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超
(黃梅縣中醫醫院,湖北 黃岡 435500)
膜性腎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腎小球疾病,臨床常見于40 ~60 歲的男性群體[1]。治療該病時,臨床常用糖皮質激素聯合環磷酰胺方案,即Ponticelli 方案[2]。我國臨床醫生在治療膜性腎病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這一方案進行了改良,即將環磷酰胺的口服劑量以累計的方式計算[3]。相關的研究證實,人體內細胞色素氧化酶P4502B6(CYP2B6)是一種由人類CYP2B6 基因編碼的酶,參與多種物質的代謝,其基因多態性可能會對環磷酰胺的代謝造成影響,進而干擾此藥物的治療效果[4]。因此CYP2B6 的多態性可能對膜性腎病患者使用改良Ponticelli 方案治療的效果造成影響。我國居民的CYP2B6 基因主要包括CYP2B6*4 及CYP2B6*5 基因[5]。本研究中對這兩種基因類型的膜性腎病患者給予改良Ponticelli 方案治療,并將其在磷脂酶A2 受體(PLA2R)、8- 羥基脫氧鳥苷(8-OHdG)、1 型血小板反應蛋白7A 域(THSD7A)方面呈現的不同效果進行分析。
從2020 年8 月至2022 年10 月在本院治療的膜性腎病患者中篩選出研究對象102 例。納入標準:(1)臨床確診為膜性腎病。(2)能夠堅持完成治療,且依從性良好。(3)血肌酐水平不超過175.4 μmol/L。(4)意識清楚。(5)精神正常。(6)交流溝通能力良好。(7)臨床資料完整。(8)同意參加研究。排除標準:(1)參加研究前使用過激素類藥物或免疫調節劑。(2)存在心、肺、肝功能嚴重不全。(3)治療前6 個月內發生過急性腎損傷。(4)合并甲狀腺疾病、類風濕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或惡性腫瘤。(5)合并其他腎病。(6)存在嚴重感染。(7)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8)對本研究中所用藥物有使用禁忌。根據其CYP2B6 基因型分組,將51 例CYP2B6*4 基因型患者作為甲組,將51 例CYP2B6*5 基因型患者作為乙組。甲組中男性33 例,女性18 例;年齡最小的35 歲、最大的67 歲,平均年齡(49.11±4.11)歲;病程最短的1 年、最長的8 年,平均病程(3.03±1.03)年;體質指數(BMI)最小的19、最大的28,平均BMI(24.01±1.77)。乙組中男性34 例,女性17 例;年齡最小的36 歲、最大的69 歲,平均年齡(49.22±4.34)歲;病程最短的1 年、最長的8 年,平均病程(3.05±1.05)年;BMI 最小的19、最大的28,平均BMI(23.97±1.78)。兩組以上資料經統計學對比,P>0.05。
兩組均給予改良Ponticelli 方案治療:潑尼松,口服,每天0.8 ~1.0 mg/kg,連續服用8 ~12 周后根據病情適當減少用量;環磷酰胺,靜脈滴注,連續使用6 次,使每個月累積劑量達到0.8 ~1.0 g。每3個月治療1 次。同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酌情使用調脂藥物、抗血小板黏附藥物、調節血壓藥物、預防骨質疏松藥物等。
(1)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6 個月后對兩組患者進行血清PLA2R、8-OHdG、THSD7A 檢測,并比較檢測結果。采集患者的空腹肘靜脈血3 mL,經離心處理獲得血清,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PLA2R、8-OHdG、THSD7A 水平。(2)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6 個月后對兩組患者進行24 小時尿蛋白定量(24hUPQ)、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白蛋白(ALB)檢測,并比較檢測結果。收集患者的24 h尿液,使用尿蛋白檢測儀檢測24hUPQ。采集患者的空腹肘靜脈血3 mL,經離心處理獲得血清,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IgG、ALB 水平。(3)治療6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予以判定,判定標準基于治療后臨床癥狀和腎功能的改善情況,分為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腎功能穩定)、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改善、腎功能基本穩定)、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腎功能不穩定)??傆行蕿轱@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的血清PLA2R、8-OHdG、THSD7A橫向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血清PLA2R、8-OHdG、THSD7A 橫向對比,乙組均更低,P<0.05。兩組治療前與治療后的血清PLA2R、8-OHdG、THSD7A 縱 向 對 比,治 療 后 均 更 低,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PLA2R、8-OHdG、THSD7A 的橫向及縱向對比(μg/L,±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PLA2R、8-OHdG、THSD7A 的橫向及縱向對比(μg/L,± s)
組別 PLA2R t 值 P 值 8-OHdG t 值 P 值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甲組(n=51)729.16±33.97 520.20±33.61 31.228 <0.001 247.69±20.24 220.08±21.34 6.704 <0.001乙組(n=51)728.15±34.08 431.29±32.78 44.834 <0.001 249.11±20.96 180.75±20.23 16.759 <0.001 t 值 0.150 13.524 0.348 9.552 P 值 0.881 <0.001 0.729 <0.001

續表
治療前兩組的24hUPQ、血清IgG、血清ALB 橫向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24hUPQ、血清IgG 橫向對比,乙組均更低,P<0.05。兩組治療前與治療后的24hUPQ、血清IgG 縱向對比,治療后均更低,P<0.05。治療后兩組的血清ALB 橫向對比,乙組更高,P<0.05。兩組治療前與治療后的血清ALB縱向對比,治療后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24hUPQ、血清IgG、血清ALB 的橫向及縱向對比(± s)
組別 24hUPQ(g)t 值 P 值 IgG(g/L)t 值 P 值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甲組(n=51)4.35±0.52 2.11±0.20 28.713 <0.001 14.01±2.01 8.26±1.23 17.426 <0.001乙組(n=51)4.36±0.49 1.02±0.22 44.408 <0.001 14.02±1.96 6.69±1.25 22.518 <0.001 t 值 0.100 26.181 0.025 6.393 P 值 0.921 <0.001 0.980 <0.001

續表
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橫向對比,乙組更高,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的橫向對比[例(%)]
膜性腎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在抗體的介導下導致腎小球上皮側的基底膜沉積免疫復合物,進而引起的腎小球濾過功能損害[6]。環磷酰胺是一種烷化劑,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免疫性疾病。環磷酰胺是改良Ponticelli 方案中治療膜性腎病的重要藥物[7],其療效可受到遺傳因素和非遺傳因素的影響。非遺傳因素包括藥物的使用方法、患者自身的肝腎功能等[8]。遺傳因素則是指個體基因差異對藥物吸收、分布及代謝過程的影響[9]。CYP2B6 是環磷酰胺C-4 氧化的主要酶,其多態性所表現出來的活性差異較大。我國居民CYP2B6 的常見類型為CYP2B6*4 和CYP2B6*5。本研究中,治療后兩組的血清PLA2R、8-OHdG、THSD7A 及24hUPQ、血清IgG 橫向對比,乙組均更低,P<0.05 ;治療后兩組的血清ALB 橫向對比,乙組更高,P<0.05;治療后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橫向對比,乙組更高,P<0.05。這是因為,環磷酰胺進入人體后,需要代謝為活性化合物才能起到治療作用,若代謝能力降低,則藥物活性就會降低,從而影響治療效果。CYP2B6*4 的785 位堿基發生了突變,導致蛋白的262 位賴氨酸突變為精氨酸,從而降低了酶的活性,影響患者對環磷酰胺的代謝。本研究中的觀察指標主要包括PLA2R、8-OHdG、THSD7A、24hUPQ、IgG、ALB 等。足細胞在腎小球基底膜的外側附著,是構成腎小球血液濾過屏障的重要細胞[10]。PLA2R 是膜性腎病患者足細胞表面的靶抗原,在臨床評價膜性腎病的嚴重程度中具有重要意義[11-12]。8-OHdG 是氧化代謝反應后出現的終產物,一旦機體發生氧化損傷,其水平就會明顯升高[13]。THSD7A 可在與抗體的相互作用后引發蛋白尿和組織病理學改變,其水平較高代表膜性腎病患者的病情較重[14-15]。而24hUPQ、IgG、ALB則是臨床評價腎功能的常用指標。本研究中治療后乙組的上述指標均優于甲組,說明CYP2B6*5 基因型膜性腎病患者在使用改良Ponticelli 方案治療后更容易獲得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基因多態性膜性腎病給予改良Ponticelli 方案治療可獲得良好的療效,其中相較于CYP2B6*4 基因型患者,CYP2B6*5 基因型患者在PLA2R、8-OHdG、THSD7A、24hUPQ、IgG、ALB的改善方面效果更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