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保安 王艷欣 梁景安 陳倩

近年來,衡水市職業教育圍繞就業導向,摸索出一套特色職教辦學模式,為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多樣化發展提供了經驗參考。目前,衡水市共有23所中等職業學校,開設15個大類64個專業,省、市級特色專業48個。
全方位推進高質量辦學,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衡水市在職業教育體系構建方面,注重協調平衡職業教育內外部關系,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和跨界互通的“立體交叉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堅持開放性思維和國際化視野,搶抓“一帶一路”、京津冀合作戰略機遇,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吸收社會資本發展職業教育。一是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提升整體實力。全市一盤棋調整職業教育資源配置,統籌規劃建設職教園區,優化職業院校發展布局,改擴建11個縣市區職教中心,使其全部達到國家標準。二是推進中等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工程,注重專業化發展。結合當地產業特點,以錯位發展、協同發展的方式重點建設7所省級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建設50個以上省、市級骨干專業和特色專業,引導各縣市區圍繞縣域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設置相關專業。三是提升市區內職校辦學層次,突出重點導向。以衡水交通職教園建設為契機,創新職業院?;旌纤兄妻k學模式,高標準建設衡水學院濱湖新校區,建成8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衡水市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急需學科,培養了一批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應用技術人才。以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為重點,重點引進學科專業領軍人才,積極推進創新團隊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科研創新能力和服務地方的能力。
多層次開展實踐培訓,提高專業技能人才培養質量。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在專業設置、招生、培養、考核和使用等方面,以市場為導向,服務社會經濟發展,以行業發展企業需求為出發點,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一是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開展好中等職業學?!拔拿黠L采”活動,全面推進德技并修、工學結合,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工匠精神,努力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二是深化“1+X”證書制度試點推行。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通過短期培訓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提高畢業生的市場適應性,在滿足理論教學標準的基礎上,提高實踐性教學比重,課時原則上占總課時一半以上,頂崗實習時間一般為6個月,通過實踐鞏固理論,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和綜合職業素養。三是推行“特色學徒制”。引導企業按照崗位總量一定比例設立學徒崗位,以工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徒培養,通過設立實習基地,進行職業指導,開展訂單式培訓、學徒制培訓等形式,為企業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
創新產教融合模式,推動校企深化合作協同育人。按照“建設一個專業,服務一個產業”的新模式,推進學科標準化、規范化、品牌化建設,實現產業與學科專業的深度融合。一是實施“五個一批”專業調整優化行動。按照衡水市“3+2”主導產業體系和“9+5”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需求,支持一批國家級、省級骨干特色專業;謀劃和新建一批衡水市戰略性新興特色產業;加強一批民生領域急需專業;改造升級一批傳統優勢專業;撤銷一批重復設置率高、競爭力弱、就業率低的專業;建立“校地合作”機制,促進教育結構、人才結構與產業結構相協調。二是落實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推動校企共聯共建。企業按職工總數的2%安排實習崗位接納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對通過認證的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并按規定落實相關稅收減免政策,實行規模以上企業把職業教育情況納入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報告制度,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三是打造高水平實訓基地,培養一線動手能力。支持衡水大中型企業、行業分會與職業院校共建產業學院、企業工作室、實驗室、創新基地和實踐基地,開展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為一體的教學實訓活動。深州瑞豐公司積極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為學生提供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通過“學中做,做中學”的反復實踐,提高學生實戰技能。
優化政策措施,保障中職教育改革發展機制落實。按照服務企業“走出去”的理念,支持職業院校引進國際一流的教育教學理念和課程標準、專業課程等優質教育資源,衡水市人民政府出臺推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的二十項政策措施,為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建設衡水現代化教育強市提供政策依據。一是優化改革發展環境,提升辦學主體動力。切實擴大和落實職業院校在招生計劃、專業設置與調整、人事管理、機構設置、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辦學自主權。二是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放活人才培養和人才使用。積極推動職業院校畢業生在落戶、就業、職稱評審、職級晉升等方面與普通高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同時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完善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招聘和職稱評聘辦法,將企業工作經歷、技術等級、實習(實訓)教學經歷、跟崗訪學培訓經歷等列入職業院校專業教師招聘、職稱評定和聘任的條件,切實落實職業院校將15%的編制名額用于聘請兼職教師。三是健全經費投入機制,加大經費保障力度。建立與辦學規模、培養成本、辦學質量等相適應的財政經費穩定增長機制,切實落實足額征收教育費附加并且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政策,落實高等職業院校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不低于1.2萬元的規定,并逐步提高生均撥款水平,這些政策的落地有效推進了中職教育高質量改革進度。
(作者單位:1.衡水市農業農村局;2.衡水市衛生學校;3.中央農廣校衡水市分校;4.衡水科技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