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洪 鄭智 王心禾 趙楚榕
2023年是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換屆之年,做好2023年兩會報道意義格外重大。作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報,檢察日報社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舉全社之力,精心謀劃、提前部署兩會報道工作,突出報道深度、宣傳廣度、創新銳度,充分發揮全媒體傳播體系效能,橫向聯動、縱向打通、合力破圈,兩會報道規模、手段、效果均有新突破。
兩會期間,《檢察日報》在全面及時穩妥報道好總書記重要活動、重要講話及兩會重要新聞的同時,出版“法治中國”兩會特刊8期,共采訪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557人,采寫稿件529篇,較去年分別增長25%和18%,22篇作品被人民網轉發并首頁推薦。在紙媒傳統陣地出新出彩的同時,網絡新媒體報道成績更是亮眼,推出了一批破層出圈作品。會議期間,檢察日報社新媒體共推出重點策劃51個,收獲23個微信10萬+,比去年增加8個;2個作品被中央政法委微信公眾號長安劍轉載,2個作品獲全網推送;融合數字技術應用,仿真虛擬主播“檢博”首次亮相,虛擬主播“藍藍”播報檢察關鍵詞,“兩會看檢察”元宇宙展館讓人沉浸其中;微博平臺兩會相關話題閱讀總量突破36.8億,2個微博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7個話題閱讀量破億,其中3個話題突破10億,為報社歷史首次;高檢網采用兩會專題、專區、訪談、融媒稿件等多種形式,及時傳遞兩會重要新聞,展現檢察機關工作成果及亮點;正義網日均瀏覽量610萬,同比增長22%。各平臺作品多次獲得代表委員的高度肯定、眾多網友點贊評論。
行業媒體重大主題報道如何實現破層出圈?檢察日報社2023年兩會報道實踐或許可以拋磚引玉。
作為媒體一年一度的“大考”,全國兩會報道最終比拼的是新聞策劃能力和水平,行業報尤其如此。只有經過事先充分謀劃,充分發揮全媒體采編機制作用,充分發揮每一名采編人員的才智,行業報的重大主題報道才能在眾聲喧嘩中脫穎而出。檢察日報社提前統籌謀劃,成立兩會報道專班,在2023年兩會報道的組織策劃方面下足了功夫。
按照最高檢領導兩會宣傳報道“突出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檢察工作中的貫徹落實,突出五年來檢察工作的創新及亮點,突出以典型案事例引領法治進步”的要求,報社編委會高站位精心謀劃完善兩會預熱報道、會中宣傳報道、兩會重磅策劃、新媒體作品推廣等每一個方案。報紙、網絡新媒體各平臺從年初就推出預熱報道,從“案”“點”“面”三個維度持續加大報道力度,對檢察機關五年間辦理的典型案例進行回訪,對五年重點、亮點檢察工作進行回顧,對五年檢察工作重大主題進行深度報道,多角度、多形式充分展現新時代特別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以來檢察工作的新理念新進展新成效,廣泛傳遞代表委員關注檢察、支持檢察、建言檢察的聲音。
前方報道組2月下旬就開始實行“掛圖作戰”,充分發揮首席記者、領銜記者、資深記者“頭雁”作用,撰寫了一大批既有深度又有熱度的新聞報道。后方編輯組突出自身特色,全面及時穩妥報道好兩會要聞。出版“法治中國”兩會特刊8期,開設“重磅”“代表委員看檢察”“今日熱議”“兩會觀點”“兩會連線”“建言速遞”等欄目,緊扣會議議程和政府、人大、最高檢工作報告中的民生熱點推出深度報道;結合五年檢察工作亮點,請代表委員點評檢察工作;刊發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建議等,傳播代表委員聲音。融媒體報道組傾盡全力、密切協作,精心統籌發布內容,堅持內容為王、創新表達、拓展渠道,以融合報道方式及時傳遞兩會重要新聞,融合數字技術應用,打造沉浸式用戶體驗,突出宣傳廣度、創新銳度,全面呈現檢察工作,實現了全媒體報道的多個歷史性突破。
全景式報道五年檢察工作亮點。兩會前一直持續到兩會期間,《檢察日報》連續推出重磅報道,全面展現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在黨的絕對領導下檢察機關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全面協調充分推進“四大檢察”“十大業務”工作中取得的顯著成績、重大成就。陸續推出“回眸五年奮斗路——新時代新理念新作為”系列深度報道22篇,全面展現檢察機關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自覺、政治擔當。3月9日重磅推出萬字特稿《中國檢察的“能動”之旅——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檢察實踐》,全面展示五年來檢察機關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的理念更新、實踐創新和自我革命。制作“回眸五年奮斗路”圖示專版10期,以時間軸、圖表、新聞圖片、漫畫等方式,圖文并茂展現五年重點檢察工作、亮點做法、地方特色。
做好重點發布、推進重點策劃。連續報道最高檢“迎兩會·新時代檢察這五年”系列發布會,全面展現檢察機關持續做優刑事檢察、開展巡回檢察、創新加強民事檢察等工作情況;緊緊結合公益訴訟、反詐普法、未成年人保護等兩會關注度高的主題推出國風視頻、方言說唱、SVG(可縮放矢量圖形)動漫等新媒體產品,擴大檢察工作影響力,提升檢察亮點傳播度;聚焦檢察建議、檢律關系、知識產權保護、民營經濟等兩會熱點焦點集納代表委員觀點建議,為檢察工作創新發展匯智聚力。
做好典型案例報道。選取五年來最高檢工作報告中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對案件當事人、律師、法官、辦案檢察官進行案件回訪,包括“昆山反殺案”“萬峰湖公益訴訟案”“福建姚某申請撤銷婚姻登記案”等,反映典型案件對法治建設的推動作用;推出“2022年度十大檢察新聞”和“十大法律監督案例”專家解讀,全面呈現2022年法律監督成效和法治進步成果。策劃視頻《不可錯過的“名場面”,速看!》,展現五年間檢察機關辦理的“杭州女子取快遞被造謠出軌案”等備受社會關注的案件現場,一經推出迅速火爆網絡,成為10萬+作品。
□ 上圖 2023年3月5日《檢察日報》“法治中國”兩會特刊封面
□ 下圖 2023年2月19日《檢察日報》4版“回眸五年奮斗路”圖示專版
生動報道代表委員風采。會前,在要聞版推出專欄“高端訪談”,對各省區市黨委、人大主要領導進行專訪;開設“代表委員新春寄語”欄目,傳遞新當選的代表委員關注檢察工作、傾力履職的聲音,并配發圖片,共采訪代表委員71位,發布稿件71篇;要聞版和《聲音周刊》聯動,集中報道全國檢察機關開展集中走訪人大代表活動、最高檢五年來承辦代表建議的落實效果等。會中,報紙著力關注代表委員的新表達、新闡釋,傳播代表委員好聲音。各平臺綜合運用直播連線、短視頻、深度報道、新聞圖片等多種形式全面充分傳遞代表委員聲音。其中,3月8日國際婦女節推出的新媒體產品《云端對話·新時代女檢察官的故事》聚焦女代表委員,一經推出閱讀量迅速達到10萬+。
及時傳遞代表委員對檢察工作的意見建議。2月27日至3月13日,“對話最高檢(第三季)”首次組織10位最高檢業務廳廳長出鏡與全國人大代表隔空視頻問答,全國檢察機關新媒體傳播矩陣積極參與,回應全國人大代表對檢察工作的關切。張軍檢察長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后,報紙、網絡新媒體對代表委員審議討論最高檢工作報告的情況進行集中報道。報紙要聞版集中刊發27位省部級以上領導干部審議討論最高檢工作報告的報道;連續刊發“全國人大代表熱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系列綜述6篇;推出“全國人大代表關注最高檢工作報告”專版12個,集中刊發120位代表審議最高檢工作報告、建言檢察工作的報道。
創新表達做好代表委員“云訪談”。最高檢視頻平臺、檢察日報正義網視頻平臺制作“代表委員建言”系列短視頻,聚焦代表委員關注的兩會熱點話題,共發布代表委員短視頻近300條,總播放量3648萬。檢察日報正義網短視頻平臺3月6日發布的記者對全國人大代表岳巧云的采訪視頻《全國人大代表岳巧云:嚴厲打擊坑農害農違法犯罪,以法治之力為“三農人”保駕護航》,總播放量317.9萬,點贊量5.7萬。制作“云端對話”4期,最高檢、檢察日報正義網微信及視頻平臺全網總閱讀量破100萬。
兩會期間,在以遠程采訪、視頻采訪為主要采訪方式的不利條件下,檢察日報社共采訪代表委員557人,采寫稿件529篇,分別比去年增加25%、18%。
檢察日報社深刻領會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要求,聚焦提升兩會宣傳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創新宣傳理念、形式、技術,以求極致精神打造兩會檢察新聞爆款、重磅。報紙、網絡新媒體合力推進全媒體傳播,擴大檢察工作社會影響力,打造立體傳播“元宇宙”,實現了以下三方面突破:
報道不再止步于追求閱讀量10萬+,而是多方聯動合作,爭取騰訊、搜狐、百度、知乎等各大互聯網公司及公共平臺的強力推廣支持,10余件作品被各大網絡平臺開屏推薦,全流量推廣。未成年人檢察主題曲《攜長風予你》、公益檢察官廣告片《這條路,“益”往無前》、《元宇宙·“兩會看檢察”,今日上線!》、反詐神曲《常回家看看》、互動H5《這是一份專屬中國人的浪漫—千里江山“益”覽圖》《AI繪出未來法治中國》等作品實現破層出圈的傳播效果。其中,微信作品《國風來襲—這是一幅專屬中國人的畫卷》總計被1000余家新媒體賬號、網站轉發;系列反詐動畫《騙局粉碎機》被抖音開屏推薦,被1600余家新媒體賬號、網站轉發,播放總量達478.2萬,還實現線上線下聯動,在北京地鐵、公交多線路滾動播出。今年兩會,檢察日報社相關檢察新媒體作品吸引了多個展示終端的青睞,從公交、地鐵到網絡電視,實現了檢察新聞宣傳內容走向大街小巷、走入群眾眼中的目標。
3月2日發布的首個未成年人檢察主題曲《攜長風予你》(歌手譚維維演唱),微信閱讀量迅速達到10萬+。該歌曲訴說檢察機關攜手社會各界共同保護未成年人的決心,全面展現近年來的重點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該作品發布后成為青少年群體中的熱門歌曲,在多個平臺評論區中可見學生組隊打卡,學習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知識。
3月6日發布的《國風來襲——這是一幅專屬中國人的畫卷》,微信閱讀量也達10萬+。這幅“千里江山‘益’覽圖”充分融合中國傳統文化,以備受稱頌的《千里江山圖》為繪制基調,以H5+視頻的雙重展示形式,選取9個最高檢發布的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涉及13個省五年來辦理的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件。讀者點擊互動按鍵,可直觀感受到公益檢察官履職前后的生態環境變化。
提前謀劃提前聯絡,在宣傳產品發布前提前打通傳播線,各個作品分別聯合所涉單位、地區,由點及面,達到全面開花的效果。檢察日報社兩會新媒體原創策劃與人民日報、中國婦女報、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知乎等10余家媒體進行合作,與超過30個基層檢察院聯合出品,同時帶動宣傳推廣。
“對話最高檢(第三季)”聯合乒乓球奧運冠軍陳夢、作家馬伯庸,演員白宇、白鹿,歌手周深、阿云嘎,法律領域大V法山叔、岳屾山等微博大V互動問答普法15期,轉發各省接龍微博32條。截至3月9日,話題閱讀量已達到8.2億,討論量達509.4萬,被《中國禁毒報》、中國禁毒在線等轉發。
3月9日,檢察日報正義網新媒體發布的人民檢察概念曲《我的答案》致敬版MV,匯集來自CCTV“今日說法”、中國長安網、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中國消防及20余家全國各地公檢法司、消防機關的一線工作素材,作品讓人動容。
在團隊合作上,檢察日報新媒體首次實現與國家級演藝文化集體——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合作;在技術上,首次與科技數字內容創新研究院合作;在傳播數據上,三個微博話題“兩會看檢察”“走近一線檢察官”“保護少年的你”分別突破10億閱讀量,為歷史首次。
AI繪畫、數字展館、元宇宙沉浸式視頻,多種首次應用的數字技術,讓網友身臨其境走進數據空間打造的辦案現場、檢察履職一線、未來法治圖景。
新媒體產品《請輸入法治關鍵詞,AI正在為您繪制……》,首次以“AI繪畫+法治”進行互動式融合報道,展現未來法治圖景,該策劃根據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法治中國建設的規劃,從8個側面反映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在未來法治中國的狀態,用戶通過“換一換”互動形式選擇關鍵詞,僅需3秒就可以生成一幅AI繪畫產品,了解未來法治中國的具體樣貌,與兩會內容形成同頻共振。
新媒體產品《別眨眼!150秒穿越檢察時空隧道》首次使用Metaverse Engine數字引擎搭建數字展館,將五年來抽象檢察理念和檢察實踐形象化具象化,展示檢察機關依法能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火熱實踐,讓用戶在參觀數字展館時,沉浸式體驗檢察機關五年理念之變。
3月8日,《元宇宙·“兩會看檢察”》作品一經上線,就引發廣泛關注。該作品通過報告廳、視聽館、訪談室、思享會、悅讀館五個場館,將最高檢工作報告、兩會重磅新媒體策劃、《檢察日報》“兩會特刊”等匯聚于數據空間,讀者可以自由穿梭觀看,充分了解過去一年里,檢察機關是如何依法能動履職的,接下來的一年又將如何發力。還可以選擇觀看各地檢察官講述辦案故事,收看最高檢廳長訪談,對新時代檢察辦案理念有更加直觀生動的認知。360度沉浸式體驗,精彩視聽盛宴,讓受眾可以立體式、多維度了解檢察工作。
“兩會看檢察”元宇宙策劃在最高檢官方微信、檢察日報正義網微信雙雙取得閱讀量10萬+的成績,并被行業報協會微信公眾號等485家網絡新媒體轉發。“開館”三日,展廳累計參觀瀏覽數超過100萬人次。有網民認為:“科技助力檢察工作邁上新臺階,科技與司法結合不僅更加便民,還體現了檢察工作的與時俱進!”
2023年兩會報道全媒體傳播的突出效果帶來很多啟示:報道的內容是第一位的,精心打磨,讓作品經得起推敲、讓讀者品得到滋味,這是王道;融合數字技術應用,打造沉浸式用戶體驗,這是創新表達的技術保障;拓展傳播渠道,線上線下聯動,這是實現“墻里開花墻外香”破層出圈的必修課。做好了這些方面,媒體構建起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效用就從書面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