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獻國
柑橘黃,又稱胡蘿卜素血癥,是指連續長時間進食柑橘導致體內胡蘿卜素含量過高引起的膚色黃染癥,因其多發于柑橘成熟季節時進食過量柑橘所致,故稱“柑橘黃”。其主要表現為全身皮膚黃染,先從手掌和腳掌開始,逐漸向軀干和面部蔓延,并同時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
本病身目發黃,與肝炎相似,但本病是由于柑橘中的胡蘿卜素所致,與肝炎截然不同。每百克柑橘中含胡蘿卜素550微克,大量進食含胡蘿卜素豐富的食物后,胡蘿卜素便會被吸收進入血液,遍布全身。胡蘿卜素不能直接從腎臟排泄,必須經過肝臟分解,轉化成維生素A,被人體利用后才能排出體外。大量進食柑橘后,胡蘿卜素吸收增加,超過肝臟的分解能力,便會在體內蓄積,引起胡蘿卜素血癥,從而引起全身發黃。這種“柑橘黃”不像肝炎,只要停止食用含胡蘿卜素高的食物便可自行痊愈。癥狀較重者可適當增加一些粗纖維植物如蘿卜菜、芹菜、白菜等的進食量,可促進胡蘿卜素的轉化與分解,同時可多飲水,以促進胡蘿卜素的排泄。
需提醒的是,患有下列疾病時,也應少吃柑橘類水果:
小兒遺尿 柑橘在小兒體內可引起過敏反應,使膀胱壁層起膨脹作用而使膀胱有效儲尿量減少,并能使膀胱平滑肌增粗、增厚,發生痙攣而引起遺尿。
哮喘 多食柑橘還可誘發小兒支氣管哮喘,中醫認為,甘則令人中滿,平素患有咳嗽及支氣管哮喘者,常食本品極易誘發咳嗽、哮喘。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柑橘有致敏作用,尤其是幼兒更為敏感,極易誘發支氣管哮喘。流行病學調查表明,一些地區的支氣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等居高不下,與食用柑橘有關。
膽絞痛 柑橘味酸,有著較強的收斂作用,它可使奧迪氏括約肌收縮,從而加重膽結石、膽囊炎患者的膽汁淤積狀態,誘發膽絞痛。中醫認為,酸性食物有收澀作用,所以當食用過多的酸性食物時,易導致肝陽偏亢,使肝脾不和,從而損傷脾的運化功能而使膽囊炎、膽結石病情難愈或使病情加重。因此,患有膽囊炎、膽石癥患者要少食酸性食物。
此外,患有消化性潰瘍、光敏性疾病、糖尿病、血脂異常、慢性腎炎、甲狀腺機能減退、肝炎以及胡蘿卜素轉變為維生素A的代謝障礙性疾病者,也不宜食用柑橘類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