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暉,何菁,羅勇,侯鑄,姜永光,張寧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泌尿外科,北京 100029)
腎上腺在腎周脂肪內,是位于腎上方的腹膜后器官。在傳統的開放手術時代,即使是切除直徑很小的腎上腺腫瘤,也需要很大的手術切口,給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且術中出血量增加,術后住院時間延長。相對于傳統的開放手術,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LA)可以更加精細、方便地進行手術操作,具有手術創傷小、圍手術期并發癥少和術后恢復快等優勢,已成為腎上腺疾病外科治療的主要方法[1-3]。LA 可以通過經腹腔和經后腹腔兩種途徑完成,經腹腔入路腎上腺切除術(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TLA)操作空間大,以腔靜脈、腎上極、胰腺和腎靜脈等器官為解剖標志,可快速定位腎上腺,尤其適用于肥胖患者,但需要對腹腔器官進行游離,增加了術中腸管、脾臟、肝臟和胰腺等腹腔器官損傷的風險,當患者有腹膜炎或經腹腔手術史時[4],風險更高。與經腹腔途徑相比,經腹膜后入路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RLA)具有解剖結構及毗鄰相對簡單、對腸道功能影響小和腎上腺暴露更加直接等特點,但腹膜后空間有限,對于肥胖和瘤體較大的患者,行RLA 難度較大,導致手術時間延長[5-6]。目前,國內外關于RLA 手術時間延長的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尤其是不同的中心,報道差異較大。本研究旨在探討引起RLA 手術時間延長的危險因素,對高危患者進行分層管理,有助于優化圍手術期策略,從而有效地縮短手術時間,進一步行臨床干預。
回顧性分析2016 年1 月-2021 年12 月北京安貞醫院泌尿外科收治的420例因腎上腺病變行RLA手術的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手術時間是否延長,將患者分為延長組(96例)和對照組(324例)。見圖1。納入標準:1)術前影像學檢查(CT或MRI)明確為腎上腺腫物者;2)臨床資料完善;3)行經腹膜后入路腹腔鏡腎上腺全切術或腎上腺部分切除術;4)術后病理類型為腎上腺皮質腺瘤、腎上腺皮質增生、嗜鉻細胞瘤、腎上腺囊腫或髓脂肪瘤。排除標準:1)非腹腔鏡手術者;2)TLA手術者;3)機器人輔助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者;4)其他病理類型的腎上腺病變者。

圖1 RLA患者病例收集及分組流程圖Fig.1 Flow chart of case collection and grouping of RLA patients
1.2.1 資料收集 通過北京安貞醫院電子病案系統,查詢患者資料:1)一般資料:年齡、性別、體重指數(bosy mass index,BMI)、腫物大小、瘤體位置(左側或右側)、合并癥(高血壓、冠心病或2 型糖尿病)、既往腹部手術史和手術方式(腎上腺部分切除或全切除);2)術中及術后資料:手術時間、術后病理類型(腎上腺皮質腺瘤、腎上腺皮質增生、嗜鉻細胞瘤、腎上腺囊腫或髓脂肪瘤)和術者經驗(手術例數)。
1.2.2 手術時間延長的評價標準 手術時間定義為:從皮膚切開至皮膚縫合完畢的時間。中位手術時間為110 min。以手術時間的第75百分位數為分界點(140 min),手術時間超過140 min,定義為手術時間延長。
采用Mac 版Stata 16.0 軟件分析數據,對于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于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四分位數)[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曼-惠特尼U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確切概率法。分別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引起RLA 手術時間延長的因素,將單因素分析中P< 0.2的變量納入多因素分析。應用Mac版R 4.21 forestplot 包,將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值可視化為森林圖。應用pROC包繪制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評估相關危險因素對RLA手術時間延長的預測價值。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共納入420 例單側RLA 手術。其中,男222 例(52.86%),女198 例(47.14%),左 側243 例(57.86%),右側177 例(42.14%);患者中位年齡為54歲,腫瘤直徑0.4~10.2 cm,中位腫瘤直徑1.7 cm;合并冠心病62 例(14.76%),糖尿病113 例(26.90%),高血壓379 例(90.24%)。317 例(75.48%)行腎上腺部分切除術,103 例(24.52%)行腎上腺全切術。術后病理類型:腎上腺皮質腺瘤317例,腎上腺皮質增生72例,髓脂肪瘤7例,腎上腺囊腫13 例,嗜鉻細胞瘤11 例。出現手術時間延長的患者96 例。對照組和延長組性別、手術方式、腫瘤直徑、BMI、術者經驗和病理類型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合并癥、年齡和瘤體位置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如表2 所示,單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腫瘤直徑 ≥ 3.6 cm(=5.11,P=0.001)、男性(=3.25,P=0.000)、術者經驗(≤ 30 例)(=1.96,P=0.010)、BMI ≥ 31 kg/m2(=2.15,P=0.039)、手術方式(腎上腺全切)(=1.90,P=0.011),以及病理為腎上腺皮質增生(=2.47,P=0.001)和嗜鉻細胞瘤(=7.65,P=0.002),與RLA 手術時間延長有關。瘤體位置(右側)(=1.28,P=0.286)、腎上腺囊腫(=0.80,P=0.769)、髓脂肪瘤(=1.75,P=0.510)、既往腹部手術史(=1.02,P=0.933)和合并癥(高血壓、糖尿病和冠心病),與RLA 手術時間延長無相關性。見圖2。

表2 RLA手術時間延長的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2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rolonged RLA operation time.

圖2 RLA手術時間延長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的森林圖Fig.2 Forest plot of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prolonged RLA operation time
將腫瘤直徑 ≥ 3.6 cm、男性、術者經驗(≤ 30例)、病理類型(腎上腺皮質腺瘤、腎上腺皮質增生、嗜鉻細胞瘤、腎上腺囊腫和髓脂肪瘤)、手術方式(腎上腺全切)和BMI ≥ 31 kg/m2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男性(=3.00,P=0.000)、術者經驗(≤ 30 例)(=2.69,P=0.001)、腫瘤直徑 ≥ 3.6 cm(=3.89,P=0.038)、BMI ≥ 31 kg/m2(=2.89,P=0.009)和嗜鉻細胞瘤(=4.77,P=0.047),是引起RLA 手術時間延長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3和圖3。

表3 RLA手術時間延長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rolonged RLA operation time

圖3 RLA手術時間延長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的森林圖Fig.3 Forest plot of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prolonged RLA operation time
以性別(男性)、術者經驗(≤ 30 例)、BMI ≥ 31 kg/m2、瘤體直徑 ≥ 3.6 cm和病理類型(嗜鉻細胞瘤)為預測因素,繪制ROC curve,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為0.735(95%CI:0.678~0.793)。見圖4。

圖4 相關危險因素預測RLA手術時間延長的ROC curveFig.4 ROC curve of risk factors predicting for prolonged RLA operation time
在上尿路手術中,腹膜后入路是泌尿外科醫師較為熟悉的手術路徑[7]。但由于腹膜后的空間相對較小,腎上腺位于腎上極的腹膜后脂肪中,定位標志較少,尋找起來比較困難。因此,RLA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使得手術難度增加,手術時間延長[8-9]。本研究結果顯示,嗜鉻細胞瘤、腫瘤直徑 ≥ 3.6 cm、BMI ≥ 31 kg/m2、男性和術者經驗(≤ 30 例),是導致RLA手術時間延長的獨立危險因素。
嗜鉻細胞瘤是手術時間延長最為重要的危險因素。筆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第一,嗜鉻細胞瘤血供非常豐富,與周圍的組織粘連緊密,手術操作過程中需要仔細分離[10],從而延長手術時間;第二,由于腹膜后空間有限,大多數嗜鉻細胞瘤體積較大,可操作的腹膜后空間狹小,不利于瘤體的分離,從而增加了手術難度,延長了手術時間[11];第三,由于嗜鉻細胞瘤屬于一種神經內分泌腫瘤,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兒茶酚胺的大量釋放會導致血流動力學不穩定[12],在瘤體分離過程中,需要術者操作輕柔,盡量減少對瘤體的刺激,這些都會造成手術時間的延長。近年來,筆者所在醫院對于一些腫瘤體積較大的嗜鉻細胞瘤,多采用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完成,而這些機器人手術的病例沒有納入本研究,導致本研究中嗜鉻細胞瘤比例較低。
無論是經腹腔途徑,還是經后腹腔途徑,LA 對于瘤體大小的限制仍然存在爭議。早期有研究[13]認為,在沒有局部侵襲的情況下,6.0 cm 與< 6.0 cm 腎上腺腫瘤的LA 手術結局無明顯差異。ZOGRAFOS等[14]發現,對于較大(> 8.0 cm)的腎上腺腫瘤,腹腔鏡下切除也是安全可行的,短期和長期結局在不同大小腫瘤間無差異。但也有研究[15]提出,> 8.0 cm 的腎上腺腫瘤不建議行LA 治療,應當考慮開放手術,因為腎周脂肪間隙空間有限,技術難度較高,可能導致圍術期并發癥發生率增加。但隨著手術經驗的增加,腫瘤直徑已經不再是LA 的禁忌證,尤其是經腹腔入路,可以對直徑15.0 cm甚至17.0 cm的腫物進行手術切除[16-17]。與經腹腔入路相似,隨著RLA技術被廣泛接受,以及技術的成熟,RLA瘤體大小的上限也在不斷增加[18-19]。由于腹膜后空間有限,腫瘤體積的增加,勢必會增加手術難度,延長手術時間。FISZER等[20]報道,與經腹腔入路相比,經腹膜后入路的操作空間較小,若瘤體直徑小于6.0 cm,兩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沒有差異,但是,當瘤體直徑大于6.0 cm時,經腹腔入路較經腹膜后入路更具優勢。
除腫瘤的大小和性質之外,BMI也是影響外科手術時間的因素之一。在LA 中,無論是腹腔入路,還是后腹腔入路,BMI是否會增加手術難度和延長手術時間,仍然存在爭議。INAISHI 等[21]報道,對于經腹腔入路LA,肥胖患者(BMI ≥ 25 kg/m2)與非肥胖患者(BMI < 25 kg/m2)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轉為開放手術、術后住院時間及放置額外的Trocar這幾個方面,并沒有明顯的差異。RODRIGUEZHERMOSA 等[22]對比了90 名肥胖和70 名非肥胖患者LA 手術結果,結果表明:肥胖與更長的手術時間(72.5 和60.0 min,P< 0.01)和更多的失血量(40 和20 mL,P=0.022)相關。HU 等[23]將353 例RLA 患者分為正常組、超重組和肥胖組,對比分析3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和圍手術期并發癥等情況,結果表明:3 組間只有手術時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和圍手術期并發癥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本研究結果表明,BMI ≥ 31 kg/m2與手術時間延長相關,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在排除性別、病理類型、手術方式和術者經驗等因素之后,BMI 超過31 kg/m2,仍然是手術時間延長的獨立危險因素。考慮原因為:BMI增加,腹膜外以及腎上極的脂肪相應增加,導致尋找腎上腺困難,延長了手術時間。
目前,關于性別對于RLA 手術時間的影響,研究較少。本研究結果顯示:男性是引起RLA 手術時間延長的獨立危險因素。與本研究結果相類似,OH等[24]總結了單一術者130例RLA患者手術結果,結果顯示:無論是側入路還是后入路,在單因素分析中,男性和 ≥ 90 min的手術時間明顯相關,但在多因素分析中,這種影響并不明顯,腫瘤大小(> 5.0 cm)和術前惡性腫瘤診斷與 ≥ 90 min 的手術時間明顯相關。性別對手術時間和手術難度有影響,考慮原因為:在相同BMI的情況下,男性和女性之間的體脂分布存在一定差異,與男性相比,女性的內臟脂肪含量可能會更少;而男性肌肉更加發達,腹膜后脂肪更厚,致密性更大,手術操作也會更加困難[25-26]。
術者熟練程度無疑是影響手術時間和手術安全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本研究中,術者經驗 ≤ 30 例是RLA手術時間延長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手術經驗會影響到術中各個步驟的完成時間,如:放置套管、建立腹膜外操作空間等。套管位置是否合適,會直接影響后續操作中器械進入的角度、視野和操作空間等。分離腹膜外脂肪,辨認后腹膜反折位置,沿腎周脂肪囊與腎周筋膜間隙分離,以及定位腎上腺等過程,都與術者經驗相關,若操作過程不熟練,時常有小、微血管出血,則需超聲刀止血或Hem-o-lok夾夾閉,而且出血可能影響手術視野,也會導致手術時間延長。此外,若操作過程中腹膜不慎破裂,則可能破壞氣腹,影響手術操作。在分離腎上極腎實質表面與腎上腺下方脂肪囊層面的過程中,腎上腺下方常有較多的腎上腺動脈分支,中央靜脈同樣在此區域,經驗豐富的術者通常能夠在操作過程中預判血管的位置,小心分離,順利夾閉血管后離斷,減少了出血及操作不當導致的其他問題,進而縮短手術時間。腹腔鏡方法相對傳統開放手術的缺點在于:手術時間長,進而使得手術室時間相關的成本增加,這些問題只能通過積累經驗和改進技術來克服。
本研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本研究屬于單中心的回顧性研究,并且嗜鉻細胞瘤病例數相對較少,研究結果有一定的偏倚;第二,由于腎上腺惡性腫瘤病例較少,本研究未將腎上腺惡性腫瘤納入危險因素中進行分析;第三,本研究并沒有將腹膜后脂肪這一變量納入研究,其對經腹腔鏡后入路腹腔鏡手術時間的影響,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男性、病理類型(嗜鉻細胞瘤)、瘤體直徑 ≥ 3.6 cm、BMI ≥ 31 kg/m2和術者經驗(≤ 30例),是引起RLA手術時間延長的獨立危險因素。術前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識別,以選擇更為精準的治療方案,有助于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圍手術期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后。但本研究為單中心的回顧性研究,入組病例數有限,RLA 手術時間延長的危險因素,仍需下一步行大樣本量的研究進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