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元偉 余迪利 胡軍濤

▲“國和一號”現代產業鏈黨建聯盟成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順應產業發展大勢,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
非能動技術是世界核電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以“國和一號”為代表的核電型號展現出了國際領先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是我國當前已實現自主化的、可規模化建設的最先進核電技術。“國和一號”產業鏈是以型號為驅動形成的先進核電產業鏈,帶動核電研發設計、裝備制造、建安、運行等全產業鏈實現技術升級、產品升級和產業升級。為落實國務院國資委黨委關于“抓緊抓實抓好中央企業現代產業鏈建設”的總體要求,切實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國和一號”重大專項的實施主體,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家電投)勇當“國和一號”現代產業鏈鏈長,依托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核工院)組建“國和一號”產業鏈黨建聯盟,通過構建“硬核共克、政策共研、平臺共建、黨建共促”的產業鏈黨組織聯建共建“四共”模式,發揮黨建促鏈的引領優勢、組織優勢、人才優勢,將新時代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驅動產業鏈發展的競爭優勢,為“國和一號”產業鏈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國和一號”產業鏈黨建聯盟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由“國和一號”產業鏈聯盟會員單位的黨組織共同組成,為產業鏈各成員單位搭建起黨建聯建的大平臺,進一步發揮黨建“大協同”優勢,以黨建引領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單位資源互聯互通,攜手推動產業鏈健康高質量發展。
黨建聯盟制定了《“國和一號”產業鏈聯盟暨黨建聯盟章程》和《“國和一號”產業鏈黨建聯盟組建方案》,設置“國和一號”產業鏈黨建聯盟委員會和“國和一號”產業鏈黨建聯盟委員會辦公室并明確了相應的職責;制定了黨建聯盟運作機制,包括日常運作方式、議事協調機制、黨建聯建共建“樣板間”打造機制等,以推動黨建聯盟緊緊圍繞型號研發、設備國產化、項目批量建設等產業鏈重點任務,通過“硬核共克、政策共研、平臺共建、黨建共促”,充分貫通科技研發各要素、產業鏈上下游,把黨建工作的組織力轉化為打造“技術上最先進最安全、裝備上完全自主可控、經濟上有顯著競爭優勢”的三代核電產業鏈的生產力和行動力。
黨建聯盟推廣運用國家電投黨組“學研創落”工作法,圍繞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國家戰略任務和地方政策開展集體研學,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吃準吃透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現代產業鏈體系的相關要求,為政府制定產業政策提供參考,積極爭取符合行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在“中國3060”雙碳目標引領帶動下,黨建聯盟充分利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政策紅利,加快推進“國和”系列后續項目核準開工。2022 年4 月20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已納入國家規劃的山東海陽二期、浙江三門二期共4 臺CAP1000 機組,同年9 月13 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核準廉江一期2 臺CAP1000 機組。同時,黨建聯盟還進一步深化與山東核電市場合作,圍繞北方清潔供暖等市場需求,積極介入供熱改造、海水淡化等核能綜合利用領域,加快海陽核電900MW跨區域核能供熱工程建設,持續拓寬“核能+”新跑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國家電投充分發揮產業鏈聯建共建單位黨組織優勢和“大協同”優勢,高效協同產業鏈上下游科技研發、平臺載體、干部人才等資源,為模式創新、標準建設、市場合作、成果轉化提供堅強保證。
通過黨組織聯建共建,搭建全方位、多層面、立體式對話交流與協作平臺,匯集政府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優勢力量,布局申報國家和上海市重點實驗室等科創平臺,2022 年已有省部級研發創新平臺/中心共計6 家獲得批復。推動人工智能與核電產業鏈深度融合,促進要素高效流動、資源高效整合,持續增強產業科技支撐力和發展帶動力,打造核能產業人才高地和區域“科技+產業”協同標桿,支撐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強化核能領域戰略科技力量,上海核工院成功入選上海市首批“工賦鏈主”培育企業、上海市設計引領示范企業。
國家電投瞄準設備國產化、一體化先進供熱堆研發、核能綜合利用技術研發等“硬核”任務,聯合任務牽頭單位黨組織共同組建黨員專班,成立黨員先鋒隊、突擊隊等,充分利用聯盟會員單位及其關聯合作單位試驗臺架、數據、知識產權和成果轉化平臺等資源,聯合開展專項課題攻關、技術攻關、任務攻關。2022 年初,面對新冠疫情的不利影響,上海核工院與國核示范、國核自儀出臺“第一時間動員機制”,組織專業力量聯合成立“國和一號”示范工程1 號機組PMS(安全級儀控系統)保交付先鋒隊,黨員先鋒實行聯合辦公,加班加點開展數據測試,通過“計劃-風控-協同”管控機制,實現風險早處置、資源大協同,全力保障PMS設備順利發運交付。為全力打好“核電廠安全分析與工程設計一體化軟件包”(COSINE)取證三大攻堅戰,上海核工院與中央研究院聯合成立“COSINE 取證黨員先鋒隊”,合力完成年度節點目標,向核安全局提交取證申請,推動解決國外軟件“卡脖子”問題,為支持“國和一號”核電型號“走出去”戰略奠定堅實基礎。
通過黨建“大協同”貫通“國和一號”產業鏈“研發設計-設備制造-工程建設”各環節、各要素,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快補齊短板、鍛造長板,為持續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國家電投堅持將“黨管干部、黨管人才”貫穿到產業鏈發展全過程,通過人才聯培等機制,合力打造核能領域人才創新高地,發揮黨員干部敢當排頭兵、敢啃硬骨頭的先鋒模范作用,協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卡脖子”難題破解,持續提升“國和一號”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發揮共建企業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堅持“國和一號”產業鏈聯盟建設與黨建聯建共建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將黨的全面領導貫穿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全過程。2022 年,產業鏈上下游單位各級黨組織達成54 組共建,多次組織開展特色黨建、互動學習、經驗交流等聯學聯建活動,建立人才雙向流動聯培機制,持續培育產業鏈上下游單位高效有序、合力攻堅的大團隊文化,實現人才共育、合作共贏。通過產業鏈聯盟建設,上海核工院“國和一號”示范工程項目部黨委與中核二三“國和一號”示范工程項目部黨委、國核示范工程部黨支部/CV 隊黨支部開展聯建共建活動,打破“業主-總包方-承包商”行政組織機構邊界,選派優秀骨干員工進駐承包商單位開展合署辦公,提供工程技術支持,為實現年度節點任務保駕護航。
為確保“國和一號”主泵研制工作及時有效推進,國家電投成立主泵研發及工程應用協調推進工作組。在工作組指導下,成立黨員先鋒隊,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敢當排頭兵、敢啃硬骨頭的先鋒模范作用。聯合工作團隊成立以來,按照團隊工作機制,召開季度例會3 次、團隊例會12 次、專題協調會20 余次,形成主泵工作動態周報14 份,解決重大、關鍵、緊急技術問題10 余項,全方位全天候推動主泵各項技術、質量和項目問題尤其是突發問題的解決。

2022 年, 在沈陽、哈爾濱兩地疫情反復的不利情況下,國核示范、上海核工院以及沈鼓核電、哈電動裝四方共同努力將疫情影響降至最低。沈鼓集團封廠期間,安排哈電駐沈人員吃在廠里、住在廠里,國核示范連同上海核工院開展遠程視頻見證、線上文件審查等多項質量管控措施,有效保證了主泵研制工作高質量連續進行。2022 年,“國和一號”示范工程全部4 臺濕繞組主泵與4 臺屏蔽電機主泵均完成產品試驗,具備交付條件,這標志著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這一關鍵核心技術并形成產能,將有效提升我國核電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對實現高質量現代產業鏈集群和營造產業鏈良好生態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實踐證明,唯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才能筑牢產業鏈發展根基,才能引領和帶動我國三代核電技術高質量發展。國家電投將立足“國和”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產業鏈鏈長定位,和產業鏈上下游各單位一起繼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積極參加黨建聯盟各項工作,大力支持、做好服務、貢獻力量,發揮“黨建促鏈”的引領優勢、組織優勢和人才優勢,實現高質量黨建引領和保障產業鏈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