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科技局持續推進創新深化和“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相關工作,以全省科技系統“學習年、行動年、服務年”活動為抓手,培育壯大科技企業集群、打造高水平科創平臺、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聚焦主體培育,科技攻關能力加速提升。為進一步優化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嘉興市接連出臺《關于支持科技創新九條政策意見》《關于加快實施科技創新改革九條意見》“雙九條”政策意見,以真金白銀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以改革創新激發企業發展新動能,全面助推區域創新活力提升。開展“兩清零一提升”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全市營收1 億元以上研發活動制造業企業達1985 家,研發活動覆蓋率達98.41%、營收5 億元以上研發機構制造業企業達364 家,研發機構覆蓋率達95.29%。在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光伏玻璃、丙烯酸及酯高分子新材料等細分領域,支持頭部企業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強化創新引領作用,推動企業面向產業關鍵核心和共性技術開展攻關,輻射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目前,嘉興市已建設以桐昆新材料研究院為代表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新型研發機構10 家、以華友鈷業為代表的全球研發中心5 家。
聚焦平臺載體,科技創新動能持續增強。出臺《關于支持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建設具有先進水平新型創新載體的若干意見》,持續推進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浙江中心創建。中電科第36 所電磁空間安全實驗室成功納入全國重點實驗室布局,嘉興市本土企業科研平臺創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實現零的突破。烏鎮之光超級計算機中心獲科技部批復認定,填補了浙江省國家超算中心空白。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嘉善縣、桐鄉市、海寧市順利成為全國第二批創新型縣(市),數量居全省第1 位。以亞太路為核心,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制定出臺《南湖亞太路科技創新帶建設規劃》。海鹽省級高新區創建轉認定通過實地核查,全市認定類高新區實現全覆蓋,嘉善高新區聯合建設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區掛牌運行。建立財政資金支持與績效評價掛鉤機制,會同市財政局制定《嘉興市創新載體績效評價規則》,其中年度資金的30%為創新導向資金,引導載體立足地方所需優化科研布局。
聚焦雙鏈融合,打造成果轉化高地。常態化開展院企銀企雙向對接交流活動已達13 場,累計發布科技成果142 項,簽訂院企合作項目56個、銀企合作項目38 個,簽約授信金額達39.47 億元,基金投資額1200萬元。加快科技接軌上海步伐,與上海科技交流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并舉辦第一屆滬嘉科技創新大會,揭牌成立“滬嘉科技協作聯盟”。
聚焦改革創新,創新生態體系穩步優化。成功揭榜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牽頭的2023 年全面創新改革任務2 項(全省8 個,嘉興市數量列設區市第1 位),獲批省級創新深化試點2 項(全省20 項),入選省科技廳科技人才體制機制改革試點1 項(全省11項)。出臺《關于提升科創人才平臺能級的實施方案(試行)》,建立了“嘉興市科創人才平臺分層分類評價體系”,組織開展全市44 家創新載體運行評價工作。實施投入支持、人才引育、體制改革、項目申報、成果轉化、服務供給、保障機制等七項差別化舉措,切實推動全市創新載體整體能級水平提升。構建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機制,推進科技保險試點,優化“投、貸、保”聯動機制,構建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助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