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1949年7月22日,迎著新中國誕生的曙光,中華全國曲藝改進會籌備委員會(中國曲協前身)在北平中山公園來今雨軒成立,自此開啟了我國社會主義曲藝事業和曲協工作歷史新紀元。
作為中國文聯的重要團體會員,黨領導下的全國各民族曲藝家組成的人民團體,黨和政府聯系曲藝界的橋梁和紐帶,中國曲協在團結廣大曲藝工作者、繁榮發展曲藝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擔負著重要責任。
1958年8月14日至16日,中國曲藝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190余名各民族曲藝界代表出席會議。之后,歷屆代表大會分別于1979年、1985年、1996年、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召開。每一屆代表大會上,全國各地區各民族曲藝工作者齊聚一堂,共襄盛舉。作為曲藝工作者共商曲藝事業繁榮大計、共繪曲藝發展藍圖的盛會,大會為曲協工作和曲藝事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重點,引領曲協工作在守正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70多年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曲協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在全面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新時代,認真履行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基本職能,努力發揮橋梁紐帶和行業建設主導作用,團結引領廣大曲藝家和曲藝工作者忠實貫徹執行黨的文藝路線方針政策,在加強組織建設、提高創演水平、服務人民群眾、開展理論研究、維護會員權益、推動創新創造、擴大對外交流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曲協大力推動曲藝事業繁榮發展,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曲藝和曲協工作全過程、各環節,團結動員廣大曲藝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主動工作、積極作為,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彰顯曲藝價值;堅持理論武裝,以常態化的教育培訓,引導廣大曲藝工作者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自覺把人生追求和藝術生命融入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中;堅持為時代說唱,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聆聽時代聲音,勇于回答時代課題,傾情擁抱時代,構筑新時代曲藝事業的靚麗風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揮曲藝“文藝輕騎兵”優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創作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為人民送去豐富的精神食糧;堅持育人才促精品,加大組織化創作和組織化人才培養力度,曲協系統合力推動人才培養和精品創作的工作格局;堅持守正創新,積極適應曲藝創作觀念、曲藝作品傳播方式和人民群眾審美要求的新變化,推動曲藝藝術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煥發出蓬勃生機;堅持發揮行業建設主導作用,加強行業服務、行業管理、行業自律,強化行風建設,為曲藝行業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堅持壯大曲藝隊伍,擴大工作覆蓋面、延伸工作手臂,廣泛團結凝聚曲藝從業者愛好者,形成推動曲藝事業繁榮發展的磅礴力量。
眾力并則萬鈞舉,人心齊則泰山移。70多年來,廣大曲藝家和曲藝工作者始終心系家國,努力用自己的作品和言行表達著對黨、對祖國、對人民深情的愛;始終保持與時代同步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努力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始終扎根人民,努力用心關照人民生活,用情表現人民、回饋人民;始終在德藝雙馨之路上不懈追求,努力成為真善美的傳播者、先進文化的踐行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
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開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奮進、砥礪前行,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新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