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力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其中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作為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文件,這份規劃有哪些新特點?數字經濟、智能產業有哪些機會點?哪些行業將會迎來重大機遇?
對經濟發展而言,數字化的意義是全方位的,目前國內產業數字化占數字經濟規模比重超過80%,已經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動能。
從底層邏輯出發,數字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其路徑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通過數字技術打破傳統行業界限、空間界限和時間界限,減少信息流動障礙,加速資源要素流動,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創造新的價值鏈和生態圈,促進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協調發展。其次,通過互聯網和平臺打破傳統物理介質、信息介質和交易介質,搭建新的連接方式和協作方式,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流程、全鏈條賦能改造,提升企業創造的附加值。再次,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現創新設計與生產制造的柔性化、精細化、個性化和智能化,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此外,通過數據和算法打破傳統管理規則、市場規則和社會規則,構建新的決策機制和治理體系,運用數據分析、算法優化、算力提升,實現綠色低碳和高質量發展。
如今,數字中國明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數字底座,即以數據為基礎,通過整體布局推動數字技術的基礎設施建設,從而促進數據要素交易。從資本的角度出發,這份規劃顯現出諸多新特點。
具體而言,一是強調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參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加強數字技術創新和應用,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和市場份額,同時激勵各類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參與數字化建設和應用,形成多元化社會資本投入機制。二是提出要加強數字技術與各行業領域的深度融合,拓展數字化服務和產品,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構優化,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發展,增強社會資本的競爭力和效益。三是倡導加強數字文化建設,培育和提高全民數字素養及數據安全意識與能力,完善數字治理體系,促進數據資源的合理流動和有效利用,營造良好的數字生態環境,增進社會資本之間的信任和協作。
在規劃引領下,數字中國建設進一步提速,對行業的影響是積極而深刻的,不僅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也為相關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機會和競爭優勢。當然,數字經濟板塊的走勢既受政策層面的影響,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約,如行業自身發展動力、市場需求變化、國際環境變化等。2023年,隨著政策發力和行業恢復,數字經濟板塊有望實現盈利改善和估值修復。
當前的相關積極因素來自三方面:一是頂層設計層面的政策催化,包括《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及“東數西算”等重大工程;二是市場主體層面的創新驅動,如軟件服務、信創概念股等領域的高質量加速發展;三是行業領域層面的深度融合,如數字技術與各行業領域的協同創新。
從創新資金扶持方式出發,規劃提到,要鼓勵引導資本規范參與數字中國建設,構建社會資本有效參與的投融資體系。鼓勵引導資本規范參與數字中國建設,意味著數字化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而社會資本有著豐富資源和靈活性,可以有效提高數字化項目的效率和質量,即通過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而強調規范參與,則要求社會資本在參與數字化發展的投融資活動時,必須遵守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避免出現違法違規、損害公共利益、破壞市場秩序等行為。構建社會資本有效參與的投融資體系,需從多個層面來推進,包括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創新投融資機制、優化項目管理流程、加強風險防控等。通過創新資金扶持方式,加強對各類資金的統籌引導,從而優化數字經濟投融資結構,增加對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的支持力度。與此同時,要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的作用,引導金融資源支持數字化發展,提升數字經濟的效率和質量。
這份規劃發布后,包括北京、福建、廣東、重慶、山東等在內的17地萬億元投資項目上馬,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為特色的項目挑起大梁??梢灶A見,隨著規劃的落地實施,數字經濟和智能產業有望迎來重大機遇,主要有以下幾個機會點:在數字基礎設施方面,5G、IPv6、物聯網等網絡設施建設將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投資需求,云計算、數據中心等領域將迎來新一輪投資和擴容,相關企業有望受益于市場需求增長。
在數據資源方面,數據開放共享、數據安全保護、數據價值挖掘等領域將成為重點發展方向,相關平臺和服務商受益于政策支持和市場激勵,有望獲得更多收入和利潤。目前,互聯網巨頭都在積極布局數據交易平臺。
在數字技術創新方面,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信息等前沿技術將為各行各業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和應用場景,類ChatGPT應用和AIGC賽道持續火熱。金融科技等相關創業項目基于技術優勢和行業需求,有望獲得更多的資本支持和市場認可。在數字安全方面,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的完善將為網絡安全產業提供更強的政策保障和市場需求,相關企業有望增強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國內的網絡安全企業不斷提升自身的產品和服務水平。在數字化發展環境方面,電子政務和智慧社會建設將為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提供更高效和便捷的方式,相關企業有望承接更多的政府項目和合作機會。例如,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商與各地強化深度合作。在數實融合方面,圍繞數字化賦能實體經濟,推動數字技術與千行百業深度融合,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包括新能源汽車、智慧醫療、數字文旅、智慧農業等領域,將更多受益于數字化的驅動。此外,在數字治理方面,強調構建數據安全保障體系,保護個人信息和商業秘密。這將為數據安全、網絡安全、個人隱私等相關領域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圍繞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支持數字企業發展壯大,健全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工作機制,規劃再次強調,發揮“綠燈”投資案例的引導作用,推動平臺企業規范健康發展。在此之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指出,推出“綠燈”投資案例,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結合資本視角來看,民間資本應如何響應?又需要注意些什么?這些無疑都受到市場的密切關注。
通過規范、透明、可預期的監管,在穩妥推進并完成大型平臺公司整改工作、設置好“紅綠燈”的基礎上,推出“綠燈”投資案例,目的是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有利于民間資本行穩致遠。在政策環境、市場準入、融資支持等方面,給予民間投資項目優先審批、優先推進、優先落地,有利于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的投資,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為此,民間資本應以“綠燈”投資案例的推出為契機,把握政策紅利和市場機遇,參與到數字中國建設以及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工程和領域中去,加強與政府部門和平臺企業的溝通協作,提高項目質量和效益。
當然,民間資本也需要注意一些風險和挑戰。比如源自行業競爭、技術創新、綠色低碳等方面的一些新要求,以及來自市場的波動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相關企業應根據自身實力和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和領域,務必誠信經營,合理配置資源,做好風險防范和管理,強化創新力和競爭力,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在此過程中,還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促進公平共享與可持續發展。
數字中國浪潮洶涌,唯有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構筑以新基礎設施為運行基礎、新生產要素為內在源泉、新市場主體為有生力量、新協作方式為組織形態、新治理體系為長效支撐的新經濟生態系統,方能更好地為中國經濟保持定力并開啟新發展格局保駕護航。
(本文作者為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新經濟智庫首席研究員)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