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燕
當前,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引領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必須要在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歷史方位中,找準關鍵突破口,努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作為、打開新局面。
在1月28日舉行的重慶市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推進大會強調,要改進工作方法,深入調查研究,突出問題導向,鼓勵先行先試,注重實干爭先,努力爭取發展主動權。共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同富裕美好藍圖,就是推進該戰略實施走深走實的關鍵突破口。
深刻認識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要從促進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把握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深化認識、統一思想、凝心聚力,發揮好“一號工程”總抓手總牽引的重要作用。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蘊含著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這指明了高質量發展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體現了共同富裕做大“財富蛋糕”的內在要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統領重慶發展的“一號工程”,有助于顯著增強西部地區的發展動能,推動實現城市能級、產業能級等大幅躍升,蘊含著提高區域整體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夯實共同富裕物質基礎的發展意圖。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瞄準了共同富裕破解城鄉區域差距的主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一文中指出:“要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要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作為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立足成渝地區城鄉差距大、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推動川渝全方位合作走深走實,有助于形成以城帶鄉、促進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推動區域發展的整體性、均衡性、協同性明顯增強。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契合了共同富裕以人為本的價值導向。共同富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推動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3年多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圍繞高品質生活宜居地任務目標,持續增加優質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公共服務標準化便利化水平逐步提升,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逐步增強,體現了努力讓川渝兩地人民共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成果的根本導向。
堅持問題導向,找準關鍵突破口,在共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同富裕美好藍圖中奮勇爭先
3年多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整體發展態勢良好,但區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長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共同富裕的要求仍有差距。對此,亟須堅持問題導向,找準關鍵突破口,爭取發展主動權。
更加注重增強經濟發展優勢帶動能力。立足成渝地區區域發展存在差距的實際,進一步構建省(市)際、區(縣)際之間分工與協作關系,增強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輻射帶動能力,促進區域間深度融合互動。要更加突出提升重慶主城都市區和成都市“雙核”發展能級和綜合承載力,增強高端產業引領、科技創新策源、西部門戶樞紐建設、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將其打造成為西部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注重發揮成渝主軸輻射帶動作用,優先支持在區域中心城市建設一批郊區新城,推動交通網絡、要素資源、功能產業等向周邊區域延伸。此外,還要重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外區域的協同發展,推動重慶“兩群”地區和川西地區特色產業等聯合發展,積極融入大腹地大市場,實現全域發展。
更加注重激發區域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圍繞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要進一步補齊協同創新發展短板,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創造生態,不斷激活區域發展的動力活力。要更加突出創新資源一體化,依托兩地大院大所等優勢資源,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技術攻關與成果應用的協同機制。進一步優化跨區域創業政策和服務體系,支持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業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支持兩地共同設立聯合孵化中心,推動兩地企業開辦標準的一體化。要注重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企業發展生態,發揮兩地“鏈主”企業創新引領能力,通過“鏈主”企業聚合“專精特新”中小微企業,加快完善知識產權的協同保護功能,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更加注重促進城鄉融合農民增收致富。進一步聚焦縮小成渝地區城鄉差距,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雙輪驅動。要挖掘現代農業增收潛力,培育一批區域特色高效農業公共品牌,聯動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區域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共同培育庭院經濟、小店經濟和平臺經濟等新經濟業態和新就業形態。要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支持聯合建設返鄉創業園區,共建專家隊伍、共享支持政策、共育創業項目,聯合實施農民工就業技能提升行動。要加大對區域內部欠發達地區支持幫扶力度,構建支持革命老區、偏遠地區、民族地區等專項振興發展的政策體系和長效機制。
更加注重公共服務減負惠民普惠共享。以惠民有感為目標,著力解決養老、托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供需矛盾,推動區域公共服務制度統一、質量水平有效銜接,以“一小一老”為先導,探索減輕群眾生活負擔的有效路徑,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活宜居水平。推動開展兒童友好型社區共建共享,支持共建普惠托育服務標準體系,大力建設普惠性托育服務機構,鼓勵兩地知名嬰幼兒服務品牌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內布局設點或托管經營。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和能力協同建設,為困難失能、半失能及其他老年群體提供養老服務。鼓勵共同研究出臺針對家庭適老化改造、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建立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共擔的合作機制。
更加注重推進要素市場一體化改革進程。下大力氣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拓展區域合作空間。要鼓勵技術要素的流通轉化,推動建設輻射西部、連接全國的成渝地區一體化技術交易市場,共同建立成果轉化項目資金投入機制、技術共同轉化推動機制、成果收益共同分享機制。要暢通金融要素的流動循環,支持兩省市共同設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共同開展知識價值信用貸款試點,引導資金鏈精準滴灌企業創新領域。要探索土地要素的跨區域流轉使用,加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對土地利用的統一規劃和跟蹤管理,建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區域調劑機制,統籌盤活土地資源。要鼓勵人才要素自由流動,推動成渝地區加快建立統一人才大市場,疊合人才大市場、人才大數據、人才大服務的改革紅利,破除人才流動的體制機制壁壘。
(作者系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