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濤,宋立瓊,劉凡杰,于功昌,師 彬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頸肩腰腿痛醫院,山東 濟南 250000)
[關鍵字] 膝骨關節炎;骨髓水腫;刃針綜合療法;刃針;針刺;拔罐;推拿
膝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臨床較為常見的關節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以關節疼痛、畸形及關節活動受限為主[1]。大部分膝骨關節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水腫。有研究表明膝關節骨髓水腫與疼痛程度、關節功能活動情況及預后等都有密切聯系[2]。刃針是一種新型針灸療法,可以松解肌肉、減輕高張力、調節力學平衡[3]。已有較多研究報道運用刃針療法可明顯減輕膝關節骨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關節功能。刃針療法還可降低血清中炎癥因子含量[4]。但目前刃針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骨髓水腫的報道尚少見,故本研究探討了刃針綜合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骨髓水腫的臨床療效。
1.1 診斷標準(1)西醫診斷:符合《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年版)》[5]中KOA的診斷標準,且經膝關節MRI診斷伴骨髓水腫;(2)中醫診斷: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風寒濕痹證診斷標準[6]。
1.2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符合膝關節骨髓水腫的MRI表現;(3)年齡50~80歲;(4)未接受非甾體藥物、激素類藥物或其他方法治療;(5)病歷資料完整;(6)患者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患有類風濕關節炎、膝關節結核、過敏性關節炎等其他膝關節疾病者;(2)合并膝關節外傷者;(3)合并嚴重心腦血管、造血系統等其他系統嚴重疾病者;(4)凝血異常或有出血傾向者;(5)膝關節皮膚條件差,如有皮膚破損等。
1.4 研究對象 本研究通過本院臨床項目倫理審查(編號:2020002),研究對象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頸肩腰腿痛醫院中醫骨傷科就診的門診及住院的KOA骨髓水腫的患者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
1.5 治療方法
1.5.1 治療組 采用刃針綜合療法,包括刃針、拔罐、推拿治療。
(1)推拿治療:患者先采取仰臥位,醫者用拇指彈撥、拿法和 袞扌法分別沿下肢外側、前側及內側循經上下往返操作,手法柔和滲透,時間約10 min,然后囑患者采取俯臥位,沿下肢后側做相同手法操作,時間約2 min,最后囑患者仰臥位,對膝關節進行被動活動,時間約3 min。操作以患者能忍受為度。(2)刃針+拔罐療法:患者采取仰臥位,充分暴露膝關節。取穴:患側內外膝眼、血海、陽陵泉、陰陵泉及阿是穴。使用樂灸牌刃針(規格:0.5 mm×40 mm,馬鞍山邦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常規消毒后,先在各穴位處快速垂直進針,進針至皮下約2 cm,采用縱切橫剝松解粘連,每個穴位松解3刀,出針后,選取適當規格的玻璃罐,對針孔處進行拔罐,約5 min,拔出瘀血后消毒,并用創可貼覆蓋針孔。每周2次,2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1.5.2 對照組 采用推拿、針刺、拔罐治療。
(1)推拿治療:方法、療程與治療組一致。(2)針刺治療:取穴與治療組一致(患側),使用中研太和牌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規格:0.30 mm×40 mm,天津億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采用常規針刺手法,以患者出現酸脹感為度,留針20 min。(3)拔罐療法:以上穴位常規拔罐,約5 min。以上操作每周5次,2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觀察并評估患者的骨髓水腫面積、VAS評分、Lysholm量表評分,檢測血清IL-6、TNF-α含量。
1.6.1 骨髓水腫面積 采用德國Siemens公司的1.5T磁共振掃描膝關節,患者呈仰臥伸膝位,層厚4 mm,層間距1 mm,視野160 mm,矩陣320×256,進行橫斷位、矢狀位、冠狀位掃描,由兩位有經驗的影像科醫生在T2壓脂矢狀位像上找出骨髓水腫部位,并使用ROIA技術進行骨髓水腫面積測量,測量3次,取平均值。
1.6.2 膝關節疼痛評分 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評分范圍為1~10分,分數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重[7]。
1.6.3 膝關節功能評分 采用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評估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的功能情況,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膝關節功能越好[8]。
1.6.4 血清IL-6、TNF-α含量 治療前抽取靜脈血,離心處理后-80 ℃保存,治療后,再次抽取靜脈血,均應用ELISA法測量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6、TNF-α含量。
1.7 療效標準 依據“骨痹的診斷依據、證候分類、療效評定——《中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94)”[9]及骨髓水腫減輕程度判定療效。治愈:膝關節疼痛、腫脹等癥狀消失,關節活動及功能恢復正常,骨髓水腫基本消失;顯效:膝關節疼痛、腫脹等癥狀明顯減輕,關節活動及功能基本恢復正常,骨髓水腫面積較前減少≥50%;有效:膝關節疼痛、腫脹等癥狀減輕,關節活動及功能有所改善,骨髓水腫面積較前減少≥20%,但<50%;無效:膝關節癥狀及功能均無改善,骨髓水腫面積較前變化不明顯。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量資料不符合正態分布,則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線資料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2.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67%(29/3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6.67%(26/30);治療組患者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2.3 兩組患者骨髓水腫面積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骨髓水腫面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患者骨髓水腫面積均較治療前減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骨髓水腫面積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圖1~2)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髓水腫面積比較 (±s,mm2)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髓水腫面積比較 (±s,mm2)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 P治療組 30 194.83±20.63 71.77±13.06 51.633 0.000對照組 30 195.23±20.17 118.94±20.17 27.083 0.000 t 0.154 -22.659 P 0.878 0.000

圖1 治療組膝關節MRI 圖像
2.4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患者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比較 (±s,分)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 P治療組 30 6.70±1.32 2.77±1.77 15.949 0.000對照組 30 6.67±1.17 3.73±1.23 9.416 0.000 t -0.382 -5.591 P 0.704 0.000
2.5 兩組患者Lysholm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Lysholm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患者Lysholm量表評分均較治療前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Lysholm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ysholm 量表評分比較 (±s,分)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ysholm 量表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 P治療組 30 62.71±10.71 87.40±10.93 -22.356 0.000對照組 30 62.31±10.06 75.50±9.37 -11.764 0.000 t -0.024 9.754 P 0.981 0.000
2.6 兩組患者血清IL-6、TNF-α含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IL-6、TNF-α含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L-6、TNF-α含量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血清IL-6、TNF-α含量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7)
表6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6 含量比較 (±s,ng/L)

表6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6 含量比較 (±s,ng/L)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 P治療組 30 167.20±22.78 58.06±15.18 24.187 0.000對照組 30 162.14±23.53 96.67±13.44 12.675 0.000 t 0.289 -12.670 P 0.773 0.000
表7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TNF-α 含量比較(±s,ng/L)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 P治療組 30 68.97±14.31 33.79±10.79 15.555 0.000對照組 30 69.55±14.51 51.05±10.55 7.533 0.000 t -0.298 -9.282 P 0.767 0.000
膝骨關節炎(KOA)在中醫學中屬“骨痹”范疇,發病機制為“本痿標痹”。本病發病基礎為老年體弱,肝腎虧虛,筋骨失榮;誘因為外邪入侵,阻塞脈絡,氣血瘀滯[10-11]。KOA的病理特征主要為關節軟骨變性破壞并繼發骨質增生[12],導致關節正常應力改變,關節張力增高。大部分KOA患者在就醫過程中可檢出骨髓水腫,并且部分患者骨髓水腫的出現先于軟骨的破壞。骨髓水腫是KOA加速進展的重要因素[13],也是KOA患者膝關節疼痛的重要因素,且骨髓水腫評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14]。故骨髓水腫的治療對延緩KOA患者病程進展、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情況等具有重要意義。
刃針是由田紀鈞研制的一種新型“帶刀針具”,既可以作為手術刀,切割筋膜、肌腱,解除異常應力及過高張力,又可以作為針具,針刺穴位點,疏通筋絡、行氣活血、調節代謝。推拿、拔罐可以放松肌肉、關節,調理氣血,疏通筋絡,增強機體免疫力。
本研究中經刃針綜合治療后的患者骨髓水腫減輕更明顯,且膝關節疼痛和關節功能情況的改善更為顯著。KOA患者由于關節軟骨破壞、骨質增生等引起關節應力異常,同時關節周圍肌腱、筋膜、肌肉等過于緊張、損傷、痙攣及軟組織炎癥滲出等導致關節產生異常的牽拉力、擠壓力、內應力。增高的應力致使骨質壓力增高,髓內骨小梁斷裂,導致骨髓水腫;異常高應力還可以損傷局部血管和神經,進而引起的血管擴張,同時過度充血、過度灌注等也可以引起骨髓水腫[15-16]。刃針對周圍肌腱、筋膜的松解,可緩解這種異常的應力,使膝關節恢復正常的力學平衡,減輕局部血管、神經的受壓癥狀,從而減輕膝關節的骨髓水腫及關節疼痛,改善關節功能。
本研究還發現治療組患者治療后血清中IL-6、TNF-α含量低于對照組(P<0.05)。膝骨關節炎的關節退行性變會導致關節軟骨自身免疫反應,從而引起IL-6、TNF-α含量升高[17-18]。IL-6是由T細胞、B細胞、巨噬細胞等產生的多功能免疫因子,IL-6可以誘導、激活免疫細胞增殖分化,其激活的免疫細胞可以引起持續免疫反應[19]。TNF-α是機體主要致炎因子之一,可以引起滑膜炎,致使軟骨破壞、降解,加重骨關節退化[20-21]。兩者可以刺激骨組織局部缺血、缺氧,導致骨髓水腫的形成。刃針松解治療可以糾正膝關節錯誤應力,改善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的內環境。刃針具有針具的功效,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經絡,行氣活血,使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膝關節微環境的缺血缺氧狀態,加速炎癥因子的代謝。此外,刃針還可以調節生物信息,使信息傳遞功能恢復正常,增強機體細胞免疫功能,抑制IL-6、TNF-α等炎癥因子的釋放,從而減緩KOA進展,減輕關節骨髓水腫。
綜上所述,刃針松解術、推拿、拔罐組成的刃針綜合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骨髓水腫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能減輕KOA患者的骨髓水腫,減輕膝關節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減少血清炎癥因子IL-6、TNF-α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