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順義供電公司 田 野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廣大用戶群體對于供電服務品質和用電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在北京,各類客戶對個性化、綜合化、智慧化的供電服務需求愈加迫切,對電力公司安全、優質、可靠供電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供電企業配電網的停電計劃管理全過程必須進一步實現精益化管控,為服務首都北京高品質現代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精益化管理在配電網停電計劃中的應用原則主要包括價值流分析、精確度和可靠性、流程流暢性、持續改進、員工參與、標準化和靈活性。通過遵循這些原則,可以提高停電計劃的執行效率和質量,優化工作流程,并提高配電網的運行效率和可靠性[1]。
價值流分析原則。精益化管理的核心是通過分析價值流,找出無價值的環節,并通過優化和改進來提高價值流的效率。在配電網停電計劃中,可以通過對停電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浪費和無價值的操作,以提高停電計劃的執行效率。
精確度和可靠性原則。在配電網停電計劃中,要準確地確定停電范圍和停電時間,以確保停電操作的精確度和準確性,并提高停電計劃的可靠性。
流程流暢性原則。精益化管理注重流程的流暢性,即通過消除非必要的等待和浪費,優化流程并提高效率[2]。在配電網停電計劃中,可以通過優化停電—工作—送電過程中各環節的順序和流程,協調各執行班組、施工隊伍的有效配合銜接,減少停電時間內的無效等待和時間浪費,提高停電計劃的執行效率。
持續改進原則。精益化管理強調持續改進,即通過不斷發現問題并進行改進,優化工作流程和提高效率。在配電網停電計劃中,可以通過定期回顧和評估停電計劃的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并采取改進措施,以不斷提高停電計劃的執行效率和質量。
員工參與原則。精益化管理鼓勵員工的參與和反饋,通過員工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來改進工作流程。在配電網停電計劃管理工作中,可以積極聽取運維班組、檢修班組和施工隊伍等提出的改進意見和建議,并充分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來優化停電計劃管理。
標準化原則。精益化管理強調標準化,即制定明確的規范和標準,以確保工作的一致性和可持續性。近年來,配電網的各類設備、元件、工具更新迭代較快,在配電網停電計劃執行過程中,停電操作規程和標準可以根據不斷發展變化的現場實際與時俱進,進行有針對性的更新與完善,使標準化的停電操作環節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更加適應當前工作需求。
靈活性原則。精益化管理鼓勵靈活性,即根據實際情況和需求做出調整和改變。在配電網停電計劃中,既要確保停電計劃的嚴謹、準確,又要考慮到各種不同的情況和需求,靈活地進行調整,并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及時的改變。
根據上述精益化管理原則,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加強計劃編制、調整過程中的信息共享和協同,加強執行過程的監控和管理,不斷優化停電計劃管理流程,提高配電網停電計劃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配電網停電計劃的流程優化應加強信息的共享和協同。通過搭建內網信息處理平臺和共享機制,實現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從而優化計劃編制工作。例如,10 千伏停電計劃按規定應盡可能避免重復停電,這就要求各部門在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編制階段填報各自擬停電范圍,平臺自動關聯停電范圍相關的若干條計劃,每個相關部門都能夠得知彼此的停電需求,從而整合起來編制計劃,實現“一停多用”[3]。
通過內網信息平臺,尤其是移動端的信息平臺,例如在“i 國網”中搭建相應模塊,實現停電計劃的實時調整和動態更新,一方面確保計劃制定的準確性和靈活性,另一方面所有與停電計劃相關的部門都能夠及時獲知計劃的調整,從而進行針對性的調整,減少人力、時間成本的浪費,提高工作效率。例如,10 千伏日前停電計劃的停電范圍有所調整,傳統的工作方式是由計劃調整人員溝通協調與該計劃相關的所有部門,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可能存在疏漏,直接影響計劃執行。而如果應用信息平臺的群組功能,一旦停電范圍有所調整,該計劃工作群組中的涉及部門也會對應調整,調度員、計劃員、完成變更的運行單位、施工單位在群組中重新交流梳理停電當天工作流程,可以大幅縮減計劃執行階段不必要的等待、協調、核實情況的時間,使工作過程有條不紊,減少主觀原因造成的延時送電的發生,提高供電服務品質。
配電網停電計劃的流程優化還要加強對計劃執行過程的監控和管理。通過建立監控措施和執行標準,對停電計劃的執行過程進行監控和評估。可以利用信息平臺和傳感器等技術手段,實現對停電計劃執行進度和質量的實時監控。同時,可以建立執行過程中的問題反饋和糾正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避免延誤和沖突的發生。當前,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安監部采用的“安全風險監督管控平臺”可以實現施工現場全過程監控。計劃執行過程的監控與管理可以借助或效仿該平臺的模式,對停送電操作、安全措施布置、開工許可、施工過程進行針對性的監控與評估,督促停電計劃執行過程的規范化與標準化,為定期回顧和評估停電計劃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改進措施提供技術支撐,最終實現計劃執行效率和質量雙提升。
優化績效考核指標。將停電計劃管理指標融入對應的績效考核當中,將其貫徹執行到目標管理工作中。每月要對停電計劃執行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并對管理指標的執行進行考核,以強化計劃工作的嚴肅性,杜絕基層單位對配電網的停電計劃的隨意調整,從而穩步提升配電網的停電計劃管理水平[4]。同時,還要遵循“日統計、周分析、月考核”方法,對停電計劃完成率、執行率、臨時計劃率、計劃票完成率、按時報送率、延時停送電等指標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和考核,促進各個專業管理指標的完成和提升。
設立臨時性計劃制定會商機制。由于臨時計劃的特殊性,會商可以在線上進行。相關部門根據臨時計劃會商匯報材料清單,在會商前按要求備齊匯報材料,后者齊全為會商必要條件。會商內容主要包含:臨時計劃的合理程度、制定臨時工作的安全控制措施,除此之外,還應以受影響的用戶為依據,制定有針對性的安撫措施,杜絕因臨時計劃產生的輿情事件。相關部門在此基礎上,要做到“一事一案”,針對每項臨時計劃拿出對應的事故應急預案并嚴格落實到位,事后及時對事故應急預案的執行情況進行分析[5]。
建立停電計劃執行過程分析管控機制。按月召開停電計劃執行情況分析會,為執行層面各環節搭建交流、分析、總結的平臺。依托技術手段獲取現場典型案例,鼓勵一線班組積極參與討論、給出意見建議,集思廣益,通過員工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來改進計劃執行流程、優化計劃執行效率。
作為首都的供電企業,必須堅持首都意識、首創精神、首善標準的“三首”理念,以精益化管理為抓手,滿足首都各界對高質量供電服務的迫切需求。在配電網停電計劃管理工作中,采取精益化管理手段可以幫助供電企業提升供電可靠性、減少輿情風險、降低人力時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與服務質量,為建設堅強可靠的新型智能電網、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