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彭仁安 張廷元

峨城竹海
位于四川東北部、大巴山南麓、川渝陜結合部的宣漢縣,有林地面積357.2萬畝,其中森林面積308.2萬畝,森林蓄積14498805.3立方米。全縣公益林面積128.5萬畝,商品林面積178.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全縣擁有竹類植物11屬38種,主要品種有慈竹、楠竹、白夾竹、木竹等優良鄉土竹種資源較為豐富,現有竹林1.87萬畝,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就建成了1個以竹林為主的峨城山國有林場。2019年大徑級竹57558根,小雜竹1148.42噸;竹材以銷售原材料為主,竹材銷售收入74.55萬元,竹制品產值63.6萬元。木竹家具1450.35萬元,造紙制品89萬元;竹筍筍干產量171.28噸,產值1717.5萬元。

竹區旅游康養
黨的十八大以來,宣漢縣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遵照習近平總書記“要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讓竹林成為四川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省委省政府、達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充分挖掘和發揮縣域內竹資源優勢,全力推動巴山筍竹、文旅康養的竹產業名片建設,以優質竹林基地為依托,大力發展竹康養旅游業推進綠色發展,已成為助力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2018年以來,通過新造竹林與現有竹林基地質量精準改造提升,累計完成竹產業基地培育11950畝,其中新造竹林基地1450畝,撫育改造竹林基地10500畝。其中:2018年,投資近500萬元在巴山大峽谷景區渡口、漆樹、白馬等鄉鎮營造竹景觀林950畝,共栽植楠竹、斑竹、慈竹、方竹10萬余株;2019年,利用省級財政鄉村振興轉移支付資金350萬元在全縣4個鄉鎮和兩個國有林場完成竹林新造林500畝,楠竹、白夾竹撫育6500畝;2020—2022年,峨城竹海景區完成楠竹、白夾竹撫育2250畝。
2020年,宣漢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的實施意見》,建立了宣漢縣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落實了工作專班,明確了將竹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和推動全域旅游的重要工作來抓。各竹產業重點鄉鎮要建立健全竹產業發展工作協調機制,將竹產業發展納入地方經濟發展、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規劃統籌安排,制定竹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列出項目清單和建設進度,抓好抓實竹產業發展。

竹區蓄水池建設
因宣漢地處川東北邊緣,發展竹加工不具優勢,為此縣委縣政府對全縣竹產業發展定位主要依托宣漢國家森林公園峨城竹海景區、巴山大峽谷景區建成景觀獨特、配套完備的竹生態康養旅游區。峨城竹海景區有著“翠、 秀、 奇、 幽”的特色,主要以萬余畝竹林景觀為主,具有川東第一竹海之美譽。既有雪松、白果樹、鵝掌楸、香樟、錦雞、刺猬、麂子等野生動植物資源,還有歷史悠久的佛教古廟遺跡峨城廟,幽靜的竹林仙居,清澈如鏡的峨城湖,飛流直下的聽瀑洞等壯觀的自然景觀。縣級財政重點對竹景區內基礎設施進行投入,竹區外鏈道路結合有關農村基礎設施項目統籌實施,擴建油化了縣城通往景區西門進入道路和景區內部道路建設,形成峨城竹海旅游環線。竹林培育納入林業、產業扶貧等項目支持范疇,配套灌溉設施納入農田水利建設補助范圍。

竹區公路建設
近幾年來,宣漢縣委、縣政府先后注資上億元打造完善了竹林旅游基礎設施及服務設施,積極打造竹康養生態旅游。全縣共完成竹區公路建設35.3公里,竹區生產便道11.6公里。先后打通了峨城竹海至天生、峨城竹海至東鄉鎮大梁村、峨城竹海至芭蕉鎮三條竹區外鏈道路,建成竹區內部公路4條。新建灌溉消防池4口,蓄水量近31000立方米。建成景區大門2座,生態停車場3個4000平方米,竹文化廣場2000平方米,健身廣場400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1000平方米,賓館1850平方米,竹藝館200平方米,三星級公廁3座,游人步道4公里,竹樓仙居4座。峨城竹海景區已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旅游景區,宣漢縣天生鎮的峨城山露營山莊已成功爭創省級竹林人家,宣漢峨城山國有林場已認定為達州市第一批市級竹林康養基地,宣漢縣峨城山康養中心已認定為達州市第一批市級竹林人家。每年吸引了省內外游客多達10萬余人次前來休閑避暑、賞雪,實現綜合旅游收入200萬余元。帶動了景區周邊鄉鎮竹農20余戶發展竹康養旅游業,解決150余人就業,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宣漢國家森林公園峨城竹海景區位于達州市宣漢縣東南部,距縣城20公里、達州市40公里,達萬高速公路宣漢站30公里。面積1.5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1.94%,海拔450—1245米。“觀云山霧海,景色奇妙;聽月下松濤,空谷回蕩;山中觀日,奇景頓生;雨打竹林,脆聲如琴”是四季慢步在景區中與眾不同的獨特感受;“天然去雕飾、美景出自然”,“春賞綠意、夏納清涼、秋看紅葉、冬觀雪景” 的美景相互交融,天然形成了一幅壯美的詩畫,是川東北休閑度假、竹林康養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