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寒
河南鶴壁某科技集團一員工為償還網貸,利用其從事消防維修保養的工作便利,編造安裝消防器材、投資消防設施等工程項目騙取14名受害人共計227萬余元的錢款,最終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1年。
作為全球第一大電子代工工廠、被外界稱為“代工之王”的某科技集團是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了加強企業的消防安全建設,該科技集團近年來不斷投資消防硬件設施建設,專門成立了工業安全科,明確由專人負責消防設施維修保養。2020年3月起,該集團員工張強被委以重任,在工業安全科負責消防維保工作。
張強是山西省原平人,1985年出生的他只有高中學歷。據張強歸案后供述:自己于2018年開始借網貸,每借1000元扣除利息后實際到手只有600元左右。期限屆滿后,自己無力歸還,就借新的網貸用于還舊債,前后累計開通100多個網貸平臺,最終導致債臺高筑,欠款最多時達到500余萬元。張強表示,后期因自己再也無法借到新網貸,為了償還巨額欠款,便走上了詐騙的犯罪道路。
一般而言,實施詐騙必須先取得受害人信任,而信任自然要建立在彼此熟悉的基礎上。張強是個外地人,來鶴壁時間不久,在那里并沒有多少熟人和朋友。但為了實施詐騙計劃,張強可謂煞費苦心。
由于鶴壁某科技公司位于鶴壁市下轄的淇縣,相對比較偏遠,近萬名員工的飲食消費需求為當地的餐飲行業提供了商機。飯店是一個便于陌生人交流的場所,張強便將詐騙實施目標鎖定在周邊飯店經營者身上。
周睦在鶴壁某科技集團附近經營一家小吃店,張強不僅經常來光顧,每次來吃飯時還都與周睦拉拉家常,海闊天空地聊上兩句,時間一久,兩人就彼此熟悉了。2021年1月,張強照常來到周睦的小吃店消費。在與周睦閑聊時,張強稱他所在的科技集團接了一個消防設施工程,需要投資8萬元,問周睦是否愿意做。張強表示,這個工程工期短,只要一個月就能干完,且沒有任何風險,完工后有30%的利潤。
周睦聽后,在心里一盤算,投入8萬元,一個月就能賺2萬多元,這錢賺得太快太輕松了,這送上門的肥肉怎能不吃呢!于是周睦沒多想,就于當年2月4日分別通過支付寶和微信轉賬給張強8萬元。
幾天后,張強來周睦小吃店消費,這一次張強又向周睦提供了一個“生財”的信息——稱自己所在科技集團的設備著火了,需要投入12萬元維修,還說這一次比第一筆錢回款還要快,問周睦愿不愿意投資。賺錢心切的周睦再次答應,并于2月11日用支付寶轉給張強7萬元。
事實上,張強編的這個謊言并不高明,只要稍微懂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一般企業都會對設備投保,設備發生火災后維修的費用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即便沒有投保,一般企業也會設立設備維修資金用于支出,無須對外集資,更何況張強所稱的維修費用只有區區的12萬元。然而,周睦由于太過信任張強,又急于想賺快錢,便又糊里糊涂地上當了。
張強承諾首筆投資的8萬元一個月就可以結算利潤,然而一個月后張強卻突然不到周睦的小吃店來消費了,也一直沒有主動將上述本金和利潤支付給周睦。周睦覺得不對勁,于同年3月15日打電話給張強,催討上述款項。恰逢當地暴發疫情,張強借口說領導都在隔離,讓其再等一段時間結算。周睦無奈,只能選擇相信張強。然而又一個月過去了,張強仍未向周睦提還錢的事。周睦再次打電話給張強催款,張強又以各種理由拖延。
就這樣,一拖就是半年。到了9月6日的時候,張強主動向周睦表示現在可以跟廠里結算了,但需要向領導送禮。周睦雖然將信將疑,但為了要回之前投入的錢,只得硬著頭皮再次通過微信轉賬給張強8000元。然而“送禮”后周睦還是沒拿到上述款項,經其不斷催要,張強僅陸續歸還2.8萬元,余款總共13萬元悉數打了水漂。
除了在廠區外的飯店發展詐騙對象,張強還利用自己同事的人脈騙錢。呂勝青就是因此中招的一名受害人。呂勝青原先并不認識張強,與張強結識是通過其在某科技集團工作的本家兄弟呂勝喜介紹的。
2021年5月,張強對呂勝喜謊稱某科技集團有采購安全物資消費物品項目,可以投資賺錢。呂勝喜一聽就信以為真,并建議讓呂勝青來投資。呂勝喜對呂勝青稱,張強是某科技集團的消防主管,其手頭有很多消防器材項目可以投資。由于張強與呂勝喜是同事關系,呂勝青當時就沒有懷疑。呂勝青稱自己從呂勝喜那兒要到張強的手機號后,主動打電話與張強進行了洽談。
張強在電話中表示,某科技集團正在升級改造,他可以介紹呂勝青做10萬元至20萬元的單子,主要是墊資購買廠區需要的消防器材,上門安裝好后可以掙點差價。張強稱,每個工期4個月左右,最多5個月就能回款,收益按照投資款的40%結算。
事后,呂勝青還跟自己的朋友袁驊介紹了上述投資事宜,兩人經商量后決定一起投資。2021年5月14日,呂勝青、袁驊、張強相約在鶴壁某科技集團西門見面,張強說自己所在集團最近一直在下單,自己看看哪個能干就通知他們。
過了幾天,張強打電話說有個20萬元的單子,是購買消防器材的,呂勝青、袁驊主動“接單”,分別投資15萬元和5萬元。張強收款后對兩人說,自己在里面負責運作,不用他們操心。
2021年6月1日,張強又打電話給呂勝青說,有個22萬元的新單子,呂勝青、袁驊再次分別投了10萬元和12萬元。
然而承諾的回款期限屆滿后,張強并沒有與呂勝青和袁驊結算。兩人催要時,張強僅陸續歸還呂勝青1.7萬元、袁驊7萬元,余款則以受疫情、水災的影響等為由拖欠至案發。
事實證明,張強對外宣稱的鶴壁某科技集團的消防工程投資項目都是憑空杜撰的。據張強的同事許發根證實,張強所在的工業安全科雖有消防安全職責,但只是負責消防設施的維修保養,并不負責設備采購或者大型維修等方面的工作。另一同事劉馳證實,鶴壁某科技集團消防部門沒有維保資質,相關工程只能對外承包,不能直接對外招投標。兩名同事的證詞,令張強用于欺騙受害人的謊言不攻自破。
張強因涉嫌詐騙,于2022年6月16日被拘留,7月21日被逮捕。鶴壁市淇濱區人民檢察院就本案,于同年11月1日向法院提起公訴。鶴壁市淇濱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淇濱法院”)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本案主犯對外宣稱的消防工程投資項目都是憑空杜撰的(圖為消防器材)
淇濱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人張強在背負巨額網貸、外債,無償還能力的情況下,虛構合伙投資消防工程、做工程需要用錢可以支付高額利息等事實,騙取包括3名飯店經營者在內的14名受害人財物227.49萬余元,用于歸還個人網貸、借款、網絡賭博等用途。
2023年1月28日,淇濱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張強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責令被告人張強退賠被害人經濟損失225.49萬余元。
一審宣判后,張強未上訴,判決已生效。
(文中除張強外,其余人名均為化名;本文謝絕轉載)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