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
2022年11月17日至1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對泰國進行訪問。這是習近平首次以中國國家元首的身份訪泰,他給泰方帶去了一件國禮——“復興號”動車組模型。
與國內常見的高鐵列車不同,這件動車組模型的涂裝顏色跟泰國國旗色調是一樣的,原型列車將出現在中泰鐵路上。作為中泰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泰國首條標準軌高速鐵路,中泰鐵路使用的正是中國標準“復興號”動車組技術。
提起泰國鐵路,不少網友曾看過這樣的短視頻畫面:
伴隨汽笛聲逼近,菜市場的小販商人熟練地收起帳篷,緊接著一列火車在人群和攤點中擦身而過,著實叫人捏了把汗——這個被稱為泰國“八大奇跡”之一的美功鐵道市場是當地的獨特景觀,每年吸引大量各國游客去打卡。外人瞧著新鮮,而泰國人發愁的卻是其國內鐵路發展落后的現實。
泰國鐵路系統主要建設于100多年前,境內鐵路運營總里程僅5000多公里,絕大多數是單線米軌。運輸系統設備陳舊、運載力低、延誤率高,列車時速通常低于50公里,有些路段時速甚至不足15公里,無法適應現代軌道運輸的需要。

國家主席習近平送給泰國總理巴育的“復興號”動車組模型
怎么打破泰國鐵路的發展窘境?轉折出現在9年前。
2014年12月19日,中泰雙方簽署《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4天后,來華訪問的泰國總理巴育乘坐了京津城際列車。在時速超300公里的列車上,巴育迫不及待地拋出問題:如果要改造單線米軌,是在米軌的基礎上建設復線還是改成標準軌?他向隨行人員借紙筆畫起了鐵路圖,邊畫邊介紹泰方對中泰鐵路合作的期待,“趕緊派相關工作人員到泰國去商量這件事情吧,我們等了很久了。”
當天,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巴育,提到兩國“鐵路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并表示“我對此感到滿意”。巴育說,泰中雙方就鐵路合作達成協議,是“送給泰國人民最好的新年禮物”。
2017年12月21日,在7000萬泰國人民的熱切關注下,連接曼谷與呵叻府的中泰鐵路一期工程破土動工,開工儀式在呵叻府巴沖縣舉行。
1898年,泰國第一條全長265公里的鐵路通車,連接的也是曼谷與呵叻府,泰國交通史由此翻開新的一頁。一個多世紀后,泰國又在這里“迎來了歷史上第二次鐵路科技革新”。開工儀式現場,激動的巴育用中文說了一句“同心協力,事事順利”。
眼下,中泰鐵路一期工程加緊建設,建成后,曼谷到呵叻的通勤時間將縮短3個小時。
來自呵叻府的阿提坦渴望“成為中泰鐵路第一批火車司機”,他正在泰國孔敬大學孔子學院接受漢語培訓,并學習鐵路信號和高鐵技術等課程。2016年,孔敬大學孔子學院和中國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聯合開設泰國首個軌道交通專業,為泰國高鐵工程培養人才。開班以來,每年招生規模穩定在40至50人。
參建中泰鐵路的工程師吉滴巴去過上海、深圳和四川九寨溝,但還沒坐過中國高鐵,他說:“中泰鐵路建成通車后,我一定要體驗一下,畢竟是親身參與建設的項目。”
此次訪泰期間,習近平進一步談到要加快中老泰三方鐵路合作,積極推進“中老泰聯通發展構想”。在這個構想中,中泰鐵路二期工程將延伸至與老撾首都萬象僅一河之隔的泰國東北邊貿重鎮廊開,與中老鐵路銜接。中老泰鐵路將成為帶動整個區域發展的大動脈。
隨著兩國基礎設施進一步互聯互通,雙邊經貿、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也駛入快車道。
2021年,中泰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千億美元,達到1312億美元,同比增長33%;多家中國車企在泰投資設廠,開中國電動車是不少泰國人的新時尚;便捷的貨運使農產品新鮮度更有保證,泰國榴蓮、香水椰等在中國成了“網紅”;中國年輕人開始在各大網絡平臺追看泰劇……
中泰兩國本是血脈相連的好鄰居、好朋友、好親戚、好伙伴,因為共建“一帶一路”,如今“中泰一家親”更是好上加好、親上加親。吉滴巴說:“我要從家鄉曼谷坐火車一路到昆明,欣賞沿途美景,還想帶家人去北京登長城。”
編輯? 海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