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科技系統以“學習年、行動年、服務年”活動為引領,聚焦創新第一動力,強力推進“創新深化”和“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兩大工程”,加快打造長三角科創樞紐城市,為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堅持生態理念,做好平臺創新的文章。充分發揮G60 科創走廊、寧杭生態經濟帶、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和環太湖科創圈交匯疊加的戰略優勢,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一是西塞科學谷打造“兩山”實踐升級版。工業控制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等32 個科創項目已落戶,湖州學院等3 所高校已開工建設,聚引青年人才2100 余人,成為首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二是可持續發展示范區打造標志性成果。扎實推進省政府《關于支持湖州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若干政策措施》落地。“綠色低碳創新綜合改革”列入省首批創新深化改革清單并穩步推進,省政府批復同意設立湖州市綠色低碳創新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國家級、省級改革試點62 項。主導制定全國首個小城鎮可持續發展國家標準。三是科研平臺打造研究院經濟模式。聚焦半導體及光電等八大新興產業鏈培育,持續構建完善“一產一院”新型研發機構體系,新引進建設新型研發機構6 家,全市累計53 家,其中9 家成功創建省級。
強化一體融合,做好產業創新的文章。一是抓科技大招商。創新運用產業鏈招商、“基金+股權+項目”招商等模式,實施“太湖之芯”計劃,出臺專項規劃和政策,舉辦“太湖之芯”半導體產業峰會和清華三創大賽,累計引進3 億元以上項目80 個,簽約固定資產投資超700 億元。二是抓雙倍增兩轉化。全市新認定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781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362 家,通過專家評審的高新技術企業326 家。認定省科技領軍企業5 家,累計達11 家,數量列全省第3 位。修訂完善《湖州市科技企業研究開發中心管理辦法》,新認定市級研發中心179 家,申報省級研發中心96 家、省級企業研究院24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5 家。三是抓關鍵核心技術。新立重點研發計劃55 項,平均支持強度36 萬元。支持龍頭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11 家,在半導體及光電領域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揭榜掛帥”,新立重大項目9 項,首期安排資金990 萬元。30 個項目獲國家科技項目立項支持。
突出改革賦能,做好機制創新的文章。一是打好創新政策“組合拳”。出臺實施創新政策11 條并納入“8+4”政策包,占政策總量比例近20%;緊盯半導體及光電產業細分賽道,組建總規模200億元的產業基金,制定出臺專項政策。完善市縣兩級財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長15%以上機制,形成“財政支持+金融支持+稅收減免”科技金融增值服務模式,成立規模10 億元的科創母基金。二是打造成果轉化“導流區”。以“蒲公英計劃”為載體,287 名青年博士以科技特派員和技術經紀人雙重身份駐企服務,促成聯合攻關項目87 項,1至9 月,累計完成技術交易額286.72億元;搶抓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機遇,與上海張江高科、臨港集團共建集成電路和汽車電子產業園,推動上海交大、復旦大學等在湖建設大學科技園,新引進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167 個。三是打造先行先試“新高地”。全域創新加快推進,成為全省創新發展最均衡的地市之一。國家創新型縣、省級以上高新區、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實現區縣全覆蓋;創新改革走在前列,1 項案例入選第一批省級創新深化試點,3 項案例入選省首批創新深化改革清單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