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霜 關 弋

凝心聚力,奮楫揚帆。2023年3月4—1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和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相繼落下帷幕。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與會代表和委員不負人民重托,認真履職盡責,各項成果充分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在這個朝氣蓬勃的季節,兩會釋放的改革信心為國人播下意氣風發、勇毅前行的奮斗種子,在時代東風的加持之下,開始生根、發芽。
回望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極具歷史意義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聚力發展科技成為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2022年,我國構建了新型舉國體制,科技研發水平再創新高,組建國家實驗室,分批推進全國重點實驗室,且數理天文信息、化學材料能源、地球環境、生命醫學等領域的核心技術攻關均有突破,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這標志著我國的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再上一個臺階。
身處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2023年的兩會意義特殊。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高頻提到“科技創新”一詞,并指出:“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
今年的兩會上,數字經濟依然是熱門話題。《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了數字經濟對于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意義。代表委員們對“如何推動數智化社會供應鏈”“中小微企業如何實現數字化‘共同富?!薄叭绾螌崿F網絡安全‘零事故’”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數字中國建設正按下“加速鍵”。
科技自立自強是一個國家走向強盛需要邁過的重要一步。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兩會代表紛紛發聲,積極建言獻策,為我國走向科技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科技發展,唯“新”不破。未來的科技風向將吹往何處?唯有開拓進取、奮發向上,方能獲得答案。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舟楫”已經備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航程也已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