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霞

[摘 ?要] 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觀察,通過觀察,教師可以更好地調控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觀察課堂的方式方法、觀察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如聽課的專注度、回答的速度、遇到困難解決的方式方法、學生的心理變化等,通過多角度觀察可以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進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品質.
[關鍵詞] 觀察;發展;教學品質
在實際教學中,為了趕進度,部分教師常常按照預設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的真實反饋,使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枯燥、呆板,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 要知道,課堂是動態變化的,教學中不可能完全按照預設開展教學活動,教師應及時捕捉課堂生成性資源,根據課堂真實生成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以此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那么如何捕捉課堂生成性資源呢?筆者認為,要捕捉課堂生成性資源,首先教師應仔細觀察課堂. 那么課堂教學中教師到底要觀察些什么呢?如何應用觀察提升課堂有效性呢?筆者結合教學經驗談幾點粗淺認識,僅供參考.
觀察學生言行,調控思考方向
在實際教學中,強調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教師要重視自身的主導作用,協調好兩者的關系,既不能采用“灌輸”的教學方式完全控制課堂,也不能采用“放養”的教學方式完全放縱課堂. 在教學中,教師提供機會讓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探究的同時,也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機敏地觀察課堂,在學生思路出現偏差或遇到障礙時及時給予引導,以此避免教學目標出現偏移而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進度.
例如教學“等比數列概念”時,教師給出了“棋盤放米粒”的故事,對此少部分學生提出了疑惑:“棋盤上能放得下嗎?”學生對此的質疑似乎與本課內容無關,但它體現了學生思維的嚴謹性,若教學中教師對其置之不理或加以訓斥可能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教學效果. 當遇到以上問題時,教師應給予正面評價,告訴學生能夠發現實例中的漏洞是因為他們具有嚴謹的思維品質和觀察能力,不過為了研究這個數學問題,我們假設這個棋盤中的每個格子都可以放下任意多的米粒. 這樣既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把學生的思路拉回到了問題的主線上,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
又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索,有些學生思維敏捷,回答踴躍,若教學中教師僅關注這部分學生,而忽視了其他學生的反應,這樣就難以實現“全員全面發展”的目標. 相反,有些學生學會了,但是他們不善于表達,若教師不能從學生的言行表情上捕捉這一信息,認為學生不表達就是不會,從而在課堂上重復講、反復練,這樣也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學會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以此更加全面地、細致地理解學生,進而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觀察學生心理,提升學習信心
評價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 恰當的、激勵性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受成長環境、學習環境、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心理需求往往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多觀察學生的情緒表情,了解學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從而采用恰當的評價方式進行啟發和指導,以此增加學生的靈動性,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例如教學“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時,教師預留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等比數列求和公式的推導方法. 有一個基礎較弱、平時不愛表達的學生竟然勇敢地提出了倒序相加法. 方法提出后,教師沒有急于評價,而是鼓勵學生用這個方法進行推導. 一段時間后,教師選擇部分得到結論和沒有得到結論的學生展示推導過程,并讓其他學生進行點評. 從推導過程來看,沒有得到結論的學生有部分在運算過程中出現了錯誤,有部分運用公式時出現了錯誤……教師對這些錯誤進行講解并訂正后,對提出倒序相加法的學生進行了激勵性評價:利用該方法雖然沒有得到結論,但是能夠將等差數列的探究經驗遷移至等比數列就是一種成功. 這樣既肯定了學生思維的優點,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通過其他學生的回答幫助部分學生克服了膽怯的心理,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地觀察學生,熟悉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以便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給予恰當的激勵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觀察學生活動,培養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是當下數學課堂中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有效的合作有助于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提升其學習的積極性.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和監督的作用,仔細觀察學生在合作中的互動情況,看看是否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了小組活動中,學生是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等等. 另外,教師還要了解各小組的研究方向和存在的困難等,以此通過恰當的啟發和引導,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
例如教學“同角三角函數關系”時,為了讓學生探尋正弦、余弦、正切之間存在的關系,教師給出了表1.
教師先讓學生獨自填寫表格,然后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校對答案,讓學生通過討論發現它們之間存在的關系. 在小組討論中,教師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發現有的小組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沒有校對和討論的情況下就給出了它們之間的關系;有的小組直接翻閱教材查詢答案;有的小組僅有個別學生參與討論,其他學生等待著討論的結果;還有的小組表現得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討論,只是應付了事. 為了改變“偽探究”“偽合作”的局面,教師及時進行了引導,如對于做了預習的學生,讓其思考關系式對角α有沒有特殊要求;對于翻閱教材的學生,鼓勵其通過觀察、探索、交流,發現它們之間的關系;對于未參與討論或不知道如何討論的學生,讓其嘗試驗證同小組或其他小組學生提出的結論,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對于感覺茫然,不知道如何入手的學生,提示其“從加減乘除或平方運算”的角度進行探索. 這樣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了正確的引導,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做,讓其積極地投入到小組合作中去,有效提升了小組合作效率.
觀察課堂練習,提升解題效率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 在教學中,通過有效練習可以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以便教師根據課堂真實反饋調整教學策略. 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練習的結果,還要關注學生練習的過程,這樣既能檢測學生對知識和方法的掌握情況,又能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教師改進方法,及時補救.
例如,在某節課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共同解決例題“若關于x的不等式x-3+x-4 (1)若關于x的不等式x-3+x+4 (2)若關于x的不等式x-3+x-4>a的解集為R,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解題由學生獨自完成,教師巡視觀察發現,大多數學生能夠很快地給出正確的答案,但也有少數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解題思路,解題時依賴于模仿和套用. 可見,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講,以上變式問題不具挑戰性,而對于少數學生來講,還不能完全理解問題. 基于此,在原有變式問題的基礎上,教師繼續追加練習: (3)若關于x的不等式x-3+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