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瑞一 肖人夫
2023年全國兩會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召開的一次盛會,意義十分重大。作為中央主流媒體,光明日報在編委會的領導下,上下一盤棋,超前謀劃,融合傳統紙媒與新媒體,以思想文化為底色,做好融合傳播。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賀信中指出,光明日報要“堅持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團結、聯系、引導、服務知識界”。遵照總書記賀信指示精神,光明日報梳理出“秉持客觀理性,強化思想內涵,注重文化傳承,關心學人吁求,引領社會風尚”的辦報理念,并將這一理念貫穿于策采編發全流程。在今年的全國兩會報道中,光明日報突出思想引領、文化韻味,傳統紙媒與新媒體一同發力,共計刊(播)發稿件(作品)7850余篇(件),專版、專題80余個,總傳播量達12.6億余次,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在政協、人大開閉幕會的關鍵節點上,刊出《凝心聚力 共譜華章——熱烈祝賀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開幕》《凝心聚力開新局 堅定信心共奮進——熱烈祝賀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共赴奮進征程 同譜華章日新——熱烈祝賀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勝利閉幕》《彰顯制度優勢 匯聚奮斗偉力——熱烈祝賀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勝利閉幕》4篇社論,有力宣傳闡釋了全國兩會精神。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下江蘇團、參加聯組會等重要活動,刊發本報評論員文章《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深入闡釋總書記活動期間重要講話的核心概念、重要提法,發揮了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
與此同時,光明網推出全媒體網評作品《漫評兩會丨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過去五年》,以“漫畫封面+新聞+短評”的形式,生動回顧過去五年我國在經濟發展、脫貧攻堅、科技創新等八個方面的重大成就,該作品立體鮮活、可讀性強。
3月10日,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指示,《光明日報》刊發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的署名文章《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回應當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應運用系統觀念找準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結合點。光明網則推出“國家高端智庫專家談兩會”系列,邀請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等智庫的專家,撰寫《錨定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基點》《以“兩個大局”牽引構建新發展格局》等理論文章。
針對兩會中出現的熱點議題,光明日報第一時間將相關領域專家請上版面、納入鏡頭,以專業性和權威性的訪談,奏響兩會溝通民心、傳遞信心的主旋律。例如,在兩會特刊開設“圓桌對話”欄目,每期圍繞一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的話題,如糧食生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生態文明建設等,邀請三位對此有研究的代表委員交流探討,提出建設性意見;開設“兩會專訪”欄目,每期刊出2位部委或省重點高校書記、校長等代表委員專訪,以問題為導向發表意見看法;今年新開設欄目“有呼有應”,以收集網絡輿情,了解群眾關心議題,請代表委員及時予以回應。
3月4日至7日,《光明日報》分別以“新征程 再出發 代表委員談‘五個牢牢把握’”“代表委員談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和“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推出3期兩會特刊。每期特刊以5個套版的形式,邀請來自經濟、科技、文化、民生等領域的代表委員說收獲、談舉措、話發展,反映各地區各行業干部群眾斗志昂揚、干事創業的時代風貌,唱響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時代強音。
光明網推出“數字鄉村知本論·兩會V刊”欄目,邀請知識界代表委員圍繞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出謀劃策,切實做好“網絡助農、知識富農”;推出“網絡強國·百人談——2023年全國兩會特別篇”專欄報道,由互聯網行業中關注網絡安全、信息化、數字化等領域的代表委員做客訪談,共話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推出“兩會對話·民營企業家談高質量發展之道”系列訪談,暢談中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助力共同富裕之路。
光明日報采用圖文、金句摘抄、微訪談、視頻海報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式傳遞代表委員“兩會好聲音”,在兩會報道中凸顯文化韻味。
強化欄目一體統籌,開設“篤行不怠 不負人民”“我在現場”“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代表委員之聲”“代表委員說”“我從基層來”“連線代表委員”“建真言 謀良策”等欄目,主打小篇幅、輕體量,反映代表委員關于中國式現代化、全民美育、工匠精神、互聯網醫療等特定主題的精彩觀點,形成報道“組合拳”。各個欄目在內容定位和形式布局上形成差異化互補。例如,“篤行不怠 不負人民”特邀總書記曾有過回信和參加過座談等的部分代表委員,圍繞總書記關心的大事小情、老百姓期盼的民生點滴,講講身邊的新鮮事、事業的新進展、社會的新氣象;“我在現場”以小角度反映大主題的報道手法,講述小而美的故事,倡導短實新的文風,從內容與形式上豐富了兩會報道;“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我的履職故事”采用第一人稱的寫作方式,邀請代表委員寫出自己深入基層,體察民情,提出議案提案的故事;“建真言 謀良策”每期一個主題統領,從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入手,追蹤其所關注問題的提出及解決。
光明網則推出《“育”見新時代》兩會特刊,邀請代表委員圍繞教育及民生領域熱點話題,分享議案提案亮點,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特刊包含視頻專訪、有聲海報等15期節目,總播放量達1020余萬。推出“文博深1°——2023全國兩會特別篇”專欄報道,邀請文博、考古、非遺等領域的代表委員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文物保護新成就,談感受、談落實、談發展、談變化。推出“光小明的兩會文化茶座”音頻電臺專欄,采訪馮遠征、廖昌永、奚美娟等多位文藝領域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匯聚代表委員對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共識與期待。專欄以3分鐘短音頻節目為主打,同時包含視頻、圖文、有聲海報、H5等富媒體形態,共推出音頻節目22期、視頻節目16期、海報7期,總播放量超3100萬。
光明日報主動貼近青年知識分子,采用年輕態的話語風格,將青年群體在新時代趕考路上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勤勉奮進的青春樣貌呈現在讀者面前,如推出系列原創視頻《青年學子關心的兩會話題》,由青年學子出鏡,暢談科技創新、平臺經濟、綠色低碳等兩會熱點話題,突出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群體的關心和關愛。推出“‘奮斗號’青春專列”欄目,講好青年代表委員履職盡責的故事。其中,《“90后”哈尼族姑娘動情地說:生逢其時》講述了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第一位全國政協委員、本屆兩會年齡最小的政協委員楊鈺尼參會履職的所思所感,被推薦在全國政協新聞中心官網大屏滾動播出,并被大量網絡媒體轉發。
光明網的“Z世代”工作室ZIT Studio,推出“兩會Z視角”系列Tik Tok產品——《兩會Z視角|楊鈺尼:創立鈺尼文化藝術傳承中心以傳承守護哈尼族文化》(Gen Z at Two Sessions丨Yang Yuni:Founder of Yuni Culture and Arts Heritage Center to promote Hani Terrace Culture)、《兩會Z視角|奧運冠軍張雨霏:最年輕的“蝶后”》(Gen Z at Two Sessions | Zhang Yufei:Double Olympic Champion and youngest “butterfly queen”)、《兩會Z視角|吉列子日:大學畢業生返鄉修路振興鄉村》(Gen Z at Two Sessions| Jilie Ziri:College graduate return to mountainous village to revitalize hometown)等,面向國外“Z世代”群體講述參加今年兩會的中國“Z世代”代表委員的時代風采。
堅持開門辦報,充分調動和組織文藝界力量,以散文、中國畫、篆刻、快板等多姿多彩的文藝形式,謳歌兩會盛況。
《光明日報》兩會特刊整版刊發《京華春意濃》《秦嶺添新綠》《為萬世開太平》等文學藝術佳作,邀請國家一級作家李春雷、國家一級美術師莫曉松、國家一級美術師駱芃芃等文藝大家,創作散文、中國畫、篆刻等,以深厚的人文底蘊烘托兩會喜慶氛圍。
光明網發布新媒體產品《快板讀報告|科技創新加速度,哪些領域有“上新”?》,采用“天津快板+輕松配樂”,在一分鐘的時間里,生動展示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建設、超級計算機、C919飛機研制等科技創新突破。
光明日報堅持生產優質全媒體新聞產品,形成“以精對新、以深對淺、以準對快、以穩對變”的新聞傳播理念。
《兩會溫暖瞬間》系列短視頻聚焦2013年至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與代表委員們暢聊民生話題,到群眾中實地看、用心聽的“兩會足跡”,從微小處體現總書記對民生民情的關切,生動詮釋“人民領袖愛人民、人民領袖人民愛”的深厚情感,總播放量達2.8億。
推出原創微視頻《從春天出發》,微博同步發布#我們從春天出發# 話題,多角度反映新時代知識分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的愿景。微視頻登上微博熱搜第3名,閱讀量達1.6億。
推出原創微視頻《春天的腳步》,微博同步發布#我們一起迎接新旅途#話題,以中國人民走過的路為主線,回望近年來祖國在農業、教育、文化、科技、體育、外交等領域取得的歷史成就,累計播放量達4140余萬次。
在“三八”國際婦女節當日,推出原創視頻《致敬春天里最美的她們》,并在微博同步設置話題#致敬春天里最美的她們#。視頻采訪了來自基層、工商界、教育界的女性代表委員,累計播放量超過1120萬。
光明網推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1-4卷)》思想充電寶融媒體產品,搭建“給手機充電、為思想賦能”專屬應用場景。該融媒體產品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各卷內容為基礎,內置72位思想理論專家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音頻內容,形成560集權威學習資料,6000分鐘獨家音頻資源,并可掃碼實時在線更新學習內容。音頻內容既有個案梳理,又有深入解讀,共同構成關于黨的二十大報告、全國兩會等重大主題的沉浸式學習圖景。
推出《開局之年看經濟·衛星“動”畫》,通過“衛星視角+AI繪圖+動態海報”的組合觀照我國糧食、外貿、制造業的發展,描摹中國經濟的蓬勃態勢。作品調用多顆國內衛星的遙感數據,定制北京南站、云南哈尼梯田等地表多譜段信息可視化影像,增強作品的視覺沖擊力、藝術感染力和網絡傳播力,讓用戶不但看得到中國變化,而且看得懂中國發展。
推出創意微視頻《“聲”臨兩會——聽見春暖花開》,通過空間音頻技術營造“聲臨其境”的擬真環境效果,以聲入景,層層遞進,串聯起春日中華大地的秀美景象,以及各地各行各業人民奮力前行的美好圖景,為兩會勝利召開注入正能量。
推出《創意海報|有目標 成合力!2023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公布》,精準、簡練地呈現了政府工作報告中2023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既言之有物,又“顏值在線”。
推出圖解《“數”覽最高法工作報告》《“數”覽最高檢工作報告》,選取報告亮點數據,用柱狀形式圖表展示5年來“兩高”工作成績單,讓全面依法治國的歷程看得見、摸得著。
有聲海報《聞聲見字!10個創意字,看政府工作報告之“暖”》以“創意字海報+總理原聲”形式細數過去5年我國民生各個領域取得的發展成績,做到輕量化、易傳播。
系列專訪報道《美麗中國“兩會”代表委員說》用短視頻、圖片九宮格、互動海報等全媒體形式,詮釋生命共同體理念的重要內涵。網友可識別圖片中的二維碼,查看短視頻和圖文報道全文,增加了閱讀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