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平 胡施平 沈艷


近年來,浙江省海寧市依托農業產教融合聯盟,攜手高校,以高素質農民創業培養工程為重點,以青年農技干部培養引領,突破鄉村人才培養瓶頸。根據產業發展情況,實施精準培育,實現雙軌培養,為鄉村振興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并通過他們的快速成長,興起一個產業,致富一方農戶。
一、基本情況
自2017年起,海寧市遴選一批有志于從事現代農業種養產業的創業主體,委托浙江大學進行為期三年的高素質農民長期培訓。同時與浙江省農科院合作,每年選送6名基層青年農技骨干上掛浙江省農科院學習鍛煉,要求這些青年農技骨干與長訓班學員結對,形成“導師帶學員、骨干帶學員”的雙軌培養模式。以學員基地為實踐戰場,每個學員制定自己的創業計劃,導師和農技骨干從理論到實踐再到創業指導以及最后的創業跟蹤,全程參與。截至目前,第一批學員已經順利結業,其中5位學員的項目脫穎而出,獲得持續跟蹤與財政的支持。
二、主要做法
(一)以精準培養為宗旨,嚴格對象選拔保障學員
海寧市農業農村局、市委組織部等四部門聯合發文開展海寧市高素質農民創業長訓班。全市各鎮、街道根據產業特點共推薦培養對象40名,經專家評審遴選、擇優選拔,最后確定35名不同產業的農創人員組成培訓班,進行重點培育。
(二)以組織領導為保障,加強統籌協調保障經費
海寧市專門出臺了關于推進高素質農民隊伍培育工作的意見,由市農業農村局、市委組織部、團市委、市人社局聯合組織,委托浙江大學開展培訓。培訓經費列入市級財政專項進行保障,為期3年。
(三)以見實見效為根本,細化培訓方案保障過程
由農業農村局分管副局長帶隊對1/3以上學員進行上門走訪。通過走訪進一步了解參訓學員的生產情況、培訓需求、創業打算等。并廣泛聽取專家意見建議,結合各地創業培訓的成功經驗,制訂出為期3年從理論到實踐到創業三個階段的培訓計劃。
1.培訓指導階段。分三大主題進行集中培訓,內容涵蓋國家政策、栽培技術、農產品電子商務及品牌建設等。培訓形式靈活多樣,有課堂教學、現場教學、案例分析、實踐經驗分享、沙盤推演等。
2.提升孵化階段。分三個階段進行培育孵化。第一階段分組專業實習。按產業分成4-5個小組,每小組配備一名專業導師和一名實踐基地的專家。第二階段開展創業計劃答辯。第三階段由學員根據需要選擇浙江大學課程旁聽,學習前沿課程。
3.跟蹤服務階段。組建不同產業專家服務團隊5-10個,每年深入企業調研指導5-10次,為培育對象提供在線咨詢、教育培訓、農業科技支撐、申報農業項目等跟蹤服務。
(四)以雙軌培養為突破,創新培養模式保障成長
在實施高素質農民創業培訓工程的同時,分三年選送市鎮兩級18名青年農技干部到浙江省農科院進行為期半年的學習鍛煉。同時所有上掛青年農技干部與35名創業長訓班學員組建創業聯誼會,按產業分別進行結對。青年農技干部在創業學員基地建立農業科技服務基地,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通過實踐互動,雙方互助互惠,實踐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專業知識水平不斷增長,科研成果獲得轉化運用。
三、主要特點
(一)選育對象的精準性
創業長訓班35名培育對象經鎮街道層層推薦,遴選全市范圍內有志于從事現代農業種養殖產業的創業主體,年齡在45周歲以下,中專以上學歷,有一定創業啟動資金或已擁有一定規模種養產業,確保了選育對象的精準性。
(二)傳播理論的前沿性
培訓班與浙江大學合作,由浙江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具體承辦,講課老師、產業導師都是學院重量級人物,課程針對性強,讓學員掌握最前沿的資訊和知識。同時結合本市專家產業團隊,讓這批學員在產業指導與項目運行中得到更優的扶持。
(三)培育方式的創新性
在創業長訓班開班的同期,由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在全市選拔青年農技干部去省農科院掛職學習,與創業長訓班結對。培育方式由單方面的理論實踐學習,轉變為“導師帶學員、農技人員帶學員”的雙軌培養模式。
四、主要成效
(一)學以致用提升創業能力
通過理論學習、分組實踐與創業輔導,學員成效頗豐。大部分學員通過學習,掌握了最前沿的農業資訊和產業技術。其中朱喬煜、周家升成為嘉興市第二批農業領創人才,周治國被評為嘉興市第一批農民培訓鄉土專家。學員不僅自己得到提升,還成為各自產業發展的引領者和農民培訓講師。2019年至今,朱喬煜為農民上電子商務課70余次,培訓農民2000余人次。
(二)示范帶動推進共同富裕
通過浙大導師引領,卜晶晶、吳金煥、朱喬煜、周國治和周家升等5位學員的項目獲得了浙大導師和海寧市專家產業團隊的跟蹤輔導。同時,也通過青年農技干部的技術對接,學員的基地也成為一方產業的帶動者。如卜晶晶的“綠色蔬菜農藝技術提升示范”項目的推廣,使周邊農戶的小番茄種植畝產效益提升0.85萬元。朱喬煜的“特色水果(槜李)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在導師與農技人員的指導下,使得泥土香槜李園品質與效益顯著提高,畝產效益達4萬元。并帶動全村農戶種植槜李,把袁花鎮雙豐村打造成為浙北槜李第一村,戶均增收3000余元。
(三)深耕合作提升品牌價值
三年培訓期為學員提供了一個校企合作的契機,在后期項目跟蹤階段,浙大與學員深入挖掘項目潛力,進行長期合作。如周家升的“澳洲龍蝦飼養新技術研究”項目在導師與水產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制定發布全國首個紅螯螯蝦的地方性技術標準,海寧鴻海養殖有限公司也成為浙江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科研實踐基地,共同進行紅螯螯蝦新品種繁育,不斷提升品牌價值,年產值超億元。
(作者單位:海寧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