導管。
3.3.2 優勢 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如果術前留置造瘺管,術中可以打開造瘺管,進一步降低腎盂內壓力;如果術前留置輸尿管支架,通過輸尿管支架的擴張作用擴張輸尿管,有更好的“回水”效果;與8/9.8 F輸尿管鏡比較,6/7.5 F輸尿管鏡鏡體直徑較小,術中灌注液體量小,灌注液回流至膀胱,降低腎盂內壓力[7]。有文獻[8]報道,6/7.5 F 輸尿管鏡治療輸尿管結石,碎石成功率及安全性,較8/9.8 F 輸尿管鏡高。
在臨床上,輸尿管結石引起的嚴重感染,大部分發生在老年、肥胖女性和糖尿病患者中,此類患者術前和術后較易發生尿膿毒血癥和感染性休克[9-10]。范永保等[11]的臨床研究數據表明,女性患者、合并糖尿病、術前尿培養陽性和手術時間過長,是術后容易出現尿膿毒血癥和感染性休克的獨立危險因素。李明川等[12]的研究數據也提示,術前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結石負荷大、梗阻時間長和術前感染癥狀明顯的患者,術后更易發生重癥感染。本研究中,女患者57例,術前合并糖尿病44例,與文獻[11-12]報道相似。術后出現發熱的6例病例均為女性,且合并糖尿病,平時未規則服藥,血糖控制不佳。其中,2例術后出現寒戰高熱,給予敏感抗生素(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抗感染治療后,病情逐漸平穩,未出現感染性休克。對于女性合并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者,更需要小心謹慎,術前抗感染時間應該適當延長,避免在體溫正常后3 d 即行輸尿管鏡碎石術進行治療。臨床上遇到上述患者,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在強有力的抗感染治療下,待感染控制后,再行手術治療。
隨著對疾病認識的加深,以及手術經驗的積累,臨床上關于術后輸尿管雙J管留置時間,也出現了一些爭議。張勇輝等[13]發現,對于輸尿管結石合并感染的患者,留置輸尿管雙J管5~7 d,與留置輸尿管雙J管8 d 及以上時間比較,結石排出率、術后腎積水、尿路狹窄和并發癥發生率沒有差異。詹相誠等[14]的研究發現,輸尿管硬鏡碎石術后留置輸尿管支架管時間越長,尿源性感染發生率越高。施云峰等[15]認為,輸尿管雙J管留置時間長,容易引起泌尿道感染,最主要的原因為:輸尿管雙J管可導致輸尿管蠕動機制破壞和尿液反流。王二朋等[16]應用Logistic 多元回歸模型,分析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后發生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結果表明:輸尿管雙J 管留置時間、術后結石殘留和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與術后發生尿路感染有關。因此,在本研究中,選擇在體溫正常3 d 后盡早行碎石治療,同時,術中盡量取干凈結石,提高清石率,減少術后感染的發生;術后2~4周拔除輸尿管支架,不需要延長輸尿管支架留置時間。
綜上所述,應用5 F 輸尿管導管負壓吸引輔助6/7.5 F輸尿管鏡碎石術,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療輸尿管結石合并感染,并且不增加患者的手術費用,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和臨床意義。但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樣本量較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仍需更大樣本量的隨機對照試驗來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