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楠 黃智剛
摘要 沙田柚是容縣的特色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是當地的主要產業之一,為農戶增收作出了巨大貢獻。產業融合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目前容縣沙田柚休閑農業方面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本文分析了容縣沙田柚農旅融合發展的現有優勢與面臨的問題,結合當地情況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 休閑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容縣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04-0011-04
容縣是我國特色農業優勢縣,當地的特色農作物沙田柚馳名中外。近年來,容縣將沙田柚產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立足于地方特色,合理開發旅游資源,發展休閑農業,促進農旅融合,為農民開辟了增收途徑,助力鄉村振興。
1 容縣沙田柚產業農旅融合現狀
多年來,容縣大力推廣沙田柚種植,全縣15個鎮都種植了沙田柚。在推廣種植的同時,容縣積極探索沙田柚種植的生產標準化、規范化、產業化。容縣政協多次進行考察調研,與相關專家人才合作,將實地經驗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編寫了《容縣沙田柚種植管護技術標準》,進一步推廣沙田柚生態有機綠色種植和管護技術。2021年,容縣沙田柚的種植面積達到2 200 hm2,產值達30億元,其柚果種植面積、產量均排名廣西第一。全縣有8 萬以上農戶從事沙田柚產業,種植沙田柚的農戶年均收入達到3.2 萬元。
在發展沙田柚種植規模,不斷提升沙田柚年產量質量的同時,容縣穩步推進第三產業發展,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完善旅游設施,堅持以產業融合促進鄉村振興,被評為“中國最佳生態文化旅游縣”“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縣”“廣西特色旅游名縣”。自2013年起,容縣每年春天都會舉辦“柚花節”,吸引游客前來賞柚花休閑,與之對應的是秋天沙田柚成熟時的“沙田柚文化旅游節”。2021年,沙田柚文化旅游節共持續3 d,在容州古城廣場舉辦了文藝演出晚會,開展了容縣“十佳沙田柚種植戶”評比、沙田柚產業發展論壇頒獎等活動。通過農旅產業融合,容縣以沙田柚產業為入手點,建設了一批旅游景區、發展特色休閑農業,生產研發沙田柚農副產品,將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相結合,進一步推動了鄉村振興。舉辦沙田柚文化旅游節已經成為容縣旅游業的重要宣傳方式,通過休閑農業促進游客消費,提高村民收入,促進鄉村振興。據統計,僅2021年上半年,容縣累計接待游客 669.83 萬人次,同比增長160.5%;累計實現旅游總消費73.23 億元,同比增長160.48%[1]。
容縣的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二者相輔相成,容縣的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特色農業品牌,同時絡繹不絕的游客也為沙田柚產業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帶動容縣經濟發展,進一步推動當地農戶創收致富、產業發展、鄉村振興。
2 容縣沙田柚產業農旅融合的優勢
2.1 地理位置優越
容縣古稱容州,位于廣西東南部,為玉林市東大門,區域總面積2 257.39 km2,區位優越,交通發達。容縣毗鄰粵港澳,處于北部灣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的交匯地帶,是粵港澳大灣區西進參與西部大開發和內陸腹地南連北部灣經濟區的重要通道。便捷的交通為當地農旅融合提供了外部條件,使當地農戶們能夠快速將沙田柚銷往各地,而美味的沙田柚也吸引了各地游客前往沙田柚原產地體驗當地的“柚文化”。
2.2 自然條件優越
容縣多為丘陵地形,擁有豐富的山地資源,全年氣候溫和,降水量充沛,良好的氣候及土壤條件保障了沙田柚生長。容縣風景秀美,自然景觀怡人,縣域內有都嶠山、綠碧山等清幽山谷,也有溪水沿山或蜿蜒而下。容縣沙田柚主要生產區為自良鎮,行政區域面積106.94 km2,其中森林面積7 101.50 hm2,自良鎮下的龍鎮村憑借當地的自然景觀與村莊建設獲得“中國最美悠閑鄉村”的榮譽稱號。自然景觀得天獨厚,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觀景游玩,離開城市喧囂的游客們也愿意前往當地柚園,體驗一番休閑鄉村。容縣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與以沙田柚為主的第一產業相輔相成。
2.3 人文歷史積淀
容縣歷史悠久,自西晉初置縣至今已1 700多年縣史,歷來為嶺南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查閱文獻發現,早在1637年,旅行家徐霞客游歷至容縣,記載下了容縣“溪會而東來之溪相并北去”的自然風貌。
作為沙田柚的原產地,沙田柚在容縣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明朝萬歷十三年(1585年)刻本《容州志》中就已經有了沙田柚的記載。1777年,容縣籍官員夏繼綱將家鄉特產水果“羊額籽”帶去江南,進奉給在江南巡游的乾隆,其自然甘甜深得乾隆賞識,并賜名為“沙田柚”[2]。沙田柚作為特色水果,曾遠至海外參與萊比錫國際博覽會展覽,在展會中獲得了“中國珍果”的贊譽。容縣總人口不過88.01萬,卻有150多萬旅居國外的僑胞及港澳臺同胞,是著名的廣西最大僑鄉,被評為“中國最具海外影響力縣(市)”。多年來,移居海外的同胞們將容縣的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產生了特有的僑鄉文化。沙田柚悠長深遠的文化歷史,已深深刻入容縣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形成了特有的沙田柚文化。潘紅蘭認為,沙田柚文化使得容縣人民形成了專屬于容縣人的文化價值觀,其對容縣未來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3]。
容縣沙田柚的歷史與人文積淀,將農事生產與地域文化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獨特性的沙田柚文化品牌,是容縣沙田柚特有的文化優勢。容縣將沙田柚文化融入第一、三產業中,其文化優勢又提升了容縣沙田柚在旅游市場上的影響力與競爭力,為容縣旅游發展建設提供動力。在沙田柚大量銷往各地的同時,也吸引了外地游客前往沙田柚原產地感受體驗當地特有文化,旅游業的發展為果農們提供了更多的銷售機會,創造了新機遇,提高了果農收入,推動容縣鄉村振興。
3 容縣沙田柚產業農旅融合面臨的問題
3.1 后續建設不足,配套設施有限
在前往容縣自良鎮調研途中,可以看到縣道兩邊路燈都為沙田柚形狀,周圍不少房屋建筑的屋檐下也都懸掛著柚子形狀的掛件。由此可見,當地沙田柚的文化氛圍濃厚,也是當地特色沙田柚旅游景觀,然而由于缺少后續維護,大部分的景觀燈已覆蓋一層厚厚灰塵,和實物沙田柚的金黃澄澈相差甚遠,大大影響了游客的觀感。
沙田柚主要景區沙田柚王國所在的自良鎮,調研發現當地僅有2所民宿,并且在主流旅游網站上無任何搜索結果。在與其中一所新建民宿經營者交談過程中發現,這里的游客多為口口相傳,親朋好友介紹前來,以容縣本地人來此休閑度假、康養為主,節假日期間,該民宿一直滿房。自良鎮上交通不便,在容縣乘坐“沙田柚王國專線”到達當地鎮上后,無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供景點之間往來。由此可以推測,散客外地人前往沙田柚王國景區,如果沒有當地親友,只能自駕驅車前往,當天往來,旅途勞累且不能深度體驗當地的景點與沙田柚文化,從而影響容縣旅游后續口碑。
3.2 經營形式單一,缺少資源整合
容縣沙田柚多為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2020年容縣獲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拓展試驗——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整縣推進試點。目前容縣共有家庭農場3 432個,其中有68個是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家庭農場作為目前我國重要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和傳統的農民散戶相比有其先進性與優越性,但容縣的家庭農場經營仍是以種養為主,形式單一,鮮有家庭農場能夠兼顧第二、三產業,在沙田柚的豐收季節往往只為熟客提供自助采摘服務。有心向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的經營者,由于缺少宣傳途徑,難以招徠客源,也無多余的資金發展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大量的家庭農場經營模式使容縣沙田柚生產經營較為分散,缺少專業組織的帶領,各農戶“單打獨斗”,難以形成較大的沙田柚生產規模以及發展田園綜合體等特色小鎮。近年來,容縣政府雖然重視當地沙田柚產業,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但仍然代替不了大型企業、龍頭企業在產業中的領頭作用。僅靠政府扶持和家庭農場的形式,無法將現有的旅游資源匯聚集合,難以發展出完整的沙田柚生產與鄉村旅游鏈。
3.3 缺少市場監管,影響產品口碑
在柚子成熟的季節,容縣處處可見沙田柚。通往各鎮的道路兩邊常有標識引導購買沙田柚的地點,有的還強調“正宗”二字。自良鎮沙田柚王國前的廣場上也擺滿了賣柚子的攤位,旁邊的辦公室設有為產品開設的快遞點。柚子上市的時候,在這些攤位擺攤并不收費,先到先得,這雖然方便了柚農出售沙田柚,方便往來游客購買特產伴手禮,但由于沒有監督管理人員,柚子的品質難以保證。據當地農戶反映,在當地售賣的柚子并不一定就是正宗沙田柚,同時各處沙田柚銷售的標牌也容易誤導游客。良莠不齊的沙田柚銷售市場,難以給游客帶來好的旅游購物體驗。在容縣寄出往全國各地的“假沙田柚”,也會影響容縣沙田柚的口碑。
3.4 柚果生產周期長,旅游淡、旺季明顯
秋季,蜜柚與沙田柚相繼上市,吸引游客前來采摘采購;春季,沙田柚王國柚花節開幕,也不斷有游客前來踏青休閑。其余時節,沙田柚王國可以說是門庭冷落,游客寥寥,往往只有幾個工作人員。
3.5 農戶資金獲取困難
目前,農戶可以獲得的資金扶持僅僅針對沙田柚的種植,而在發展休閑農業、康養農業上缺乏資金支持,這是容縣發展休閑旅游的難點。農戶考慮到“農家樂”、民宿或其他農村體驗項目時缺少資金支持,即使前景誘人,也不敢大膽投入建設,更愿意選擇保守單一的沙田柚種植銷售模式,或有心想向第三產業發展,卻沒有多余的資金投入。
4 容縣沙田柚產業農旅融合發展對策
4.1 加大資金投入,改善景點設施
景區的配套設施直接影響到游客的參觀體驗,如果游客在當地不能有放松休閑的感受,只有旅途的勞累與麻煩,一定會影響到其對景區的感官與評價。因此,今后要增加對旅游配套設施的投入力度,加強設施維護,優化游客的旅行體驗。
4.2 整合當地旅游資源,形成完整的農旅產業鏈
目前,容縣沙田柚產業在鄉村旅游方面缺少配套設施,景點和農戶、農產品之間存在隔閡,沙田柚產業鏈短。當地還不能將農業資源與旅游資源整合發展,沙田柚的生產、包裝、銷售與沙田柚農副產品、沙田柚旅游未能很好地聯結融合,第一、二、三產業各自發展。農戶種植沙田柚建造的鄉村別墅、養殖在柚山上的土雞土鴨等都可以作為當地旅游發展的資源。當地柚子采摘過后的分揀、包裝,沙田柚農副產品的生產過程,都可以作為吸引游客的項目,彌補沙田柚生產周期長的問題,然而缺少將農戶與游客聯結的橋梁。當地政府需要加強對沙田柚旅游業的重視,找好發展目標與模式,不僅要形成沙田柚的“生產—銷售”一條龍,也要為沙田柚農旅融合做好鏈接,延長沙田柚產業鏈。
4.3 文化優勢與產業優勢相結合,增加鄉村旅游趣味性
作為沙田柚之鄉,沙田柚已經與容縣的文化密不可分。文化發展可以提高當地旅游業的競爭力。休閑農業的受眾多為城市居民,受教育水平高,對文化的體會與感悟更加深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歷史文化韻味的鄉村生活更能吸引他們的目光。容縣的僑鄉文化、名勝古跡、豐富的民宿活動,可與早已深深植入當地群眾的沙田柚文化結合,從而為沙田柚產業的旅游發展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蘊,增加鄉村旅游的趣味性。
4.4 加強產品管控,建立市場準入機制
針對當地沙田柚產品真真假假、良莠不齊的情況,應當進行嚴格的市場監管,控制非正宗沙田柚流入市場,以此避免游客購物時上當受騙,進而影響對當地沙田柚的感官,從而提升當地休閑農產品的信譽;也避免價格低廉的假沙田柚擾亂市場,劣幣驅逐良幣,造成沙田柚的品牌聲譽下降。建立市場準入機制,制定容縣沙田柚的產品標準,做好質量管控,提高容縣沙田柚在水果市場的聲譽,保障當地沙田柚的質量,增加旅客前往原產地購買的消費信心。
5 參考文獻
[1] 楊家貴. 推進容縣全域旅游發展的思考[N]. 中國經濟時報,2021-11-15(004).
[2] 郝北海.容縣沙田柚:文化資產是農產品區域品牌的價值金礦[J].農經,2019(9):62-65.
[3] 潘紅蘭.僑鄉容縣沙田柚旅游文化價值探析[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6):94-95.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