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扎根農村,足跡遍布鄉村的每個角落,認真傳播科學技術,扎實開展技術培訓、技術咨詢和試驗、示范工作;積極培育高素質農民,在促進當地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提高農產品質量,提升農民增產增收等方面,甘做農技推廣路上的“傳經送寶”人。他就是大連市金州農廣校副校長劉慶幫,曾榮獲全國城鄉社區教育骨干教師、全國成人(社區)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全國素質教育先進工作者、全國農廣系統信息宣傳工作優秀個人和大連市“最美農廣人”等稱號。
學習農技知識,加強品牌建設
出身農村的劉慶幫,對三農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為服務好三農,劉慶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城鄉社區教育培訓以及各種業務專項培訓。先后到北京、青島、揚州等地參加各種研修班,取得了農產品經紀人三級、計算機操作員三級等證書。
工作中,劉慶幫充分發揮以職教中心(農廣校)為龍頭,鄉鎮職校為骨干,基層村校為基礎的三級服務網絡優勢,組織全體師生廣泛開展學習品牌創建、新品種研發、新技術推廣、推普致富等活動,盡職盡責當好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的使者。目前已完成青年農場主之家、國學特色校園文化工程、置身田野間、金幗農創先鋒、水云澗田園綜合體等農技推廣品牌項目。
奔波田間地頭,開發培訓資源
頂烈日,冒酷暑,風里來,雨里去,是農技推廣工作最生動的寫照。上好培訓課,引好致富路,技能培訓手把手,跟蹤服務到田頭。劉慶幫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與涉農職校、基層村校并肩作戰,常年深入田間地頭,帶領講師團成員為農民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連續16屆“田野科普行動”送教下鄉活動年均1000余場次,6萬余人次受益,成為國家、省、市、區學習品牌項目。
為實現教育培訓的現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他投入到全國“鄉村振興大講堂”共建共享實驗基地建設,積極開發適合農村老年教育、家庭教育、學前教育、現代農業、農村電工、鄉村防疫等模塊課程內容,搭建鄉村振興大課堂移動學習平臺,使師生足不出戶就能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學習。大連市金州農廣校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振興大課堂共建共享實驗基地、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實驗基地。
科教創新發展,培育新農人
劉慶幫結合職教中心轉型發展“四大中心”建設,聯合4所街道職校、50所村校,啟動科教興農現代青年農場主、創新創業青年等培育計劃,五年間共完成588名高素質農民培訓任務。借助中國大連國際大櫻桃節、大連草莓文化旅游節、鄉村藍莓采摘季啟動儀式,懸掛條幅、發放宣傳單、教師現場解答等形式進行大力宣傳高素質農民培育政策,并對組委會提供的采摘園名單進行電話專訪,及時傳遞國家的惠民政策,耐心解讀培養方案。
在廣泛調研考察的基礎上,嚴格履行組織宣傳、個人申請、街道認定、學校審核、農委公示程序,全面落實招生信息公開、標準公平、結果公正原則,共選拔85名青年農場主。從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培育制度,到試點示范、整合資源、創新探索等方面入手,制定了詳細的管理制度和培養計劃,統籌培訓師資,設置培訓課程,帶領他們到山東、浙江農業發達地區參觀考察。開展青年農場主農技推廣送科技下鄉活動1568場次,3萬余人次受益,他們創業創新的示范引領作用成為大連市高素質農民隊伍中的一面旗幟。14名學員的創業故事在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報道,13名學員被授予大連市“百姓學習之星”,5個學員基地成為大連市高素質農民培育示范基地,分獲農業部門資金扶持1萬元。
創新社區教育,持續服務三農
劉慶幫始終堅持以農為根,不斷創新農村成人教育與社區教育相融合的探索與實踐,相繼開展“社區教育課程送教下鄉”“全課程育人與公民核心素質提升送教下鄉”等系列活動,成功啟動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把高等教育拓展延伸到農村的“一村一大學生計劃”。探索實踐涉農街道農民教育與高素質農民學歷教育融合實施新模式,與惠德食品、遼海MIC外語學校聯合開設“農村經濟綜合管理”“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
勤勉擔當有為,推廣成績顯著
劉慶幫始終保持勤勉敬業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創建國家級示范校建設期間,他重點負責全校核心材料和學前教育、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2個重點專業及社區教育特色項目的建設任務。其中農村成人教育成為社區教育特色項目中一大亮點,完成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和實驗基地改造,完善大櫻桃示范區、無土栽培實驗區、藍莓實驗區、五味子實驗區和草莓實驗區5個功能區的基地建設,以構建產、學、研融合的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大生態示范基地”成為國家級品牌;在創建全國農村優秀學習型組織工作中,他指導的《向應故鄉學風習習? ?大石棚村熠熠生輝》《校村共建學習型村居》分獲全國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優秀成果一等獎,向應街道大石棚村獲全國農村優秀學習型村居,站前街道馬家村獲鄉村振興研學基地稱號;在大連市示范鄉鎮職校、“一校一品”示范項目檢查驗收和金普新區社區教育特色項目建設中,31本農技推廣教材獲鄉土教材開發成果獎,4所涉農職校全部榮獲示范學校和特色單位稱號。
劉慶幫引導學員“注重品牌,推動科技興農富農”,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研發,其中張守華的“一根棒”新技術實現畝產翻倍增長,年產值超過400萬元;于濤繁育脫毒“蜜薯”種苗,帶動村民種植番薯2020畝,畝產超過5000斤;李剛、張曉慢聯手利用吊籠養殖技術,牡蠣養殖、海螺養殖獲得成功。
根植沃土承雨露,農技推廣譜新章。五年間,大連市金州農廣校先后獲得全國十大特色職業學校、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特色學校、中華全國總工會職工教育培訓示范點、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實驗單位、全國鄉村研學先進集體等十余項國家級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