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珍


在新時期下,高中數學教師迎來了新的挑戰,要以提高學生素養為目標, 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對解題教學投入更多的精力,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解題技巧,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和質量。高中數學難度較大,對學生而言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并不注重解題技巧的傳授,學生只能生搬硬套所學的數學公式,解題的效率和質量低下,久而久之,學生會喪失學習興趣,對數學解題產生抵觸情緒。基于此,高中數學教師要認真分析以往教學的不足之處,重視解題教學的開展,向學生傳授解題技巧、梳理解題思路,提高解題的效率,推動學生素養的提升。
一、高中數學解題教學的不足之處
首先,在以往的教學中,數學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而在數學解題教學中,教師會忽視學生的掌握程度,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向學生傳授解題技巧,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但是由于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接受程度并不契合,學生在解題教學中無法全盤接納吸收教師講授的內容,接受能力有限,使得高中數學解題效率低下。而部分學生會在課下向教師提出建議,但是能夠聽從學生建議對解題教學進行優化調整的教師寥寥無幾,多數教師仍舊以自我為中心。在此模式下,高中數學解題教學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對學生產生影響甚微。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對解題教學的優化調整,結合班級中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合理的解答,關注學生的成長和進步,適當地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增添解題教學的趣味性,發揮解題教學的優勢和價值,對學生的成長起到推動作用。
其次,數學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教師多采用題海戰術以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但是由于解題的范圍比較寬廣,學生在解題中難以把握解題規律,導致解題效率低下。高中階段的學習是為高考做準備,為了學生能夠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教師會采取題海戰術,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供學生開展練習,給學生造成了沉重的學習壓力,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過量的習題會壓得學生毫無喘息之機,浪費大量寶貴的時間,而做題效率也無法提升。從實際教學來看,題海戰術存在局限性,教師布置的大量作業給學生帶來沉重的學習壓力的同時,還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而重復性的練習也無法起到應有的效果,學生對題型的把控能力無法提升,部分學生會受到習題的打擊,會對數學產生抵觸情緒,若教師并未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學生會受到消極情緒的影響,在課堂中出現走神的情況,無法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也會有所下降,數學解題教學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最后,高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眾多,學習壓力比較大,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傳授給學生更多的內容,而部分數學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會加快節奏,向學生灌輸解題思路,讓學生在解題中生搬硬套。教師在講解中并未對例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而學生對于解題技巧的掌握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新課的知識點,還需要牢記解題技巧,并且在規定時間內運用解題技巧完成教師布置的習題,于學生而言壓力比較大,高強度的教學也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數學解題之所以備受教師重視,主要原因在于其是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學生得分的關鍵點。但是從實際教學來看,班級中學生數學程度不一,而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無法兼顧到所有的學生,程度好的學生能夠跟上教師的節奏,掌握解題技巧,而基礎薄弱的學生會出現脫節的情況,班級中學生的數學成績也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狀況,對于學生的發展會起到消極的影響,學生的解題能力無法提升。
二、高中數學解題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傳授解題技巧
高中數學難度較高,數學解題教學的開展具有必要性,在解題教學中,教師會向學生傳授解題技巧,幫助學生梳理解題思路,為學生提供開展練習的機會,讓學生當堂掌握教師傳授的技巧,學生的解題效率和質量能夠得到保障。比如,高中數學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第二冊課本第八章《立體幾何初步》 第5課《空間直線、平面的平行》第2節《直線與平面平行》,在這一章節內容的學習中,教師要重視對解題技巧的傳授,重點講解“直線與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幫助學生將直線與平面的平行關系(空間問題)轉化為直線與直線間的平行關系(平面問題),以“直線a∥平面α,α內有n條直線交于一點,則這n條直線中與直線a平行的直線(〓) A. 至少有一條;B. 至多有一條;C. 有且只有一條;D. 沒有”這一習題為例展開講解,幫助學生掌握此類習題的解題技巧,形成完整的解題思路。
(二)開展小組合作
在新時期下,高中數學教師開展解題教學時,可以結合班級中學生的程度,合理地劃分學習小組,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在小組內發散思維,合作解決學習中的部分難題。在此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得到保障,在互動溝通中解題,學生也能夠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且小組的成員數學程度不一,基礎扎實的學生可以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在互幫互助、協同合作下,數學解題教學效率能夠得到提升,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為其解題的提升提供助力。比如,高中數學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第二冊課本第八章《立體幾何初步》第3課《簡單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第2節《圓柱、 圓錐、圓臺、球的表面積和體積》中“巧解幾何體的外接球”,在這一知識點的學習中,需要學生展望常見幾何體與其外接球的位置關系,會用截取法求解常見幾何體外接球半徑。在課堂學習中,講解“圓柱外接球模型”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啟發學生思考:“類比長方形外接球半徑的求法,能否求出一個底面半徑為r,高為h的圓柱外接球半徑?”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探究,先畫出模型,找出球心,最后求得半徑,在基礎上拋出問題:“如果對圓柱上下底面對應位置處,取相同數量的點,比如都取三個點,我們可以得到(直)三棱柱,那么這個直棱柱的外接球和圓柱的外接球有什么關系?”在課件中進行演示,得出結論,直棱柱也符合圓柱外接球的模型,激活學生的規劃思想,找出模型之間的聯系,接著出示對應的習題,鼓勵學生開展練習,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創新教學模式
在新時期下,高中數學教師要撇棄陳舊的教學模式,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 創新教學模式,降低習題的難度,提高解題教學的效率。在多媒體的輔助下,教師借助圖片和視頻開展教學,能夠帶給學生帶來多重感官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解題的樂趣所在,提高學生的專注力,集中注意力聽講,夯實數學基礎,數學解題教學也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比如,高中數學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第二冊課本第八章《立體幾何初步》第6課《空間直線、平面的垂直》第2節《直線與平面垂直》,需要學生掌握垂直關系的判定方法。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平面和直線的位置關系,教師在講解新課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創新教學模式,突破學習難關。在課堂學習中,借助多媒體出示問題:“什么叫做直線和平面垂直呢?當直線與平面垂直時,此直線與平面內的所有直線的關系又是怎樣的呢?”以動畫的形式呈現旗桿與地面位置關系的變化,在學生腦海中形成具體的形象,出示圖片,并設置簡單的問題:“陽光下,旗桿AB與它在地面上的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多少?”“隨著太陽的移動,影子BC的位置也會移動,而旗桿AB與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否會發生改變?”“旗桿AB與地面上任意一條不過點B的直線B1C1的位置關系如何?依據是什么?”引導學生觀察直立與地面的旗桿與它在地面上的影子展開分析,掌握直線與平面垂直判定的方法,加深學生的印象。
(四)開展自主學習
高中生對數學習題并不陌生,在學習中需要不斷練習,部分學生數學基礎薄弱,面對難度較高的習題,學生會產生抵觸情緒,數學教師要關注到學生心態的改變,開展解題教學時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掌握解題技巧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數學教師要調整教學方向,在課堂中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開展自主練習,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師布置的練習題,結合教師講授的內容開展思考和分析,感受數學學科的學習樂趣。比如,高中數學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第二冊課本第八章《立體幾何初步》第4課《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第2節《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在這一章節內容的學習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解題技巧的鍛煉,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延續教師的思路開展解題練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夯實數學基礎。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在講授過知識點后,要抽出時間講解教材中的例題,如“例1:如圖,AB∩α=B, A?α, a?α, B?α,直線AB與α具有怎樣的位置關系?為什么?a∈?∩α”,學生經由觀察能力得出答案,“直線AB與α是異面直線”,經由教師的講解,學生能夠掌握一種判斷異面直線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同類型的習題,供學生開展自主練習,在練習中真正掌握解題技巧,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激活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下,高中數學教師要調整課堂教學模式,依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尋找高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題,夯實數學基礎的同時,提高學生解題效率。解題是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在課下要學會反思,分析解題教學的優勢和不足,針對其不足之處做出調整和改善,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傳授解題技巧,開展解題訓練,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關,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針對難度較大的習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小組溝通,發散學生的思維,經由自主探究掌握數學解題技巧,提高解題教學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