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國女記者伊莉,對京劇產生了深厚興趣,一直想找個老師。在新生代京劇演員郭雨昂的工作室里,她學習了京劇唱腔、舞扇子以及抖水袖。她發現,看似簡單的動作,卻需要長時間的學習與練習,這也讓她明白了什么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更加堅定了她學習京劇的決心。

吃“福”、數“九”、聽回音、跨門檻兒……巴西小伙孟泰龍以“導游”身份打卡天壇公園。作為從小在北京長大的地道“歪果仁”,他對于這座中國極具標志性的園林與建筑群,如數家珍。今天,就讓他帶著我們一起欣賞百年園林風景,了解古代建筑形制,感受地道的北京味兒吧!

突尼斯小哥瓦利德來到北京某消防特勤站體驗消防員的訓練日常。集訓跑步、登高平臺消防車、繩索攀爬、卷水帶……雖然累得氣喘吁吁,但學到了許多專業消防知識。瓦利德表示,自己深刻體會到了消防員的不易,希望他們每次出警都能平安回來!

當越南記者遇到中華傳統瑰寶,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越南記者陳國英一直被傳承數千年歷史的中醫所吸引,他利用來北京出差的機會,終于“種草”成功。在經歷過針灸、拔罐等體驗后,他總結了三個字:“非常好”!

來自英國的“魔法爺爺”戴偉,因幾十年前對中國的好奇心而定居北京,他一直以來都有一個長遠的計劃,給還沒有接觸化學課的學生演示化學實驗,讓未來有更多的人才投身于化學事業。為此,他帶著自己的“魔術臺”穿梭于各地學校。這次,在北京大興一中的課堂,他再次施展“魔力”,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生動有趣的化學實驗之旅。

一絲一縷、一經一緯,中國紡染織繡文化源遠流長。敘利亞留學生瑪瓦來到北京一家織染技藝體驗基地,親手體驗織、染的樂趣。瑪瓦表示,染色的過程就像魔法一樣,很神奇。

共享單車、手機點單、掃碼支付……中國數字化發展所帶來的便利,讓來自馬拉維的留學生凱西新奇不已,她用鏡頭記錄下一部手機走遍北京的神奇體驗。凱西用兩個詞概括了自己在中國的生活:便利、科技,她希望可以將中國的先進方式帶回自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