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亞軍
摘要 為了實現林木種苗的可持續發展,滿足苗木市場多元化需求,八英莊分場對近些年苗木基地短期內苗木的出圃情況、中長期利用進行了合理規劃,本文提出幾點提高林木種苗質量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 林木種苗;規劃;做法;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04-0068-04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森林資源的需求量逐漸增加。我國是人口大國,森林的人均面積相對于發達國家較少,市場上林業資源的供需不均衡。為了對林業資源實現可持續有效利用,需要結合現有資源的實際加強管理,以培育出大量優質林木種苗,為市場提供不同規格的木材[1]。隨著生態理念的深入人心,目前木材市場的競爭由最開始的數量、價格方面的競爭逐漸發展到品質[2]。因此,重視對優質林木種苗的培育,采取科學的管理措施對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河北省木蘭圍場國有林場八英莊分場地處圍場縣的東部地區,建立的時間為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分場轄區東與內蒙古赤峰市接壤,北與木蘭林場山灣子分場相鄰,西連圍場縣龍頭山鄉五道川,南接圍場縣腰站鄉,海拔高度800~1 780 m,總經營面積7 866.67 hm2左右,其中有林地的面積為7 200 hm2,活立木蓄積量總計47.4萬m3,森林覆蓋率達到91.5%。林區內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林木種苗資源近些年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現結合實際,對八英莊分場在提高林木種苗質量方面采取的規劃措施以及建議總結如下。
1 八英莊分場林木種苗的發展現狀
1.1 八英莊分場種苗發展歷程概況
自20世紀50年代建立以來,該分場工作的中心始終放在培育優質苗木方面,累計進行了落葉松、油松、樟子松等針葉樹種,五角楓、樺樹、蒙古櫟等闊葉樹種以及莢蒾、木繡球、丁香等花卉苗木的新育和留床苗木的培育,先后承擔了“落葉松全光育苗”“松楊銹病的早期防治”“花楸的人工播種培育”“林木良種苗木補貼試點”“榛子優選與培育示范園建設項目”等多項課題,并于1989年被承德地區綠化項目辦公室授予“首都周圍綠化工程骨干苗圃”、2001年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無檢疫對象苗圃”、2003年被河北省林業局授予“全省特色苗圃”、2004年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質量信得過種苗基地”。
1.2 八英莊分場種苗培育規模及應用效果
八英莊分場是木蘭林場內面積最大的苗圃,其中可育苗的區域面積達到7.96 hm2,現有的綠化苗木類型超過10種,林木種苗的數量計129.8 萬株左右。2021年3月以來,該分場育苗基地為了避免培育的苗木資源浪費,通過多種形式推進了苗木的銷售,盡量將林木資源的生態效益、綠化價值充分地發揮出來;截至2022年5月調查的數據,該分場育苗基地為木蘭林場、周圍各縣區工程造林及京津地區園林綠化提供優質苗木3億多株,在當地以及周邊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2 八英莊分場在提高林木種苗質量的主要做法
為了構建集實驗、示范、科研為一體的苗木試驗示范基地,該分場根據圃地的實際及市場形勢的變化趨勢,對苗木的出圃情況及圃地中長期利用進行了合理規劃。對基地全域以“一軸三區”的空間布局進行精心規劃建設,“一軸”即以基地原有主步道為主軸,主軸步道貫通基地全區域,“三區”即將苗圃基地規劃為播種培育區、培育選優苗木試驗展示區、綠化苗木培育試驗區。其中播種苗木試驗區的樹種培育由木蘭林場統一進行調配;綠化苗木培育試驗區進行精品造型油松、叢生糖槭、暴馬丁香的培育;培育選優苗木試驗展示區進行單株美國紅楓、大果平榛(榛子優選與培育示范園)的培育。
經過前期建設,該分場苗圃基地的建設預計成型時間在2025年,之后經過精細化管理,將苗圃基地打造成科研示范、苗木試驗展示作用為主,綠化苗木培育、銷售功能兼備,具有生態效益、綠化價值、園林特色的高端化苗木試驗示范基地,確保林木種苗的質量。此過程中,該分場的苗木經營規劃從短期、中長期2個方面展開。
2.1 短期內現存苗木的經營規劃措施
①雞樹條莢蒾:面積2 666.67 m2左右,目前采取的經營措施為疏伐清理,2022年計劃通過銷售等方式全部出圃。②定植云杉苗:云杉苗的面積在7 000 m2左右,目前通過疏挖造林等,剩余的苗木數在6 000株左右,苗木高為0.7~1.5 m,2022年計劃全部完成造林。③榛子優選與培育示范園:面積共計4 666.67 m2,榛子的栽植數量在200株左右,樹的高度超過2 m,規劃進行榛子樹的分株補植、修剪等。④金葉榆:金葉榆的面積2 666.67 m2左右,共計400株,樹的高度為2.5 m,砧木的生長情況良好,沒有美觀的冠形,2022年計劃采取銷售等方式全部出圃。⑤白榆:白榆的面積4 000 m2左右,苗木長勢較為雜亂,2022年計劃采取疏伐等方式,將萌生苗、枯萎死亡的苗進行清除,剩下200株左右可長期保留。⑥樟子松定植苗:面積在16 666.67 m2左右,苗高2~3 m,目前采取疏伐的方式進行清理,剩余苗木的數量在1 770株左右,2025年計劃采取銷售等方式全部出圃。⑦油松定植苗:面積在6 333.33 m2左右,苗高2~3 m,經過疏伐的方式清理后目前剩余苗木數在650株左右;通過對造型松進行精細化修剪,目前造型的油松面積在4 666.67 m2左右,其余的苗木計劃2022年挑選有基礎型的油松移植至綠化苗木培育區(油松造型區),之后經過1年的恢復生長,逐步打造成精品造型松進行長期培養,其余采取銷售等方式全部出圃。⑧油松定植苗營養杯苗區:面積在5 666.68 m2左右,苗高1.5~2.0 m,營養杯苗的數量在330株左右,計劃選擇基礎型良好的油松移植至基地北邊綠化苗木培育區(油松造型區),打造成精品造型松長期培養,其余采取銷售等方式全部出圃。⑨落葉松留床苗:面積為2 000 m2左右,苗木的數量共計12萬株,苗木高度為0.4~0.7 m,目前采取切根留床措施,2022年計劃通過銷售的方式全部出圃。⑩白樺:目前留床苗的面積在667 m2左右,存苗數量共計2.5萬株,苗高1.0~1.5 m。11油松造型樹、叢生白樺、花灌木等雜木:面積2 667 m2左右,其中造型油松的數量為15株,苗高3~5 m,作為目標樹種進行長期培養。成叢白樺共計有35叢。定植杜梨、山丁子、白樺、白蠟繼續保留,2022年核桃楸、連翹、木繡球、珍珠梅、丁香等采取銷售方式全部出圃。
以上規劃措施,一是對燒膛、殘次苗木進行清理,對現有生長空間不足的苗木進行銷售起挖造林,給苗木的生長提供必要的空間,提高林木種苗的質量,繼續發揮其生態價值[3];二是全面提升綠化苗木資源的品質與基地景觀。
2.2 中長期的經營規劃措施
2.2.1 播種苗木試驗區。播種苗木試驗區中長期的規劃面積在6 666.67 m2左右,將目前區域內的留床落葉松、原有定植叢生白樺、油松等進行出圃、移栽等,遠景規劃用于柞樹、五角楓、暴馬丁香、小葉椴、野山楂等的種植。
2.2.2 培育選優苗木試驗展示區。培育選優苗木試驗展示區中長期規劃面積18 666.67 m2左右。一是榛子。榛子優選與培育示范園內采取精細化管理措施,強化監控措施。二是美國紅楓。美國紅楓有著較強的適應能力,耐旱耐寒能力強、可以吸收大氣中的氯氣等有害氣體,防污染效果好;在多種土壤上可以生長,春季開紅花,樹冠整潔,在公園、街道等區域廣泛栽植,是唯一可作為行道樹栽植的彩葉類樹種,近幾年引入到分場內栽植,通過精心管理,培育出的優質苗木在市場上有著較大的升值空間,預算每株的價格在4元左右。三是白榆。白榆的長勢高大挺拔,苗高5~6 m,可通過精心管理暫時計劃打造成為小片的白榆林進行長期培養,以提高苗木質量、充分發揮生態效益及觀賞價值。
2.2.3 綠化苗木培育試驗區。綠化苗木培育試驗區中長期規劃的面積為4.76 hm2。其中計劃培育精品及高端油松造型松的面積為2.13 hm2、暴力丁香的面積1.33 hm2、叢生復葉槭1.30 hm2。
3 提高林木種苗質量的建議
3.1 結合目標定位,精確進行規劃樹苗的種植
結合該分場林木種苗生產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規劃,結合發展目標進行精確定位,為林木生產提供更多優質多樣的種苗。除此之外,還可利用國家的宏觀調控手段及方式,對種苗市場上供需平衡給予一定的保證,以免造成種苗的浪費,降低育苗的積極性[3]。
3.2 對林木種苗檢驗制度進行嚴格地落實
在造林前需要種苗質量專業管理人員做好種苗質量的檢查,確保實際造林中應用的種苗質量均合格[4]。在苗木出圃之前,必須由種苗生產企業先檢驗質量,確保長勢良好、粗壯、有完整根系的林木種苗進入市場,提高造林的種苗質量。林木種苗日常生產管理中要充分結合林場的實際情況就種苗質量檢驗方面制定出具有較強操作性、合理的標準,為林木種苗質量提供保障[3]。
3.3 對林木種苗生產全過程加強管理
一是在種苗來源方面加大管控力度。對于林木的采種,尤其是珍稀樹種,需要完善相關法律、做好監督管理。采集種子的信息要求在登記卡上記錄好種子類型、采集地、監督人員簽名等,從根源上為提高林木種苗質量提供保障[4]。二是做好林木良種繁育及選育方面的管理。對優良林木種苗的繁育規模進行擴大,在新品種方面加大選育力度、及時推廣。三是規范化管理好林木種子的采集、加工。在采集林木種苗階段做好監督管理,專門安排人員詳細登記采集的數量、時間等。除此之外,造林之前要做好種子的抽樣檢驗、發芽試驗等,為高質量林木種苗的培育提供種質保障[5]。
3.4 進一步創新技術并積極推廣使用
林木種苗的質量與技術創新及推廣密不可分。在當前經濟發展逐漸全球化的趨勢下,林業人員要具有遠見,積極參考、因地制宜地引進其他國家、地區在林木種苗培育方面的先進經驗。可加大與科研院所、農林類高校等合作,積極開展優質品種的選種、引種工作。其中,引種階段,要結合分場所在區域的氣候特點選擇適合的苗木品種進行種植推廣。相關部門可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提供資金及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來創造條件,以推進林木種苗培育中新技術的轉型,以促進先進的研究成果在實際生產中得以應用[6]。
容器苗培育方式下,基質為人工結合林木種苗生長的養分需求科學配置而來,具有良好的保水、透氣效果,通過集約化管理,可實現種苗的快速繁殖,可在較短時間培育大量優質林木種苗。與裸根苗相比,容器苗的栽植時間不受季節的限制,栽植后可以更快緩苗、成活率更高,剛栽植時的生長量大,優勢明顯,目前在林木種苗的實際生產中推廣較多。建議結合各地實際加大容器苗的應用,尤其是對于一些特殊、成活率不高的樹種或者造林地立地條件不佳的情況下,通過容器培育容器苗可以提高林木種苗的質量,造林后可使成活率得到明顯提高[7]。
3.5 加大對林木種苗培育相關人員的培訓
為了使林木種苗培育方面的新技術得以有效推廣,需要提高林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可通過加大培訓(采取定期邀請專家開展講座、技術指導等)、定期組織人員外出學習等方式,讓技術人員吸取其他區域在林木種苗培育中的先進經驗及技術,逐漸實現其專業能力提高的目的,從技術、人才方面為林木種苗質量提供保障。
3.6 建立起林木種苗生產經營信息交流平臺
林木種苗的優質生產與暢通的信息交流體系密不可分,因此要提高林木種苗的質量,必須要從管理方面確保效率,結合林木生產經營方面建立起相關平臺[3]。在林木種苗生產經營信息交流平臺上,可以及時就林木種苗當前的生產規模、市場上實際需求量等信息予以公布,以更好地平衡林木種苗的供求關系,確保林木種苗的優質、良性發展。另外,林木種苗生產經營信息交流平臺上還可以發布國家、本地在林木種苗生產管理方面的操作規范、技術要求等,讓林木種苗生產人員可以及時查詢到專業知識。除此之外,還可以結合林木種苗市場的實際情況建立專業合作社、協會等,加大對規模化育苗企業的扶持,促使其成為林木種苗生產的龍頭企業,逐漸在當地將其示范帶動作用發揮出來。
4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生態環境破壞的程度日益嚴重,通過可持續推進林業的發展利于使生態環境繼續惡化的趨勢得以有效改善,加強林木種苗質量的監管可以使造林的成活率提高、林地的生產力提高。當前我國林木種苗生產中的技術水平、管理方式不斷提高,八英莊分場需要從長遠的角度,以提高林木種苗質量等為目標,對苗圃基地做好規劃,不斷創新思維,積極引進并推廣先進的林木種苗培育方面的技術,加大對技術人員的培訓,以期為市場培育出類型多樣、品質優良的林木種苗,為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苗木保障。
5 參考文獻
[1] 孫志龍.林木種苗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提高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22(3):129-130,135.
[2] 田習財,史萬光.提高林木種苗生產質量的有效措施探究[J].種子科技,2021(3):99-100.
[3] 王惠珍.淺談提高林木種苗生產質量的有效措施[J].農村實用技術,2021(9):99-100.
[4] 劉春梅.淺析提高林木種苗質量的措施[J].南方農業,2018,12(35):37,39.
[5] 海潮.提高林木種苗生產質量有效性策略[J].農村科學實驗,2021(36):130-132.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