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院芝
隨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新課標對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使合作學習融入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升教學的效率,還要學生能在合作學習中掌握一定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對此,本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基本意義和運用原則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讓學生在輕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中,進行主動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和創造力。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好合作學習模式,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基本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的基本教學模式就是學生跟隨著教師對文章的分析進行閱讀。這種教學模式首先在形式上就顯得死板、陳舊,不能較好地提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灌輸式的語文閱讀教學,會導致學生只會順應教師的思路,自己逐漸“放棄”思考,不利于學生對文章產生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導致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并不深刻。
合作學習模式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自己對文章進行一定的探究,增強了學生對于文章中知識點的記憶效果。同時,在合作中就文章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也使學生對于文章內涵產生一定的理解。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也能觀察出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并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深度的效果,并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和鑒賞能力。
(二)有助于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想要學生能夠堅持進行閱讀學習,培養好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就需要讓學生真正地“愛”上閱讀,對閱讀保持興趣。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競爭和合作中,提升閱讀興趣。
首先,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聽取他人對于文章看法,和他人進行閱讀方法上的探討,這有助于幫助學生尋找和解決閱讀中問題,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水平,進一步便能夠逐漸建立起進行閱讀的自信心,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閱讀,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教學中去。其次,合作學習這種科學的閱讀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效率。學生在進行合作探究之后,能夠較快地理解文章,并將所學到的語文知識內化,增加了學生進行閱讀的成就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原則
(一)從教材出發
小學生自身并不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也不具備廣泛的閱讀經驗。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語文教材,從中提取適合學生的閱讀學習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提升自身的閱讀教學效率。
首先,教師自己要全方位地充分理解語文閱讀教材,這樣才能在學生出現理解偏差時,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正確和準確理解閱讀教材內容。最基本的,教師要了解文章中對于學生來說的陌生字詞、修辭手法、情感內容、現實聯系等等。
其次,在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指導時,不能過度夸張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的理解偏差,貶低學生的閱讀理解內容,反而應該對學生的思想進行一定的肯定;并且建立以適度鼓勵為基準的閱讀教學評價,幫助學生建立閱讀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在進行教材閱讀時的閱讀態度。
(二)從學生出發
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認識到小學學生才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體,并充分發揮其主體地位。
首先教師應把握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階段特點進行合作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實踐教學活動中,并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自控力。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著他們大多數對于未知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并且比較活潑好動,容易在課堂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合作閱讀教學,就需要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良好、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學習中,讓學生時刻保持對于閱讀的熱情和好奇心。
其次,教師在進行合作閱讀教學實踐活動時,所選擇的教學內容不能超過學生的理解范圍,應盡量使其中的語文知識更加形象和立體,接近于學生的生活,方便學生進行理解。
(三)從學情出發
每個學生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不同,進行閱讀學習的情況也不相同,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模式的閱讀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合理、科學的分組,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
首先,教師在進行合作閱讀教學時,提出的問題要有層次性,難度由易到難。以此來判斷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了解每個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時的優缺點,幫助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其次,教師要采用一定的教學策略拉近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小組和小組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進行閱讀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
(一)優化閱讀小組結構
合作的學習模式不同于“個體”的學習模式,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是為了完成共同的閱讀學習任務進行努力的。因此,首先小組要有明確的小組結構,保證小組之間的競爭和合作公平性。其次,小組內也要有明確的角色分工,減少組內的矛盾。還應發揮好能力水平較強學生的榜樣帶頭作用,促進小組合作。最后在合作中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交技能,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1. 明確小組基本結構
首先,教師要明確采用合作模式是為了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在進行小組分組時,應讓每個小組之間的差距減小,促進小組內部和小組之間競爭合作的公平性,這樣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因此,應在分組時,將能力和水平不同的學生分在一個組內,讓其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發揮集體學習作用,提高每個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
其次,小組的人數最好控制在4到6人左右,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作用。當人數過多時,小組內進行問題討論時可能會出現雜亂無章的情況,并且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合作學習;當小組人數過少時,可能出現無法完成閱讀學習任務的情況。
2. 完成組內角色分工
在語文合作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小組中應有的基本角色有小組長、記錄員、發言代表、秩序維護員等角色。其中小組長主要負責小組的檢察監督、閱讀資料搜集等工作,起到良好的學習帶頭作用。記錄員主要負責對小組的閱讀學習情況和過程進行記錄,并記錄小組討論的結果。發言代表主要負責總結小組內成員的交流成果,并將小組的討論結果匯報出來。秩序維護員負責解決組內矛盾,維護小組討論的秩序。在進行分工合作時,教師應注意要明確要求不同角色的小組成員擔負起相應的責任,發揮小組的團隊精神,更加高效地完成閱讀學習任務。
3. 發揮好“領頭羊”作用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觀察哪些學生可以起到“領頭羊”的作用,或者培養出閱讀教學中的“領頭羊”,并充分發揮這部分學生的作用。
首先,作為合作閱讀學習的“領頭羊”,需要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和水平、積極的閱讀學習態度及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和管理他人的能力,并且擁有樂于助人、善解人意的精神。
一般情況下,閱讀教學中的“領頭羊”由小組長擔任。語文教師可以挖掘能力優秀的學生成為小組長,并對小組長進行一定的“組長培訓”,讓學生肩負起小組的各項管理任務,促進學生之間的良好交流,最終使合作學習的教學效率提升。
4. 培養學生社交技能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往的合作學習當中,學生不能進行友好、高效地合作交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小學生本身不具備良好的社交技能,沒有正確的合作、競爭意識。對此,語文教師在傳授閱讀技巧和方法的同時,也應傳授一定的社交技巧,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促進學生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提升。
以《小公雞和小鴨子》這一部分的教學為例,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小伙伴之間的情誼,并且教會學生之間進行互相幫助,讓學生模仿課文進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進行團結友愛的交流,進一步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社交技能。
(二)創設合理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合作模式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適合學生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進行合作閱讀學習。
首先,應創設合理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合作探究。以部編版語文教材小學一年級下冊第14課《要下雨了》這部分的閱讀教學為例。在進行閱讀前,教師可以先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在閱讀后進行探討。如“這篇文章中都出現了哪些小動物?”“小兔子跑到山坡上割草是為什么呢?”“都有誰告訴了小兔子要下雨了?”等問題。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文章,在進行合作探討時,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增強了合作探究的效果。
合作閱讀時,創設的情境要有遞進性,逐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以小學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觀潮》這部分的教學為例。在學習生字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提問,創設“我來讀,你來寫”的教學情境,加強對基本語文知識的理解,保證學生能夠順利閱讀完課文。接著提問:“文章中有哪些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句子?”讓學生再次進行閱讀,并通過合作探究得出答案。接著提問學生:“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再次進行閱讀,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樹立文章描寫順序。再將重點段落進行精讀,提問學生:“這一段落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學生在這樣有遞進性的合作探究中,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并且提高合作閱讀的效率。
(三)重視合作學習評價
首先,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閱讀評價時,不能以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這樣可能會打擊部分學生的自信心,也使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滿足感降低。教師要從多方面評價學生的合作閱讀學習。
以小學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8課《賣火柴的小女孩》這部分教學為例。教師要求學生進行閱讀之后,能夠合作探究“小女孩的情感變化”這一問題。有些學生雖然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但在合作探究中,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整體情感表達變化,教師也要對其進行肯定,并幫助學生進行情感變化的總結。有些學生能夠劃出文章中的重點詞句表達小女孩的情感變化,教師要肯定學生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情感句子的提煉。有些學生在進行合作探究時,可以幫助其他學生總結和凝練小女孩的情感變化,教師要首先肯定學生的閱讀總結能力,引導學生也進行發散思維,促進學生產生自己的思考。
其次,教師還應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標準,不僅進行單一的教師評價環節,還應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學生自我評價、小組內部互評、小組之間相互評價等評價方式,提高學生進行合作閱讀學習的收獲感和成就感,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