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絮飛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會師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甘肅白銀 730700)
據研究,阿奇霉素可以治療支原體感染,該藥是新一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抗菌作用與紅霉素相似,對革蘭氏陽性菌具有更強的抗菌活性,同時對革蘭氏陰性桿菌的抗菌活性也比紅霉素為強。在臨床上,阿奇霉素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也常用于肺炎支原體感染、沙眼衣原體感染及非耐藥淋球菌所致的生殖器感染等的治療。醫學專家認為,阿奇霉素,對支原體、衣原體的控制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中是最強的,因而成為西藥治療這兩種支原體感染的首選藥物之一。婦科支原體感染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炎癥疾病,該病發生后患者會出現多種臨床表現,如排尿時有痛感、白帶異常、生殖道不適等,需要臨床中及時進行治療。如果治療延誤,會導致多種婦科疾病的發生,常見的有不孕癥、宮頸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等,對女性身體健康有著嚴重的影響,對生活質量也有一定影響[1]。因此,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為了觀察阿奇霉素在婦科支原體感染治療中的效果,本研究選擇部分患者接受該藥物治療,另一部分接受頭孢西丁進行治療,統計不同結果后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22 年2~2023 年2 月收治的80 例婦科支原體感染患者展開研究,并依據隨機分組方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40 例。
研究組年齡22~53 歲,平均(34.27±6.17)歲;病程2~11 年,平均(7.67±3.84)年;疾病類型:輸卵管炎14 例,盆腔腹膜炎14 例,子宮內膜炎12 例。
參照組年齡23 歲~51 歲,平均(34.88±6.22)歲;病程2~10 年,平均(6.29±1.12)年;疾病類型:輸卵管炎13 例,盆腔腹膜炎15 例,子宮內膜炎12 例。
上述基礎資料作為比較的內容,發現沒有明顯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資料可用于對比且可信度高。
納入標準:(1)存在充血、外陰瘙癢、腫痛者;(2)宮頸柱狀上皮異位者;(3)七天內未服用過抗生素者。
排除標準:(1)腎功能及肝功能不全的者;(2)心腦血管疾病嚴重者;(3)藥物過敏者;(4)精神障礙者。
參照組采用頭孢西丁鈉(生產廠家:上海新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650;規格:1 克×10)進行治療。選擇0.9%氯化鈉溶液100 毫升融入10克頭孢西丁鈉,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每天兩次。每次用藥中間間隔12 小時。
研究組采用阿奇霉素(生產廠家: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073;規格:0.25 克)進行治療。選擇0.9%氯化鈉溶液250 毫升融入0.5 克阿奇霉素進行靜脈滴注,每天1 次。
所有的患者均接受7 天的治療。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囑咐其禁止行夫妻生活,保持個人衛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1.3.1 治療效果分析。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依據患者的癥狀情況及支原體檢查結果對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總療效劃分為4 個等級:即對患者治療后的癥狀進行觀察,已消失殆盡,經過支原體檢查,結果為陰性,稱為痊愈;對患者治療后的癥狀進行觀察發現比治療前有良好的改善,支原體檢查結果為陰性,視為治療顯效;對患者治療后的癥狀觀察發現,比治療前有一定的改善,陽性為支原體檢查結果,視為治療有效;患者治療后上述指標均未達到,視為治療無效。記錄總有效人數(痊愈+顯效+有效),與總人數相除后獲知總有效率。
1.3.2 炎性因子水平分析。患者接受治療后對其炎性因子進行檢測,主要包括:CRP(C 反應蛋白)、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10(白介素-10),統計相關指標后,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和分析。
1.3.3 不良反應分析。對所有患者接受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分析,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腹瀉、惡心、頭暈和嘔吐,統計發生類型和例數,并計算發生率,記錄數據后進行比較。
總有效率治療后的比較,研究組高于參照組,故存在差異和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2 組治療效果(n,%)
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均有所改善,研究組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比較2 組炎性因子水平([n,%),]

表2 比較2 組炎性因子水平([n,%),]
TNF-α(μg/L)IL-10(ng/L)CRP(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0 3.16±1.34 0.83±0.08 27.78±3.65 12.89±1.44 5.79±2.03 1.92±0.17參照組 40 3.25±1.24 1.83±0.45 27.69±3.56 18.49±1.65 5.88±2.05 3.01±0.29 t 0.287 33.859 0.196 22.297 0.213 25.587P>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參照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研究組,存在明顯差異和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n,%)
支原體是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的一種,具有高度多形性特點,主要形態包括桿形、球形和分枝形,廣泛存在與動物體內和人體內。支原體與普通病菌相比,其不存在細胞壁,宿主細胞內的營養物質是支原體代謝和增殖的主要依靠,大部分支原體不具有致病性,但部分支原體,會引起人類呼吸道或生殖器官感染,如肺炎支原體、人型支原體、溶脲脲原體和生殖器支原體等[2]。支原體感染的途徑較多,如通過毛巾、污染的床單和衣物、性行為等途徑傳播。
在生育年齡女性中支原體感染的發生率較高,需要臨床中及時進行治療和控制,如果延誤極易導致多種婦科疾病的發生,常見的有子宮內膜炎、宮頸炎、不孕及輸卵管炎等,支原體感染后,盆腔也會受到牽連,導致盆腔粘連或積液出現,這種情況下不孕和宮外孕發生的概率增加,嚴重威脅女性的身心健康[3]。因此,支原體感染后的女性,需要在臨床中選擇科學的措施進行有效的治療,當前抗生素進行支原體感染的治療在臨床中較為常見。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抗生素的種類越來越多,需要從中合理地選擇具有良好效果且安全的藥物,才能夠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阿奇霉素是抗生素(大環內酯)的一種,藥物使用后不會對支原體造成較大的損傷,同時還能夠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改善,臨床上常用來治療支原體感染。應用阿奇霉素后可與細胞的核糖體結合,對蛋白質的合成產生干擾作用,起到有效的殺菌和抗菌效果。阿奇霉素屬于廣譜抗菌藥物,可對大部分支原體和厭氧菌差生滅殺作用。同時該藥物還能夠對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螺旋體、衣原體和厭氧菌產生抑制作用[4]。由此可見,阿奇霉素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另外,在多種體液和組織中阿奇霉素均可存在,具有較高的生物利用度,半衰期時間較長,在血液中可長期維持較高的藥物有效濃度,與其他藥物相比有較高的局部藥物有效濃度[5]。本研究對研究組采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高于參照組,同時炎性因子的改善及不良反應優于參照組,存在明顯差異和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婦科支原體感染中采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能夠有效地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并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