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濤
從前大家談到癌癥,都感覺離自己很遙遠,但是如今身邊的癌癥患者數量明顯增加,加之癌癥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的特點,不少人已經談癌色變。其實對癌癥沒有必要這么恐懼,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約有30%的癌癥能預防。
癌癥的預防分為3個層級:一級預防也叫病因預防,指避免癌癥相關的危險因素,從而降低發病可能性;二級預防主要指做好疾病篩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癌癥發現越早,越易治愈;三級預防是指臨床預防,即對已確診的惡性腫瘤患者,通過正規、科學、合理的治療來延長其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預防大于治療,因此,筆者倡導大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癌癥相關內容形成正確的認知,做好一級預防,這才是預防癌癥的最有效且經濟的手段。
具體說來,癌癥的一級預防措施包括——
在多種惡性腫瘤中,肺癌的發病率相對較高,發病形勢也比較嚴峻。臨床確診、死亡的肺癌患者,大約有超過85%以上與吸煙有關,包括主動吸煙、被動吸煙。煙草中包括超過4000余種有害物質,其中致癌物質會長時間刺激支氣管黏膜,使得支氣管上皮出現癌變情況。也有人認為,年輕人抽煙損害比較低,其實這只是因為年輕人的抽煙年限短,抽煙的損害是慢慢積累的。此外,吸煙還被證實與心腦血管疾病、直腸癌、胰腺癌等多種重大疾病相關。因此,我們提倡戒煙,遠離二手煙甚至三手煙。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不良飲食習慣與癌癥的發生有密切關系。比如,紅肉吃得越多,結直腸癌風險就越高。因此,倡導大家遵循健康的飲食模式,具體應該做到:膳食均衡,保持飲食的多樣性,最好每天吃到12種以上食物,包括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300~500克奶及奶制品、50~150克全谷物和雜豆;少鹽少油,每日鹽不宜超過5克,食用油在25~30克之間,且以植物油為主;烹飪方式以白灼、清蒸、水煮、涼拌等為主,少煎炸熏烤重口味;成年男性每天至少應喝水1700毫升,女性每天飲用1500毫升(腎功能受損等特殊人群遵醫囑);減少食用或不食用霉變、酸菜、腌菜等含亞硝酸胺的食物;不要吃檳榔,檳榔已被列為一級致癌物,其所含的致癌性檳榔堿會破壞正常細胞,造成DNA損傷,還會引起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進而導致口腔癌;酒精也是引發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食管癌等癌癥的關鍵風險因素,因此日常一定要限制酒精的攝入量。
研究發現,超重是某些腫瘤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成年女性體重每增加5公斤,其絕經后發生乳腺癌風險增加11%,發生子宮內膜癌風險增加39%,卵巢癌發生風險增加13%;男性體重每增加5公斤,結腸癌發生風險增加9%,腎癌發生危險為正常體重成年男性的1.42倍。肥胖者體脂過多會引發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和生長因子水平升高則會促進癌癥的發生;肥胖還可促進雌激素產生,進而誘發多種癌癥的發生;脂肪還可分泌促進炎癥發生的細胞因子。因此,一定要通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等手段將體質指數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體質指數(BMI)即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后得出的數值。正常體重的成人其指體質指數應該在18.5~23.9。
堅持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還能夠給身體創造一個“抑癌環境”,降低乳腺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風險。因此建議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并加以堅持,比如體質好的年輕人可以選擇羽毛球、乒乓球等競技類的運動,老年人可以選擇慢走、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以上。
防癌體檢不同于一般的健康體檢,它是指通過常規體格檢查(比如用觸摸的方法去尋找乳腺癌和睪丸癌的腫塊)、實驗室取樣化驗(檢查血液、糞便或者其他體液,尋找腫瘤標志物),以及各種成像(CT、X光、MRI)等來發現癌癥的危險因素,了解癌癥發病前的狀態,是早期發現癌癥的重要途徑。防癌體檢需要醫師了解受檢查者的既往病史、遺傳背景、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然后制定出深度、個體化、規范化、人文化的體檢方案。臨床建議下列5類人群需要定期做防癌體檢:年齡大于45歲的人;有癌癥家族史的人;自身有基礎疾病的人;有不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者;有不良的生活嗜好者。
防癌體檢的目的之一就是及早發現癌前病變,并將其扼殺在搖籃里。目前常見的癌前病變主要有:
慢性萎縮性胃炎 胃癌的形成過程為: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慢性萎縮性胃炎病史的長短及病變的嚴重程度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據統計,胃癌伴有萎縮性胃炎者高達52%~97%。因此,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要積極治療,西藥可用抗感染藥物、抑制胃酸藥物,也可請專業中醫師辨證施治,以鞏固西藥療效,減少復發。
乳腺囊性增生 病理特點為腫瘤性導管內病變,以單形性細胞增生、細胞均勻分布,它本身不具備惡性特征性改變,但狀態不穩定,伴有中度升高進展為浸潤性乳腺癌的風險,因此屬于一種高危的良性疾病。通過超聲、鉬靶等檢查發現乳腺不典型增生后,可請專業的醫師定奪是否需要手術切除,因為現在西醫沒有特效治療藥物,但手術屬于有創操作,也要謹慎。
肝硬化 肝炎—肝硬化—肝癌,在臨床上被稱之為“肝癌三部曲”,因為很多罹患肝硬化的患者都是由于肝病拖延而來,而到了肝硬化階段就與肝癌的距離就越來越近了,所以要及時治療。當前針對肝硬化,主要采取對因治療的方法,比如由慢性乙肝引發,就要采用抗乙肝病毒藥物,如替比夫定。
腺瘤 原發性結直腸腫瘤的癌變過程一般為“腺瘤—癌前病變—黏膜內癌 (早癌) —浸潤癌”。因此,早期切除結直腸腺瘤可降低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Barrett食管 目前,認為Barrett食管是發生食管腺癌的最主要因素,Barrett食管患者的腺癌發生率為5%~20%,是一般人群的30~125倍。因此,確診為Barrett食管者要定期隨訪,比如每2年接受1次胃鏡復查,以早期發現異型增生和早期癌。對重度異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則建議內鏡下黏膜切除或手術治療。
目前,針對一些病因明確,如由病毒、細菌等持續感染引起的癌癥,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如感染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可引發宮頸癌,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第三大惡性腫瘤,每年在我國新增病例約13.15萬人。因此,建議在合適的年齡選擇合適的HPV疫苗以保障身體健康。
在我們生存的環境中,有些有害物質可經由呼吸道進入我們的身體,成為誘發癌癥的危險因子,像苯、砷、石棉、氡等。根據世衛組織的數據,環境危險因素導致的新發癌癥,已經占全球新發癌癥的近20%。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防護,比如刷漆時穿戴好工作服、手套、防護眼鏡、專業口罩;室內裝修時避免選用花崗巖等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