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政,高 振
(單縣中心醫院心內一科,山東 菏澤 274300)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急性心肌梗死類型,也是造成患者出現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因素。PCI 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STEMI 的有效方法[1]。若術中存在較重的血栓負荷,術后易發生冠狀動脈血流速度變慢的情況,嚴重者會出現無復流現象。因此,即使是接受PCI 手術治療,仍需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從而達到改善冠脈血流、避免發生無復流的目的。替羅非班為糖蛋白Ⅱb/ Ⅲa受體拮抗劑[2],可通過競爭性作用降低血栓負荷量,加大梗死部位冠脈血流,使心肌灌注得到改善,對血栓形成有預防作用。但近年來的臨床實踐發現,單一給予此藥物進行治療,其效果仍不太理想。重組人尿激酶原為臨床常用的治療STEMI 藥物,具備較好效果,但可能會誘發多種不良反應[3]。近年來,我院逐步開始嘗試采用重組人尿激酶原聯合替羅非班進行STEMI的治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F本文共納入我院2020年8 月至2022 年8 月收治的105 例STEMI 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2020 年8 月至2022 年8 月我院收治的105例STEMI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替羅非班組(52 例)和聯合組(53 例)。替羅非班組:19 例合并高血壓、21 例合并糖尿?。还K牢恢茫?1例下壁、16 例后壁、11 例前壁、4 例前間壁;年齡42 ~68 歲,平均年齡(56.24±1.65)歲;女性22 例、男性30 例。聯合組:17 例合并高血壓、22 例合并糖尿??;梗死位置:20 例下壁、15 例后壁、12 例前壁、6 例前間壁;年齡41 ~69 歲,平均年齡(56.58±1.58)歲;女性23 例、男性30 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
(1)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滿足《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層診療指南(2019 年)》[3]中STEMI 的判定標準;②發病時間<12 小時者;③病歷完整。(2)排除標準:①心臟破裂、心肌穿孔、繼發腱索斷裂者;②肝腎功能不全者;③存在血液疾病、出血性疾??;④存在腦梗死、腦出血等腦血管病變;⑤對此次研究所用藥物過敏。
兩組均靜脈推注肝素,頓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再按照其病情給予β 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治療。在此基礎上,替羅非班組接受替羅非班〔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53199,規格:12.5 mg( 以替羅非班計),沈陽新馬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治療,先靜推10 μg/(kg·min)的替羅非班,3 min 內完成,此后48 h,再微量泵入0.15 μg/(kg·min)。在此基礎上,聯合組接受重組人尿激酶原治療,方法是:將20 mg 重組人尿激酶原(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110003,規格:每支含重組人尿激酶原5 mg、人血白蛋白6 mg、甘露醇120 mg,上海天士力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與10 mL 生理鹽水混合后,3 min 內完成靜推。
(1)ST 段回落情況?;c為J 點后20 ms 部位,測量ST 段抬高情況[4],計算術后1.5 h 的STR。完全回落:術后1.5 h 的STR ≥70% ;部分回落:術后1.5 h 的STR 為30% ~69% ;未回落:術后1.5 h的STR <30%。(2)心功能指標。用邁瑞DC-8 心臟彩超機測得患者的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3)血脂指標。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得患者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總膽固醇(TC)水平。(4)不良反應。記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 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聯合組的完全回落率(69.81%)高于替羅非班組(28.85%),其部分回落率(24.53%)、未回落率(5.66%)均低于替羅非班組的50.00%、21.15%(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的ST 段回落情況[例(%)]
治療前,兩組的各項心功能指標相比,P>0.05。治療后,聯合組的LVESd、LVEDd 均低于替羅非班組,LVEF 高于替羅非班組(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的心功能指標(± s)

表2 比較兩組的心功能指標(± 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LVESd(mm)LVEDd(mm)LVEF(%)LVESd(mm)LVEDd(mm)LVEF(%)聯合組 53 59.65±1.54 67.54±1.21 37.58±1.21 41.21±1.21 56.24±1.21 47.54±1.21替羅非班組 52 59.68±1.56 67.58±1.23 37.59±1.23 53.21±1.05 64.24±1.32 41.54±1.21 t 值 0.0992 0.1679 0.0419 54.2332 32.3830 25.4045 P 值 0.9212 0.8669 0.9666 0.0000 0.0000 0.0000
治療前,兩組的TG、LDL-C、TC 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聯合組的TG、LDL-C、TC 水平均低于替羅非班組(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的血脂指標(mmol/L,± s)

表3 比較兩組的血脂指標(mmol/L,± 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TG LDL-C TC TG LDL-C TC聯合組 53 2.71±0.51 3.68±0.51 5.68±0.65 1.21±0.21 1.64±0.42 3.40±0.62替羅非班組 52 2.72±0.53 3.69±0.53 5.69±0.62 1.98±0.23 2.26±0.41 4.49±0.68 t 值 0.0985 0.0985 0.0806 17.9207 7.6525 8.5859 P 值 0.9217 0.9217 0.9359 0.0000 0.0000 0.0000
聯合組與替羅非班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7.55%vs 9.62%)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比較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例(%)]
STEMI 是心內科常見的一種急危重癥。目前臨床上普遍認為,STEMI 發病的主要原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進而形成血栓,嚴重減少冠脈供血量,導致心肌發生急性缺血[5]。目前,臨床上主要是采用溶栓的方式進行STEMI 的治療。據統計,約有40% 的STEMI 患者具有溶栓指征[6]。但有研究發現,單一給予溶栓治療,療效有局限性,且易誘發不良反應。有報道稱,給予標準劑量的替羅非班溶栓治療能降低患者的再梗死率、死亡率。田彩霞等[7]對90 例STEMI 患者進行研究(分為聯合組和替羅非班組,聯合組接受重組人尿激酶原聯合替羅非班治療,替羅非班組接受單純替羅非班治療)的結果顯示,治療后聯合組的TIMI 3 級率、TMPG 3 級率均高于替羅非班組(93.3% vs 71.1%,95.6% vs 75.6%),P<0.05。治療后2 個月時,聯合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更好,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6.7% vs 24.4%),P<0.05。這表明,與單純替羅非班治療相比,重組人尿激酶原聯合替羅非班治療STEMI 的效果更好。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聯合組的完全回落率(69.81%)高于替羅非班組(28.85%),其部分回落率(24.53%)、未回落率(5.66%)均低于替羅非班組的50.00%、21.15%(P<0.05)。這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替羅非班為小分子GPIs,對血小板有迅速且持久的抑制效果,而在此基礎上聯用重組人尿激酶原可取得良好的溶栓效果[8],能夠快速溶解纖維蛋白,提高冠脈再通率,增強心肌再灌注功能,避免血小板在血管內皮處聚集黏附,抑制血栓形成。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聯合組與替羅非班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7.55% vs 9.62%)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聯用藥物不會增加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重組人尿激酶原聯合替羅非班治療STEMI 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安全且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