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向峰 張 鋒
國內各醫院使用的內鏡追溯系統的全程追溯流程相似,包括內鏡開始洗消前在讀卡器上分別刷操作員卡和內鏡ID卡,完成內鏡洗消后系統自動記錄各步驟的時間,內鏡使用前再次刷內鏡ID卡。內鏡室工作人員均持有特定的操作員卡,但所有卡的外表相同,不易分辨,造成洗消效率下降,甚至發生刷錯卡情況,影響追溯質量。我院內鏡中心自2021年12月起將可伸縮扣應用于內鏡追溯流程中,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可伸縮扣(得力集團有限公司生產)主要結構包括外殼、夾扣、夾條(圖1)。外殼原料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表面經磨砂處理,內置發條和尼龍線,尼龍線伸縮長度可達80 cm;夾扣為金屬材料,夾條為透明聚氯乙烯材料,設有金屬按扣。

圖1 可伸縮扣實物
將系在操作員卡的線繩放于打開的夾條上,扣上按扣,使操作員卡通過線繩與可伸縮扣相連接。另取一個自鎖式尼龍扎帶穿過夾扣,鎖上扎帶使其與夾扣相連接。在清洗槽后上方的面板靠左側粘貼若干掛鉤,每個掛鉤上方貼數字標識,從左至右依次編號,如有3個掛鉤,則從左至右依次為1、2、3號。每天負責洗消的人員將操作員卡通過夾扣上的扎帶與掛鉤相固定。根據追溯流程,內鏡洗消前需要在讀卡器上刷操作員卡(圖2),洗消人員選擇自己在特定號數的操作員卡并將其放于清洗槽左側區域(讀卡器固定位置)讀取信息,系統記錄對該內鏡進行洗消的人員姓名。每天洗消工作結束,洗消人員將操作員卡與可伸縮扣一同取下,消毒后放于抽屜中。

圖2 洗消人員在讀卡器上刷操作員卡
將2021年11月操作員卡放在清洗槽邊緣100次設為對照組,2021年12月操作員卡連接可伸縮扣固定于掛鉤100次設為觀察組。刷卡時間(從開始取操作員卡到準確拿到并刷卡成功的時間):對照組(2.7±1.0)秒,觀察組(1.1±0.4)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u= 14.86,P<0.01);洗消人員共25人,觀察組洗消人員滿意率為100%(25/25),高于對照組的64.0%(16/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8.67,P<0.01)。
通過醫院信息系統可調取內鏡全程追溯數據,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ID號、操作醫生、開始時間、結束時間、患者使用的內鏡編號、洗消員及該內鏡的洗消過程等[1]。追溯數據的高質量獲取依賴于對內鏡全程追溯流程的正確應用和嚴格執行。
可伸縮扣以往常被用于懸掛醫務人員工牌,因尼龍線有伸縮、長度可調節的特點,也用來懸掛操作員卡。將可伸縮扣與操作員卡一起固定于掛鉤,使操作員卡定位放置,每個掛鉤上的編號又能有效區分不同人員的卡。洗消人員只要記住自己卡懸掛位置上的編號即可完成刷卡,有效節約刷卡時間,也避免誤刷他人卡,提高工作效率。
可伸縮扣使用前,操作員卡均放在清洗槽邊緣,由于操作員卡外觀完全相同,很難進行區分,每次刷卡前要先找到自己的卡。隨意將卡放在清洗槽邊緣,可能會發生操作卡丟失狀況。而使用可伸縮扣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明顯提升洗消人員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