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書軒,池萬磊,徐錦,熊海丹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耳鼻喉科,浙江 杭州 310000)
慢性中耳炎是常見的耳科疾病,以耳流膿伴有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征,患者如果不及時醫治,可能引起感音神經性聾,導致預后不良[1]。手術是慢性中耳炎的主要根治手段之一。近年來,耳內鏡在耳科手術中逐漸推廣應用,相較傳統顯微鏡下手術,耳內鏡具有手術視野廣、成像分辨率高、手術創傷小和能發現隱匿部位病變等優勢,進一步縮短了手術和住院時間,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且患者接受度較高[2-4]。然而,臨床調查發現,在鐙骨、鼓膜張肌腱、鼓室黏膜、咽鼓管、人工聽骨類型和人工聽骨材料等因素的影響下,耳內鏡下鼓室成形術后,聽力恢復情況存在一定差異,進而對其遠期聽力預后產生影響[5-6]。準確評估患者耳內鏡下鼓室成形術后聽力恢復情況,對開展針對性干預和改善患者預后,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基于耳液狀態、耳穿孔、膽脂瘤、聽小骨狀態、中耳肉芽或積液、既往手術史和吸煙狀態,所建立的中耳風險指數(middle ear risk index,MERI)[7],對于評估不同類型鼓室成形術患者預后,有著較好的預測價值,且在國外兒童[8]和老年[9]等不同群體中得到了檢驗,但其在中國人群耳內鏡下鼓室成形術后的應用價值尚不明確。本研究探討了MERI預測耳內鏡下鼓室成形術治療慢性中耳炎患者預后的價值,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年7月-2022年4月本院耳鼻喉科112例行耳內鏡下鼓室成形術的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參照馮愛華等[10]標準,根據術后6個月行純音測聽檢測氣骨導間距(air bone gap,A-B gap),將患者分為預后較好組(A-B gap > 20 dB HL,n=77)和預后不佳組(A-B gap ≤ 20 dB HL,n=35)。
納入標準:病程超過3個月,且為單側患病;符合相關診斷及手術條件要求[11];純音聽閾測定資料完整;完成隨訪。排除標準:無法耐受全身麻醉手術者;合并惡性腫瘤或嚴重心、肝和腎功能障礙者;存在手術禁忌證者。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1 臨床資料提取 1)通過電子病歷系統,獲取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手術時間、病變部位、咽鼓管情況、鼓室黏膜情況、術前氣導聽閾和術前骨導聽閾情況;2)根據文獻[12],計算患者MERI 評分,包括:耳液狀態(干燥、偶爾潮濕、持續潮濕和持續分泌物,分別記0、1、2 和3 分)、耳穿孔(無或有,分別記0 或1 分)、膽脂瘤(無或有,分別記0或1 分)、聽小骨狀態(根據功能狀態,記0、1、2、3 和4 分)、中耳肉芽或積液(無或有,分別記0 或2分)、既往手術史(無、過去和近期,分別記0、1和1 分)和吸煙狀態(無或有,分別記0 或1 分)7項內容,統計MERI總分,得分高者,預后較差。
1.2.2 術后隨訪 術后6個月,以電話或復查等形式完成隨訪,隨訪內容包括:1)生活質量評估,術前和術后6 個月采用漢化版蘇黎世慢性中耳炎量表(Zurich chronic middle ear inventory,ZCMEI-21Chn)[13],對患者術后6個月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量表包括:中耳炎癥狀、主觀聽力水平、社會心理影響和醫療資料使用4個維度,共21個條目,單個條目得分0~4分,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高;2)統計并發癥(耳鳴、味覺異常、耳屏血腫、眩暈和面癱)總發生率。
使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法,分析患者預后不佳的影響因素;以Graphpad Prism 8.0軟件繪制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分析MERI 評分對患者預后不佳的預測價值,曲線下面積(rea under the curve,AUC)大于0.75,表明判別性能較佳,并計算最佳截斷值。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預后較好組與預后不佳組性別、年齡、病程、手術時間、病變部位、術前氣導聽閾和術前骨導聽閾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患者咽鼓管情況、鼓室黏膜情況和MERI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以慢性中耳炎患者耳內鏡下鼓室成形術后6個月預后作為自變量,將咽鼓管情況(通暢=0,不通暢=1)、鼓室黏膜病變情況(正常=0,病變=1)和MERI評分(以實際值代入)作為自變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咽鼓管不通、鼓室黏膜病變和MERI評分較高,是慢性中耳炎患者耳內鏡下鼓室成形術后6個月預后不佳的獨立危險因素(P< 0.05)。見表2。

表2 慢性中耳炎患者耳內鏡下鼓室成形術后6個月預后不佳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Table 2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of the poor prognosis 6 months after endoscopic tympan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titis media
ROC curve分析結果顯示,MERI評分預測慢性中耳炎患者耳內鏡下鼓室成形術后6個月預后的曲線下面積(rea under the curve,AUC)為0.863,SE為0.039,95%CI為0.787~0.938,約登指數為0.561。最佳截斷值為7分,此時,靈敏度為73.17%,特異度為82.93%。見圖1。

圖1 ROC curve分析MERI評分預測患者預后不佳的價值Fig.1 The value of ROC curve analysis in predicting poor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MERI score
以MERI 評分最佳截斷值進行分組,分為MERI > 7 分組(n=40)和MERI≤ 7 分組(n=72)。結果發現:兩組患者術前ZCMEI-21Chn 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MERI ≤ 7分組,術后6 個月ZCMEI-21Chn 總分和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MERI > 7 分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不同MERI評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并發癥發生率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and complication rate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MERI scores
耳內鏡下鼓室成形術是通過自然腔道進行手術,已得到廣泛應用,且臨床療效好[14]。清理病灶、減少流膿和恢復中耳功能,是耳內鏡下鼓室成形術治療慢性中耳炎的主要目標,然而,由于鼓膜穿孔的存在,耳道發生感染和變態反應的風險增加,雖然取得了較高的手術成功率,但是,在術后6個月,聽力預后不佳者的占比仍較高[15-16]。
分析影響患者術后聽力恢復的危險因素,是臨床進行干預的前提。本研究比較了不同預后患者臨床資料和MERI評分的差異,結果顯示:咽鼓管情況、鼓室黏膜情況和MERI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預后較好組MERI評分較低,進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咽鼓管不通、鼓室黏膜病變和MERI評分較高,是慢性中耳炎患者耳內鏡下鼓室成形術后6 個月預后不佳的獨立危險因素,以上證據說明:MERI 評分對慢性中耳炎患者耳內鏡下鼓室成形術后6個月預后有一定影響,與既往研究[7-9]結果一致。由此可見,通過術前MERI 評分,可預測患者術后預后,并指導干預措施。既往研究[17-18]主要關注于:鼓膜修補材料、手術時機和患者免疫狀態等對聽力預后有影響的因素,而單因素對于患者臨床結局的預測效能相對有限,也無法量化預后不良風險。本研究結果發現,MERI 評分預測慢性中耳炎患者耳內鏡下鼓室成形術后6 個月的預后情況,AUC 為0.863 > 0.75,最佳截斷值為7 分,靈敏度為73.17%,特異度為82.93%。說明:MERI評分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首先,該量表涉及條目信息相對容易收集,無繁雜統計項目,便于醫生進行統計;其次,慢性中耳炎發病年齡較廣,在兒童、成年和老年群體中都有一定的發病率,不同年齡段的患者,由于基礎免疫功能和病情等因素影響,手術成功率和預后往往存在一定差異,而MERI評分在不同年齡段人群中均可應用,具有較高的普適性。
因中耳位置和咽鼓管解剖學特性,慢性中耳炎患者除耳部不適外,還可產生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19-20],部分患者因多種因素影響,還需再次接受手術治療,手術后會出現耳鳴、味覺異常、耳屏血腫、眩暈和面癱等并發癥。其中,眩暈和面癱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但較嚴重,對患者生活產生多方面、持續性的困擾[21-22]。本研究結果發現,以MERI 評分最佳截斷值進行分組后,MERI ≤ 7 分組術后6 個月ZCMEI-21Chn 總分和并發癥總發生率均低于MERI > 7 分組,這一結果說明:MERI 評分較低者,除術后6個月預后較好外,其生活質量也更高,且并發癥發生率更低。
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病例選擇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且樣本量小,未能對MERI評分與耳內鏡下鼓室成形手術類型、手術成功率和術后需要再次手術風險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探討,有待下一步擴大樣本量,對本研究結論進行完善和補充。
綜上所述,MERI 評分較低的慢性中耳炎患者,耳內鏡下鼓室成形術后6個月預后較好,且生活質量較高,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