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芷希
“精準脫貧”工作落實到企業,就是要做好企業困難職工的脫困解困工作,目前部分特別困難的職工群體得到了有效幫扶,但還存在相對困難的職工家庭,在困難程度上不具備特殊性,在政策上不能依據現有解困脫困規定納入幫扶。探索在企業中如何做好相對困難職工家庭的幫扶工作尤為重要,是解決幫扶工作滯后問題,實現事前幫扶的重要環節,為進一步推進“精準脫貧”工作奠定基礎。
企業相對困難職工指的是未達到城市困難職工建檔標準,但由于家庭就醫、就學、生活等支出超過家庭收入構成家庭經濟困難的企業在冊職工。在管理中,研究、掌握企業相對困難職工群體管理的特點十分必要。
致困原因具有突發性、不可控性。企業相對困難職工的致困原因主要是由于突發性、臨時性事件造成的家庭經濟支出在一段時期內大幅增長,給職工家庭帶來了較大的生活壓力,主要集中在醫療、就學等方面的經濟支出。
界定標準具有區域性、不統一性。隨著區域化、全球化公司的發展,根據企業組織機構設置的不同,對于不同區域、不同管理單元的職工群體,對相對困難程度的界定不能一概而論,存在著所處行業、所處地理區域、所在地文化等因素帶來的差別。
管理方式具有周期性、不固定性。相對困難職工致困原因的產生和消除存在周期性,同一職工在不同時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致困因素,所以,對于相對困難職工返困的管理和控制,具有較高的難度。

▲ 攀鋼集團有限公司工會設立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辦理困難職工工作
職工家庭狀況越來越受到企業重視,相對困難職工家庭生活狀況的改善,能夠為企業適應市場化競爭,擁有穩定可控的人力資本提供有力支撐。
推動構建企業與職工命運共同體。相對困難職工群體的存在具有長期性特點,企業建立長效幫扶管理體系,提供多種形式的員工福利,提升職工幸福指數,贏得職工對企業的認同感。通過差異化管理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的競爭力,將企業愿景與職工信仰有效融合,構建企業與職工生存同頻、幸福共振的命運共同體。
保持企業職工隊伍的穩定性。把幫扶工作的重點前移,通過規范化、系統化的幫扶管理進行早期干預,提前化解困難因素,可以有效控制絕對困難群體的產生;同時,將致困因素控制在最小、最輕微,可以有效減少幫扶資金和降低人力管理成本,實現以最精準的投入收獲最大的管理效果,保障企業職工隊伍的穩定。
以區域化管理為主線,適應未來幫扶管理的需要,結合區域幫扶對象特質,配套定制化管理策略,構建相對困難職工管理體系,完善企業幫扶管理機制,實現幫扶管理工作轉型。
實施三個“下移”,優化管理,健全完善管理機制
一是下移幫扶管理界定標準,調整工作重心,將管理權限充分授權到基層。把相對困難職工困難程度的界定標準下移到基層。由基層管理單位充分考量所屬管理對象的致困原因、家庭收入和支出比例等因素,確定困難職工管理范圍。按照“一個單位一個標準”的定制化管理原則,增加標準的針對性、準確度,有效解決界定標準不統一的問題。按照“一個單位一個策略”的開放化管理原則,用授權管理賦予自主權的方法定制相對困難職工幫扶政策,提高幫扶管理的時效性、可應對性及靈活度,有效解決管理方式不固定的問題。二是下移幫扶管理政策,優化定制方案,實現管理責任與目標有效配套。下移幫扶管理政策,有效配套基層定制化幫扶管理模式,結合管理責任與目標建立高效精準的幫扶機制,實現上行管理下移。下移幫扶政策實施重心,增加對基層管理政策的支持和傾斜力度,以寬松開放的政策環境、上下聯動的運行機制和政策執行的對下傾斜,實現上行措施下移。三是下移幫扶管理資金,增強使用效果,將管理的統籌性與靈活性相結合。
把幫扶管理資金依照幫扶項目大小、實施難度等因素量化為具體分配指標,下撥到基層管理單位,用于相對困難職工幫扶,解決幫扶管理資金使用不充分的問題,增強幫扶管理資金的使用效果。把幫扶管理資金依照幫扶項目的使用范圍、執行周期等因素細化為具體救助標準,發放給相對困難職工,用于緩解職工家庭生活困難,實現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啟動三個“升級”,轉變觀念,實現幫扶工作轉型
一是管理理念由“企業幫扶”升級為“家庭自救”。轉變“職工困難等于企業責任”的傳統理念,對于相對困難職工及其家庭的管理,幫扶管理責任主體不再只是企業,相對困難職工家庭也要主動承擔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家庭成員的力量,依靠努力工作、技能提升、學習創業等實現家庭收入增長。在企業與職工家庭中建立雙向幫扶責任通道,明確雙方責任,建立“一企一策”健康管理體系,并保證其有效運行。二是管理模式由“多級救助”升級為“一戶一策”。轉變“困難幫扶就是各級幫扶”的原始簡單處理方式,根據每一戶相對困難職工的根本致困原因及家庭成員情況,結合各方有利政策,制定具有可行性和針對性的個性化解困脫困方案,同時,落實幫扶責任制和責任人,采用閉環工作模式對幫扶效果實施動態監督和管理。在企業構建“一戶一策”幫扶管理模式,形成長效化管理機制,最大限度提升幫扶力度。三是管理方式由“普遍惠及”升級為“精準發力”。轉變“一有困難就要建檔幫扶”的固有低效幫扶處理策略,合理控制準入標準,真正達到幫扶資金花在刀刃上的效果,實現幫扶工作的精準發力。在企業相對困難職工幫扶管理工作中明確“精準發力”的工作要求,推動“一企一策”管理體系有效運行,保障實現管理效果。
堅持三個“原則”,上下聯動,逐層確保幫扶效果
一是堅持不忘“服務”初心,解決職工生活難題。以深入推進“一戶一策”幫扶工作為主線,細化幫扶措施,加強幫扶力度,鞏固幫扶效果。以有效增強“多重資金”的綜合使用為抓手,建立有效規則,完善幫扶機制,拓寬幫扶渠道。以廣泛推廣“復合保險”疊加保障為重點,爭取政策支持,滿足職工訴求,提升職工幸福指數。二是堅持不忘“教育”初心,促進職工提升素質。以打造“健康服務中心”為平臺,凈化心靈、增強意志,建立和諧企業之家和幸福職工之家。以提供“技能培訓教育”為手段,激發職工干事創業的活力,提升其業務能力。引導職工樹立“收入與能力相匹配”“企業關愛與家庭自救相結合”的思想,通過提升自我能力實現增加收入的目標。三是堅持不忘“關愛”初心,滿足職工生活需要。運用新媒體傳播平臺,適應新時代企業幫扶工作的變化,以“普惠工作”為核心,增強職工參與度,切實提高職工專屬福利,讓職工感受企業的人文關懷。貫徹“全民健身”理念,引導職工積極參與,關愛職工身心健康,真正讓職工參與積極性“高”起來,讓企業文化活動“活”起來,讓職工健康生活方式“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