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江蘇海安市供電公司 彭榮才

“風雨人生路,刊物伴君行?!?0周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是一瞬間,但在人生旅途上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30 周年,與《農電管理》結緣都會讓人終生難忘,留給我卻是一生的財富。
時序更迭,華章日新。無論從時間的跨度,還是接觸的頻率,最親的還是要算《農電管理》 期刊。30 周年,《農電管理》從當初的《農電》的刊名,到如今的多功能的《農電管理》刊物,目前已成為國內行業內具有深度、有風度,更有力度的主流媒體。30 周年,雖然辦刊人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我熱愛《農電管理》的癡情一直未改,也讓我們從過去的手工復寫再到郵局寄投稿件,到如今的電子郵發、傳真網絡平臺投稿等高科技手段發稿,從紙端到云端,在突圍之路上讓我們奮力前行。
如今《農電管理》已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紙質的綜合專業刊物,更可刷可看可互動,為受眾提供多元化、更貼心的全媒體傳播格局,金聲玉振般充滿了力量。在我看來,是《農電管理》給我鋪路,我與《農電管理》一起成長。
30 周年風雨兼程,風鵬正舉?!掇r電管理》以獨特的“農電”視角,努力講述農電人的生動故事,令我們心潮澎湃,豪情滿懷。近些日子,我反復拜讀了“我與《農電管理》30 周年征文啟事”的寄語篇,同時把出版發行以來已收藏保存的部分《農電》《農電管理》,又重新進行了歸理、定位、回放和見證。這些刊物已成為線索和視野,很多難以磨滅的記憶又重新浮現。也許,我重新整理的這份紀念并不全面,但“紀錄時代”“影響行業”“成就管理”“催生成長”等元素一直展現在眼前,卻從另一個側面,呈現了電網農電管理大改革、大開放、大發展的重要階段和在農電工作所發生的重大事件,鐫刻著中國農電人朝氣蓬勃的奮進身影。
回憶過往,我們在字里行間見證一個個令人難忘的農電故事。也許,我們重新回顧往事不一定完整,但《農電管理》卻從一個個獨特的視角,詮釋了我國農電事業的飛躍發展和農電人五彩繽紛的現實生活;也許,刊物上展現的一些鏡頭并不一定驚天動地,但是定格農電人真誠樸實的光和影,我國農電事業與農電人成長的故事,電力客戶與農村電工一起成長的故事,《農電管理》辦刊人與讀刊人一起成長的故事,這些都在過往的刊物上一一地呈現……
在我住處的小屋里,3 個書櫥里收藏保存著出版以來的部分《農電管理》,我的子女和朋友們都說:“現在是電子時代了,大部分資料都可以從網絡上閱讀,而且查詢方便得很,還保存這些刊物有啥用途?”勸我把紙質泛了黃的雜志賣掉,我都搪塞過去。陋室雖擠些,書櫥已占去大部分,怎能叫我忍心割舍呢?因為,紙媒上發生的事情于我無法忘懷,也許這些刊物與我相伴,記錄催生成長,能時刻見證許許多多的人生感悟……
“刊物給我鋪路、作文給我墊底”。是文字改變了我的命運,這就注定我與《農電管理》結緣。前不久,我隨手翻了幾十年來的用稿剪貼本,我先后有2 200 多篇文章得以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電力報》《國家電網報》《中國電業》《國家電網》《農電管理》《工人日報》《農民日報》《新華日報》《江蘇電力報》等主流媒體上發表,也讓我走上從行業內向行業外媒體投稿轉變拓展的成功之路。每年都有一兩件作品在國家或省級得獎。正因為是《農電管理》給我創造了許多施展才能的機會,讓我這個時任農村供電所長在寫稿上有所進步,自己也因此在系統內小有“名氣”。當時縣公司領導專門研究給我頒發“特殊貢獻獎”和晉升一級工資的獎勵決定,在南通供電系統還是個先例,并形成文件決定將我調縣公司任農電通訊報道站副站長,這些過往,都是激勵我在農電管理和新聞崗位上勇毅前行。而這“軍功章”里有一半是《農電管理》給的。
因為《農電管理》承載了一個個新聞崗位工作的夢想,才讓我的工作如魚得水。我由衷地感謝《農電管理》30年來的相濡以沫,沒有《農電管理》的支持,我絕對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這一切的一切,我都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感激之情。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0年里,品讀《農電管理》,實際上是心境與過往經歷水乳交融的過程,給了我許多成長的機會,都能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讓人走得更遠,獲得更大的發展,讓我時時有種崇高的責任擔當之感。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掇r電管理》走過的不凡歷程,給了我許多紀念意義和深刻印象。為了這次“見證30 周年”的紀念活動,我在幾個資料櫥里查閱部分資料,回想起《農電管理》雜志社老師們每次電話里交流的認真負責的態度,心與心的交流,讓難以磨滅的記憶又重新浮現在面前。我既是讀者又是作者,回憶起來都是滿滿的深情和謝意。
人生總有不測的風云,1994年家里發生了變故,也是人生最痛苦的時刻,當時正處于農村電氣化建設的關鍵時刻,苦難醞釀的淚水和艱辛,讓我脆弱的心更堅強,內心世界更充實,前行的腳步更有力量,在《農電管理》的陪伴下,作為負責人的我把單位搞得紅紅火火,使農電管理工作走在南通市電力系統的前列,成為全市農電管理工作的排頭兵,我也接受了省、市電視臺專訪,當時南通六縣市領導紛紛帶隊到我單位觀摩“兩化”建設的成功經驗。我被評為1994—1995年度江蘇省“三為”(為農業、為農民、為農村經濟)服務先進個人。實話實說,是《農電管理》給了我許許多多的精神和力量。


30年里,我一直在公司組織《農電管理》發行和宣傳等具體工作,編輯老師也經常用電話、微信、QQ 的形式與我交流,親切話語一直在耳邊回響,使文章升華和提亮,部分有影響的文章刊登在專版和欄目的重要版面。我感覺與《農電管理》朝夕相處,心情很愉悅。
“濃墨重彩期期鮮活,春華秋實年年更新?!崩畲筢撛凇督瘛分杏羞@么一句話:“愿今日之‘我’勝于昨日之‘我’,而明日更美好之‘我’,必在今日與昨日的努力之中。”我愿把這句話,作為《農電管理》刊慶30 周年的寄語!
總之,辦刊是一種職業,也是一項產業、更是一番事業。最后我要借用一句公益廣告用語,用來表達我對《農電管理》雜志社編輯老師們的一片敬意之情——“我不僅認識您,更要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