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欽軍 范以香 律濤


近年來,山東省岱岳區農廣校發揮職能優勢,積極探索鄉村人才隊伍培養,形成了頭雁領航、強雁跟飛、雛雁展翅的“雁陣效應”,凝聚起鄉村振興強大合力。目前,共培養基層黨支部書記“頭雁”300余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土專家、田秀才等為主的新農人“強雁”5000余名,返鄉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等為主的農村后備干部“雛雁”1000余名。
一、“頭雁”領飛促“振興”
岱岳區農廣校緊扣新時代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和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要求,深入推進基層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樹優培強鄉村振興“主心骨”。
(一)著力構建集中培訓、系統培訓、取經培訓、線上培訓的全方位、多層次教育培訓體系。落實新時代基層干部主題培訓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專題輪訓計劃,同步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因地制宜自選學習內容。通過召開專題會議、開展宣講等形式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展農村基層黨建、鄉村治理、集體經濟發展等主題培訓,組織全區“頭雁”書記到省內外產業相近、情況相同的先進鄉鎮學習,有效提升了基層黨支部書記綜合素質及帶富能力。
(二)引導組建黨建聯盟。岱岳區村莊多、規模小、資源分散,自身發展優勢不明顯,又常年各自為戰,實現振興難度很大。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進行統籌規劃,整合資源。但誰來統籌呢?通過舉辦“鄉村振興頭雁專題培訓班”和”支部書記大講堂”,岱岳區農廣校引導地域相鄰、產業相輔、優勢互補的村建立“黨建聯盟”。目前,岱岳區已創建“春天里峪”“岱岳山谷”“最美岱下紅”等13個黨建聯盟,涵蓋50多個村級黨組織,吸引14家農業合作社,28家農業企業加入,初步形成區域內鄉村振興頭雁領航聯合發展格局。
二、“強雁”跟飛注“活水”
深入培育一批種植、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銷售等領域突出的“強雁”人才,通過“全產業鏈培訓”助力“強雁”人才成長,為鄉村人才注入“活水”,形成“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應。
培訓以學員為中心,學員先“點單”,實現“照單抓藥式”培訓,抓實以下幾個環節。一是精準調研“尋單”。讓農民愿意參加培訓,學到急需知識和技能。二是“按單”培訓,主推田間課堂。生產技能培訓分產業,結合農時,在就近的實訓基地實施培訓。三是“照單”設計課程和培訓內容。集中培訓聚焦全產業鏈,一班次一設計,一產業一對策,貼近農民急需、貼近一二三產業融合。四是“依單”打造精品課。聘請山東農業大學教授組成講師團,站在產業的前沿,傳授系統知識,打造農民滿意的精品課。五是模塊化“用單”,邊學邊練邊設計。精心策劃培訓模塊。使整個強雁方陣的學員通過參加一次系統培訓就能解決發展全產業鏈所需的技能和知識。
三、“雛雁”展翅賦“動能”
近年來,岱岳區聚焦破解農村后備干部資源匱乏等難點問題,探索設立農村后備干部“雛雁”培育中心。以鄉鎮街道為單位,設立鄉村振興人才儲備庫,充分吸納返鄉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致富能手、專業合作組織成員、婦女等群體中優秀人才入庫。同時,注重發現品行好、能力強、感情深的鄉賢人才,動態吸收入庫,重點吸引跟進,進一步充實壯大鄉村振興人才力量。
為提高后備干部的素質和能力,區農廣校開設后備干部“訓練場”。立足當前鄉村人才和基層黨員專業技能技術不強等問題,積極實施三大培訓工程,即“巾幗致富帶頭人培育工程”“鄉村治理骨干人才培育工程”“鄉村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工程”,并瞄準縣域特色產業種養,開展系列技術培訓,為每個村培養兩名以上鄉村治理管理服務人才。
(作者單位:泰安市岱岳區農廣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