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雪
(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附屬綿陽醫院,綿陽市中心醫院老年綜合科,四川 綿陽 621000)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Chronic cor pulmonale,CCP)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多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展而來(約占85%)[1]。CCP 常表現為穩定期與急性加重期交替出現,CCP 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CP,AECCP)多由感染誘發,是并發呼吸衰竭與心臟衰竭的重要因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預后[2]。因此,準確評估AECCP 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AECCP 患者肺通氣與換氣功能紊亂會進一步加重,且相關研究表明,此類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經功能損害,易發生心律失常,導致死亡的風險增加[3]。24 h 動態心電圖是心內科監測異常心電活動的常用手段,其中心率變異性(HRV)可評估自主神經系統的活性,判斷心律失常及心臟性猝死的發生風險[4]。既往臨床多關注探討AECCP 患者HRV 及肺功能的變化,關于HRV 聯合肺功能對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臨床鮮有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對此展開探討,旨在為AECCP 的臨床診治提供指導,現報道如下。
選 取2020 年6 月 至2022 年5 月 我 院 收 治 的AECCP 患者125 例為研究對象,根據住院期間的存活情況分為死亡組(n=24)與生存組(n=101)。納入標準:符合AECCP 的診斷標準[5];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有腦血管意外、心血管疾病病史;合并肺部惡性腫瘤;肝腎等器官存在器質性病變;凝血機制紊亂。
(1)HRV 測定:采用三通道動態心電圖儀(即山東優加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心臟實時監護預警機,XAB-M3AG,MV1,MV5 及MaVF)進行測定,低頻、高頻頻率分別為0.04 ~0.15 Hz、0.16 ~0.40 Hz。采用優加利RHMS 動態心電圖分析系統對數據進行處理,獲取24 h 低頻和高頻比值(LF/HF)、R-R 間期標準差(SDNN)、5 min 平均心率(SDANN)。(2)肺功能測定:采用德國耶格公司生產的Master Screen肺功能檢測儀進行測定,取輕松坐位,頭部上揚,緊咬塑料口器,平均呼吸90 s,自動打印測定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及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EVl%pred)。
(1)比較兩組的一般資料。(2)比較兩組的HRV 指標(LF/HF、SDNN、SDANN))及肺功能指標(FEV1/FVC、FEVl%pred)。(3)對AECCP 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5.0 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 描述,行χ2 檢驗,計量資料以±s描述,行t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雙側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的性別、年齡、體質指數、CCP 病程、原發疾病、吸煙史、飲酒史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的比較
死 亡 組 的LF/HF、SDANN、SDNN、FEV1/FVC、FEVl%pred 均低于生存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HRV 指標及肺功能指標的比較(± s)

表2 兩組HRV 指標及肺功能指標的比較(± s)
HRV 指標及肺功能指標 死亡組(n=24)生存組(n=101)t 值 P 值HRV 指標LF/HF 1.16±0.37 1.58±0.46 4.160 <0.001 SDANN(ms)62.45±9.57 69.81±10.28 3.193 <0.001 SDNN(ms)75.61±11.53 81.39±12.41 2.078 0.040肺功能指標FEV1/FVC(%)46.37±5.61 51.09±6.38 3.329 0.001 FEVl%pred(%)47.84±5.17 51.97±5.92 3.143 0.002
以AECCP 患者的預后情況為因變量(賦值:生 存=0,死 亡=1),以LF/HF、SDANN、SDNN、FEV1/FVC、FEVl%pred 為自變量(均以均值為界,<均值=1,≥均值=2),納入Logistic 回歸方程中進行分析,結果表明,LF/HF、SDANN、SDNN、FEV1/FVC、FEVl%pred 降低均為AECCP 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詳見表3。

表3 AECCP 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CCP 的發病率與患者的年齡呈正相關,是老年性慢性疾病。本病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減退,心肺功能出現退行性改變,加之長期缺氧導致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極易因發生感染而導致病情急性發作[6-7]。AECCP 可引發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8]。因此,尋找可有效評估AECCP 患者預后的手段,對實現針對性治療具有積極的意義。研究表明,肺功能損傷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并可加速心血管疾病惡化[9]。本研究對AECCP 患者進行肺功能檢測,結果顯示FEV1/FVC、FEVl%pred降低是導致AECCP 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FEV1/FVC、FEVl%pred 可用于評估AECCP 患者的預后。FEVl%pred 可客觀反映氣流阻塞的程度。FEV1/FVC 是臨床常用的評估肺通氣功能的指標之一,同時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獨立預測指標[10]。分析認為,AECCP 患者隨著病情的加重,肺通氣功能障礙會進一步加劇,形成惡性循環,增加預后不良的發生風險。但受年齡、力量等因素的影響,FEV1/FVC、FEVl%pred 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加之AECCP 患者的病情復雜多變,因此單獨采用肺功能檢測作為評估患者預后的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1]。研究證實,AECCP 患者除了肺功能進一步降低外,還容易發生心律失常,對其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12]。24 h 動態心電圖可通過全面、實時監測患者24 h 心電生物周期的變化,對心律失常的發生風險進行定性、定量評估,且具有無創、操作方便、可重復性高等優點。近年來,在心電信息中,HRV 檢測愈發受到臨床重視,主要用于高危心臟病的預警研究[13]。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迷走神經興奮性降低是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危險因素[14]。HRV可對心臟迷走神經、交感神經的張力進行定量評估,預測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發生風險[15]。本研究結果顯示,LF/HF、SDANN、SDNN、FEV1/FVC、FEVl%pred 降低均為AECCP 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HRV 改變可為AECCP 患者的預后評估提供新途徑。LF/HF 是HRV 的頻域指標,可評估交感神經、迷走神經活動的平衡狀態;SDANN、SDNN 是HRV的時域指標,其中SDANN 能反映交感神經的張力,SDNN 能評估交感神經與迷走神經的總張力。CCP 患者長期處于缺氧狀態,而AECCP 患者的缺氧狀態會進一步加劇,對主動脈體、頸動脈竇化學感受器產生刺激作用,促進兒茶酚胺的分泌,破壞迷走神經、交感神經的平衡,引起HRV 下降,進而可誘發心律失常,同時還會引起心肌收縮力降低,使肺動脈壓進一步加大,最終會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
綜上可知,HRV、肺功能檢測均能有效評估AECCP 患者的預后情況,而二者聯合檢測有望進一步提高預警價值,以便盡早發現高危患者,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進而改善AECCP 患者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