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洋
輝和氏,亦可寫作惠和氏、會和氏。氏族世居于尼瑪察、長白山、輝發、烏喇等幾處地方,“輝和氏,凡五派:一出長白山,一出尼瑪察,一出烏喇(今吉林省永吉縣境),一出烏喇布倫村,一出輝發(今吉林省輝南縣境)?!保?]據《清朝通志》中《氏族略·滿洲八旗姓》的部分記載,輝和氏,起源為金國時期女真回特部,散處長白山、尼瑪察等地方。滿族人世代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間,長白山是清朝的“龍興之地”。尼瑪察在今黑龍江省穆棱市東興凱湖南附近,清朝時歸屬寧古塔副都統轄區,屬于吉林將軍地方管轄,故而輝和氏的兩個支族,長白山地方的葉克書支族和尼瑪察地方的琥球支族均保留著原部落首領的身份。輝和氏的后世子孫多冠以漢姓,如“輝氏”“何氏”“惠氏”。
長白山地方輝和氏以葉克書、道喇及其同族為代表,均為清朝的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
1.葉克書
輝和氏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葉克書。葉克書,尼瑪察部首領泰松阿之子,清朝初時率領族人歸順,對此,《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以下簡稱《通譜》)有載:“正紅旗人,世居長白山地方。國初率尼瑪察村三百余人來歸?!保?]歸順之時太祖便將其撥歸于正紅旗內,將歸順族人編為佐領,任命葉克書為牛錄章京對其進行統領。葉克書此生在仕途上歷經波折,三次罷官,甚至削職,又兩次復任,甚至升官。
葉克書在歸順后很快便在戰場上初露鋒芒,多次參加后金的對外戰爭,如在天命六年(1621 年)時,他跟隨軍隊征討明朝,在攻打遼陽時,“敵背城而陣,葉克書沖鋒突擊;攻沙嶺,先眾殺敵?!保?]因其驍勇善戰,被授予三等副將。在太宗即位時,葉克書便已經列位于十六大臣之中。十六大臣是在八旗中每旗設立的理事訴訟軍屯大臣,葉克書在此時的正紅旗中已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當時的葉克書在仕途中較順遂,在短短幾年內被多次授官為兵部承政、固山額真,還被授予了二等副將世職的爵位?!疤炻斘迥辏诒砍姓?。六年,授固山額真。八年八月,從貝勒代善伐明……十一月,考滿,進二等副將世職?!保?]由此可以看出葉克書在天命六年至天聰八年這十三年間官職升遷速度較快。
在崇德元年時,葉克書經歷了他仕途中的第一次坎坷。崇德元年(1636年),葉克書跟隨武英郡王阿濟格伐明,攻克了十二城?!皫熯€,坐所部失伍及攘獲、擅殺諸罪,罷官,削世職,仍領牛錄?!保?]雖罷黜了官職,削掉了爵位,但仍讓其統領牛錄,留下了此后重新重用他的機會。崇德二年正月,葉克書跟隨軍隊征戰朝鮮,領軍出兵會寧,擊敗朝鮮軍隊。十一月,隨從參政星訥討伐卦爾察時,在黑龍江俘獲了大量敵軍。葉克書在這兩次戰役中又一次展現出了自己在作戰中的能力,所以在崇德三年軍隊返還后,皇太極還特地派遣大臣迎接。葉克書由此便再次受到了重用,被授予兵部右參政。崇德四年七月,授梅勒額真;五年四月,復任固山額真;七月,授牛錄章京世職。到這時為止,葉克書不僅恢復了官職,還恢復了爵位。
葉克書在作戰時可謂有勇有謀,這正是其能被予以重用的原因。在跟隨多爾袞出戰時,即使自己已身負重傷,但仍奮勇殺敵,毫不退縮?!肚迨犯濉分杏涊d道:“葉克書馬中失蹶,圖爾格馳救之,上馬復戰,殺敵?!保?]也正是因這場戰役,葉克書立下赫赫戰功,從而晉升至三等甲喇章京。但勝敗乃兵家常事,六年十一月伐明的戰役中,葉克書由于作戰策略的失誤,導致部隊陷敵,再次被罷官,奪世職。
葉克書在經歷了仕途中兩次大起大落后,于順治元年(1644 年)三月再次被世祖任命為梅勒額真。同年四月帶軍入關打擊李自成時,又展現出其在作戰中的勇猛,“身被三十一創,毀一目”[7],仍能大破賊軍,其后的戰役中也立下戰功,被授予二等輕車都尉,《通譜》和《清史稿》都有記載:“加至二等輕車都尉?!保?]“以功累進二等阿達哈哈番。”[9]阿達哈哈番即為輕車都尉,是三品世職。順治三年被授鎮守盛京總管,又進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原為梅勒章京,順治四年時改稱阿思哈尼哈番),乾隆元年(1736 年)定其職漢字為男,故《通譜》中記載為授三等男。本應就此仕途順利的葉克書在順治十四年,因沒有彈劾有罪的昭陵總管鐘柰,被坐以失職的罪名,再一次罷官、奪世職,這也是葉克書最后一次被削職罷官。十五年時,葉克書卒。
縱觀葉克書的一生,他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盡管在戰場中奮勇殺敵,身受重創,也還是前前后后經歷了三次罷官削職。但葉克書都能夠憑借自己出色的作戰能力和政治才能官復原職甚至升任,足以見得葉克書能力出色,受到清朝統治者的多次重用。
2.道喇
道喇(《通譜》中記載為道拉),滿洲正紅旗人,葉克書長子。道喇雖沒有承襲到父親的世職,但繼承了父親的勇猛和謀略,其自身能力也使他被予以重任,相比葉克書的幾經波折,道喇在仕途中更為順遂。
道喇起初是作為擺牙喇兵跟隨軍隊征戰討伐,后積累戰功被任命為擺牙喇甲喇章京,由此開始了他的仕途。崇德三年時,太宗文皇帝派遣貝勒岳托領軍討伐明朝,道喇便跟隨隊伍作戰。攻打邊城時,道喇帶領兵將捷足先登,獲得戰爭的勝利,展示了他在軍事上的勇猛和謀略。五年時圍攻錦州,在松山、杏山作戰均有立功,敵軍來犯時,道喇僅率領護軍四十余人便將其打敗。順治元年被調職為噶布什賢甲喇章京。多爾袞與李自成在一片石作戰時,道喇與噶喇昂邦鄂碩一同抵擋并擊敗了李自成的大將唐通,后又與固山額真葉臣擊敗了另一將領白輝,被授予牛錄章京世職。順治三年至十年,道喇所參與的戰役均大獲全勝,并多次順利收復叛軍。如順治五年時,道喇跟隨都統譚泰出征江西叛鎮金聲桓,大敗敵軍五次,還生擒叛軍三人。故而“九年,擢正紅旗梅勒額真……十四年,授本旗蒙古固山額真”[10]。但道喇在這八年時間里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七年,隨睿親王多爾袞畋于中后所,以行列不整議罪,輸罰鍰”[11]。這與他父親葉克書在仕途上的坎坷相比不值一提,是道喇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波折。十六年時,道喇跟隨信郡王多尼一同平定云南明桂王朱由榔的反叛,在朱由榔與元江土司據城而叛的情況下,道喇與前鋒統領白爾赫圖等人一同攻破城池,累積戰功晉世職至一等輕車都尉,這在《清史稿》中也有記載:“累功,并遇恩詔,進一等阿達哈哈番?!保?2]可見道喇在作戰時的勇猛、果斷,這也為清朝的穩定和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
康熙二年(1663 年)時,道喇以自身年老為由請求致仕,居住于盛京。十二年時圣祖仁皇帝對各位老臣加封時,認為道喇長年效力且勤懇認真,便特封其為太子少傅。二十一年,康熙駕臨盛京時召見道喇,“賜坐,侍茶酒,優賚”[13]。這足以看出道喇為清朝做出的卓越貢獻,使自己即使年老后也能夠得到康熙的重視和優待。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卒,年八十一,追封謚號為“勤襄”。道喇死后,其弟之孫伊濟納承襲世職。
由此可見,道喇的一生相較于他父親葉克書來說更順利一些,雖然任職期間也犯下過一些錯誤,但總歸對其仕途發展并沒有造成過多影響。且在年老后仍能獲得康熙的重視,足以證明此人一生無論是在軍事作戰上,還是在政治戰略上都有過人之處。
葉克書支族作為長白山地方輝和氏的代表家族,除葉克書及其長子道喇外,后世子孫也較有建樹,其家族為清朝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對于其后世,僅能從《滿漢名臣傳》中提取到關于葉克書次子夏穆善以及三子瑚葉的官爵,對這兩人的生平并沒有詳細的記載。筆者根據《滿漢名臣傳》及《通譜》繪制出表1(見文末),將葉克書家族人物及其官職進行了簡略梳理。

表1 葉克書家族人物及其官職
3.其余同族
燕泰,正紅旗人,世居長白山,作為輝和氏的一員,在戰場中驍勇善戰。燕泰作為驍騎校出征浙江舟山,跟隨副都統閣德宜一同擊敗三萬敵軍,又與參領覺羅來華出征湖廣茅麓山,攻破尚望坪等多處重地,立下戰功,被授予云騎尉世職??滴跏陼r,燕泰隨從大將軍貝子章泰一同前往云南討伐叛賊吳三桂,偽將軍馬寶等率七萬人環列槍炮迎戰。燕泰在戰場上受傷,其隨從左右認為受傷嚴重應當返還,但燕泰并沒有因此而選擇退縮,《欽定八旗通志》有載:“平日受國家豢養恩,此以一當百之時也?!保?4]于是燕泰再次策馬迎戰,最后中槍身亡。燕泰死后被加封世職為騎都尉,康熙十七年時,又為燕泰追贈通議大夫,并賜修墳銀三百兩。
尼瑪察地方的輝和氏以琥球及其同族為代表,琥球支族共有三支,均世居尼瑪察地方,且均隸屬于鑲紅旗滿洲。清朝初期,琥球率領同族歸入八旗,封騎都尉。琥球死后,其侄古濟納襲職,出征葉赫時陣亡。后由其弟伊勒穆承襲爵位,征錦州,晉位輕車都尉,由子根特襲職。根特死后,其后代襲職時多次遇恩詔,升官加職?!锻ㄗV》中記載,浩善襲職后遇恩詔,被加至二等輕車都尉,禪齊布襲職后,兩遇恩詔,加至一等輕車都尉以及一等云騎尉。雖后被削去云騎尉一職,但這也是琥球支族最鼎盛的時刻。琥球之孫向武、曾孫希察,原均任佐領一職;法林為頭等護衛;法明為二等護衛;元孫三格,現任護軍校。《通譜》中雖未呈現過多關于琥球這一支族的記載,但也能看出作為輝和氏的琥球及其后代也為清朝做出了貢獻,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直至陣亡。
輝和氏家族因軍功而逐漸崛起,自從輝和氏先人帶領族人歸順后金以后,便跟隨太祖及各部將領一同征戰,討伐明朝,阻擊流賊,體現了輝和氏家族驍勇善戰的精神和有勇有謀的能力,在推動后金的穩固以及清朝的建立上都展現出過人的本領,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戰場上即使身披重創也從未退縮。也因此立下了累累戰功,受到清朝統治者的不斷嘉獎和賞賜。但通過對輝和氏家族的研究,也可以看出,即使先人憑借自身的能力和努力使家族大放異彩,但后世子孫是否在此基礎上繼續努力才是一個家族能否長久興盛的決定性因素。而一個氏族經過血緣的傳承和時間的磨煉,現今輝和氏的后代在了解先祖所做的貢獻后應更為努力,為祖國河山做出貢獻,這便是對家族歷史進行研究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