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宏妮

杭州人才公寓項目寧巢明石公寓
目前,杭州市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主要從放開普通高校畢業生落戶、放寬技能人才落戶、放寬投靠落戶等方面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意見》規定,已在杭州市區落實就業單位的35周歲以下的普通高校大專學歷畢業生,可在市區辦理落戶。45周歲以下普通高校碩士研究生可以“先落戶后就業”。
“人才流動和產業發展、城市建設互相作用,人才會流向新的經濟增長點。尤其是在人口增長放緩的趨勢下,各個城市都在鉚足了勁吸引人才。同時,在雙核多極的城市群發展框架下,未來人才也會更均衡地分布在城市體系中,以平衡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中心城區和新興城區的發展。在通過釋放人才引力促進城市產業升級和城市格局變革方面,以杭州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正在持續做積極的嘗試和探索。”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舸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意見》規定,已在杭州市區落實就業單位的35周歲以下的普通高校大專學歷畢業生,可在市區辦理落戶。45 周歲以下普通高校碩士研究生可以“先落戶后就業”。
因為某互聯網公司的一個工作機會,29歲的趙旸離開工作6年的城市移居杭州。趙旸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公司總部在杭州,薪水誘人,杭州生態環境好,很宜居,房租也便宜。”
杭州2015年GDP突破1萬億元大關,此后一路高歌猛進,到2022年達到1.88萬億元。得益于互聯網新興產業的迅猛發展,杭州作為“數字經濟第一城”加速崛起。
與經濟增長相適配的是杭州人口的不斷增長。2016年至2022年5年間,杭州常住人口增加318萬,年均增長率近6%。杭州在2019年取代深圳,成為年度城市人口增量之冠。2022年,浙江全省常住人口增加37萬,其中杭州增加17.2萬,占全省增加人數的46.5%。
一方面經濟從高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創新驅動取代投資驅動成了主引擎,人才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另一方面,從全國范圍來看,2022年,我國人口近61年來首次負增長。“隨著人口紅利減弱,人才紅利變得更為重要。城市之間、地區之間吸引人才的競爭越發激烈,誰能主動降低門檻,拿出誠意吸引人才,誰就有可能在區域發展中贏得先機。”楊舸說,“近五年來,杭州、成都、武漢等新一線城市紛紛降低落戶門檻吸引人才。人才的流動為這些城市帶來人口和經濟增量,可以說,常住人口能夠不斷增長的城市都有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成都市于2017年7月出臺“人才新政12條”(1.0版),至2020年底,已累計吸引超過40萬本科及以上學歷青年人才在成都落戶。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成都常住人口首次突破2000萬大關,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增加了582萬,這一增量僅次于深圳和廣州,居全國第三位。2020年,成都市再次發布“人才新政2.0版”,落戶門檻放寬為“35周歲以下大專畢業”。2021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已達2119.2萬。
武漢市于2021年發布《關于調整完善落戶政策相關條件的實施意見》,將憑畢業證直接申請落戶的學歷門檻放寬至不滿45周歲的高等學校專科生。專科落戶的政策持續發力,武漢在2020、2021年連續兩年實現常住人口超百萬的增長。
2015年至2020年,杭州市常住人口分別增加12.6萬、17萬、28萬、33.8萬、55.4萬、157.6萬。
2019、2020年的人口猛增很大程度上緣于2019年杭州放寬了人才落戶條件:全日制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并繳納社保的,可直接落戶。當年,杭州以55.4萬人口的增量,登頂全國第一,領先深圳14.2萬,同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000萬大關,正式晉級千萬人口城市。政策持續發力,2020年杭州常住人口增加157.6萬,成為近十年來人口增長量最大的一年。
不過,2021年杭州調整落戶門檻,取消了大專生人才引進落戶政策。人口增量迅速做出反應,出現明顯回落,2021年、2022年其常住人口分別增加23.9萬、17.2萬,低于2017年水平。
根據2021年發布的《杭州市人口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2025年常住人口預計達到1370萬左右,這意味著杭州“十四五”時期年均增長需達到34.7萬。但實際上,2021年和2022年常住人口共計增長41.1萬,與預期目標之間的缺口高達28.3萬。
《規劃》指出,預計“十四五”前期杭州人口有較強增長勢能,后期人口增長將趨緩。考慮到杭州的人口增長動力已“由自然增長推動轉向城市間的人口遷移推動增長”,若2023年不能強勢“企穩回升”,1370萬常住人口、1100萬市區人口和超大城市的目標,都將難以達成。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韋瀟曾以同為省會城市、新一線城市的武漢與杭州進行比較研究,在他看來,杭州的優勢是擁有一批極具活力的高新民營企業,但杭州的人口體量不如武漢(2022年杭州常住人口1237.6萬,武漢常住人口1373.9萬)。“人口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仍非常重要,特別是中國正在慢慢步入老齡化社會,而創造力仍與人口數量相關。”韋瀟說。
“這就不難理解在2019年收緊落戶政策的兩年后,杭州再次降低落戶門檻。”楊舸說。

2022年9月29日,浙江杭州,西湖英才項目簽約落戶儀式在杭州人才日西湖創享薈專場活動上舉行
近日,電商直播公司辛選集團帶領旗下13名大主播和2000多名員工從廣州搬遷至杭州濱江區海威中心。
浙江省商務廳的監測數據顯示,目前杭州已有綜合類和垂直類頭部直播平臺32家、近5萬主播,直播相關企業注冊量超過5000家,列全國第一,帶動就業超過100萬人。
得益于數字經濟的強大吸引力,2022年,杭州新引進35歲以下大學生34.7萬人,其中,到IT、互聯網、游戲等行業的人才最多,占比高達28%。
2022年, 浙江全省常住人口增加37萬, 其中杭州增加17.2萬,占全省增加人數的46.5%。
更長的時間線可以更清晰地展現杭州人口的就業趨勢。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杭州就業人口中從事第三產業的有462.7萬人,占比61.8%,較2010年提高了19.6%。其中,批發零售業和軟件信息業吸納了20.5%的就業人口,10年間在所有行業中增長最快,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制造業人口比例從35.5%下降到了22.4%。
制造業人口占比下降并不符合杭州的發展目標。事實上,杭州在2019年就提出了“回歸制造業”。當年9月,杭州市發布《關于實施“新制造業計劃”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2.5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6800億元。
近幾年,杭州不斷加大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力度,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尤其重視打造產業集群,在補鏈、強鏈上下了很多功夫。
做強產業底板,產業人才是杭州需要邁過的第一道坎。杭州市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湯海孺表示,在進一步保持、發揮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優勢,進一步從消費互聯網走向工業互聯網,進一步推動智能制造發展等方面,杭州還有不少短板。先進制造業需要大量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對杭州來說,放寬學歷落戶、放寬技術技能人才落戶等措施,有利于其加快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
“杭州降低落戶門檻,正是向制造業升級發展亟需的技術技能人才展現出張開雙臂的姿態。”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產業經濟中心主任宋向清說,落戶政策再放寬和杭州當前的發展方向密切相關,一方面依然是互聯網平臺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是制造業再次回歸,兩個方面都需要多元化的技術技能人才。
此次杭州人才新政明確,放寬技能人才落戶并全面放開縣域落戶。《意見》指出,全面放開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三縣(市)城鎮落戶條件,在三縣(市)建立以合法穩定住所或合法穩定就業為條件的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提升縣城落戶吸引力。長三角區域戶籍居民在杭州市區辦理夫妻投靠和老年投靠落戶時,取消申領《浙江省居住證》的條件限制,實行戶籍準入年限累計互認。
“杭州此舉可以說是‘一石二鳥’:一方面吸納技術技能人才為先進制造業服務;另一方面體現出發展縣域經濟,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導向。人才過度集中對經濟發展、產業發展、居住環境以及城市整體面貌的改善都是不利的。更加完善的城市體系中,人才分布也會更加均衡。”楊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