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始終堅持把“創新引領”作為開辟高質量綠色發展新路的“金鑰匙”,對標省“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立足“以產業定位科技、以科技索引人才、以人才支撐產業”的邏輯閉環,大力開展“學習年、行動年、服務年”活動,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激發麗水人才科技產業活力。在全省第三季度星級評定中,麗水“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被評定為“五星”,綜合排名居全省第3 位;其中,蓮都區獲評省創新深化和“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雙“五星”。
堅持統籌推進,重塑體制機制優勢。一是堅持“一體設計”融合發展。立足科技體制改革,完善黨管人才體制,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委人才科技工作領導小組,在全國出臺首部人才融合發展法規《麗水市促進人才科技融合發展條例》,成立麗水市“15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作專班,建立清單化管理制度,實施動態考核工作機制,推動賽馬爭先、比學趕超。二是堅持“二規合一”協同發力。立足培育壯大五大主導產業,在全省率先出臺《麗水市人才科技發展“十四五”規劃暨產業發展人才科技支撐規劃》,實現“二規合一”,統籌實施人才科技項目招引、平臺搭建、科研投入,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三是堅持“三鏈融合”提能升級。出臺《加速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融合助推生態產業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通過實施“八大行動”,建立七項工作機制,持續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融合發展。
堅持產城融合,構筑優質產業生態。一是堅持“擴能強基”向內蓄力。落子布局浙西南科創中心建設,加快打造“十子連珠”人才科創平臺,全力推進浙西南科創產業園、白橋雙創中心等創新強基工程建設。1 至9 月,完成省“315”重大項目投資額19.4億元,年度完成率達130.5%,居全省第2 位。二是堅持“院地合作”向外借力。圍繞“一縣一業一院”引進實體化研究院,構筑“大院名校+科研平臺+創新企業”產業創新圈。1 至9 月,全市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35.77億元,年度完成率居全省第4 位。三是堅持“異地筑巢”雙向發力。探索“工作在當地、貢獻給麗水”的人才創新飛地模式,搭建起集聚人才、技術的異地平臺。截至目前,已建成4 個“人才科創飛地”,正在建設的有13個,累計入駐科創企業202 家。
堅持要素集聚,壯大特色產業集群。一是堅持“高新為要”轉換產業賽道。緊盯半導體、數字經濟、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招引“大好高”項目,如由市科技局引進的“太陽能電池電極材料用銀粉產業化項目”,總投資5 億元,建成后可實現年產銀粉1000 噸,年產值達55 億元。1 至9 月,全市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達68.2 億元,同比增長47.2%,增速居全省第3 位。二是堅持“擴量增面”壯大產業根基。深入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截至目前,全市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2800 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900 家,“十四五”規劃目標提前完成。三是堅持“先用后轉”賦能產業升級。錨定“革命老區科技成果轉化最佳承接地”建設,通過打造1 個工作體系、編制4 張轉化清單、聚焦7 個實施步驟,探索形成“147·浙麗轉”模式,推動前沿科技成果進山區、進企業。截至目前,已達成“先用后轉”合作100 余項,其中2 項科技成果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