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在線學習中的數字韌性:關鍵維度、現狀描摹與提升策略

2023-05-21 03:03:16薛曉琪趙曉偉沈書生曹梅
電化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薛曉琪 趙曉偉 沈書生 曹梅

[摘 ? 要] 提升學生在線學習中的數字韌性,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變化、適應技術帶來的學習挑戰或逆境,是混合學習新常態下不可回避的任務。研究在對數字韌性內涵梳理的基礎上,運用探索性和驗證性因素分析,確定了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4個一級維度和10個二級維度,據此設計問卷并面向江蘇省13個地級市的初中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初中生在線學習的數字韌性接近良好水平,遇到困難時情緒控制力較弱且存在性別差異,自我調節維度存在“初二低洼地”現象,農村學生僅在積極認知方面顯著高于城鎮學生。據此,研究提出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提升策略,即借助“預先計劃—行為控制—自我反思”三階段引導學生自我調節,基于“自己—世界—未來”三聯征促進學生積極認知,根據“情境監測—注意分配—意義重構—反應調整”四過程幫助學生控制情緒,通過“家長—教師”雙協同引導學生尋求支持。

[關鍵詞] 在線學習; 數字韌性; 自我調節; 情緒控制; 積極認知

[中圖分類號] G434 ? ? ? ? ? ?[文獻標志碼] A

[作者簡介] 薛曉琪(1998—),女,山西大同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信息化教學設計、數字韌性等研究。E-mail:1531762742@qq.com。

一、引 ? 言

新一代技術變革帶來的萬物皆媒的新圖景持續塑造著人與技術的交互關系,與此同時,如影隨形的技術風險也接踵而至,學習主體如何突破風險帶來的危機,擁抱數字化環境,依賴于其數字韌性。2020年以來的大規模應急式在線學習使學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學生群體中不乏因無法順利適應在線學習而導致學業成績出現大幅波動、產生系列心理問題的個體,更有甚者,由于無法適應在線學習而倍受打擊,做出一些極端行為[1]。因此,提升學生在線學習中的數字韌性迫在眉睫。已有研究對數字韌性的內涵特征、培養策略等進行探討,本研究聚焦于在線學習這一特定背景,結合江蘇省初中生在線學習調研數據,提取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關鍵維度,分析學生在線學習中的數字韌性現狀,提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策略。

二、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內涵理解

數字韌性是生活在數字時代的個體與外部空間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夠促進個體適應外部變化,不斷主動進行外部干預與自我內在調節[2]。在線學習中的數字韌性能夠促進學習個體持續建立適應在線學習的心向,并構建在線學習空間中與其他個體的健康互動關系。

(一)數字韌性

圍繞數字韌性的探討集中于人類個體和組織系統,指人或組織系統主動適應外部的技術變化進行自我調整與變革的傾向,或者人或組織系統在遭遇了重大變故以后逐步恢復原有的生存方式或規則秩序的能力。

1. 數字韌性的內涵解讀

數字韌性有兩種指向性:一是指向系統或組織,如Stensrud等人將數字韌性定義為設計、部署和使用信息系統來從外部沖擊的重大破壞中快速恢復或調整的能力[3];二是指向人類個體或群體,如祝智庭等人認為,數字韌性旨在幫助學生建立與技術變革相關的應對策略,使學生能夠在應對技術變革的過程中逐步建立適應性,提高心理幸福指數[4]。在面對數字時代的變革與危機時,數字韌性是學習主體積極參與、適應并把危機轉化成機遇的能力,該能力經過不斷淬煉,會逐步演變為他們的基本素質[5]。本研究中探討的數字韌性指向人類個體或群體,是韌性在數字時代的衍生與應用。

2. 數字韌性的具體表現

數字韌性的具體表現可從行為與過程方面加以分析。在行為方面,Rimini等人認為,具有數字韌性的年輕人能夠通過使用數字技能預防與應對風險、安全審慎地接觸在線內容,在面臨風險時正確決策、面臨在線風險或困難時愿意與人交流等,并將數字韌性表現劃分為認知、工具和交際三個方面[6]。在過程方面,研究者根據個體應對危機的階段變化將數字韌性劃分為預防和反應階段:預防階段,學習者能夠了解在網絡上面臨的風險并應對復雜多變的情況;反應階段,學習者能夠作出合理決策并恰當尋求他人幫助,在線過程中遇到挫折時,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和適應[6]。

(二)在線學習中的數字韌性

數字韌性作為一個廣義的概念,體現在數字技術介入學生生活的多個方面,包括學生參與在線學習的態度及行為表現的變化,即在線學習中的數字韌性。

1. 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內涵解讀

在線學習中的數字韌性是衡量學生能否較好適應在線學習方式的依據,反映學生在線學習中的個人基本素質。學生進入數字化學習環境進行學習與交流過程中存在明顯困難或明顯落后于其他學生時,很容易產生韌性降低的風險。學術背景下的韌性被認為是“學生克服學術環境中可能構成其學術成功主要障礙的急性或慢性逆境的能力”[7];Eri等人在一項大學生在線學習的研究中,將數字韌性定義為學習者克服技術困難并堅持在線學習的能力[8]。本研究所說的在線學習中的數字韌性,就是學生能夠理解在線學習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包括可能遭遇的困難甚至困境),較好地控制自身情緒并主動地進行自我調節、建立人際支持,以積極心態應對在線學習中的風險,順利達成學習目標的能力。

2. 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維度提取

數字韌性從屬于心理韌性,是個體心理韌性的特定形式。心理韌性是個體在保持正常心理和身體功能的同時自適應地克服壓力和逆境的能力和動態過程,心理韌性相關研究可以為數字韌性關鍵維度的研究提供指南。相關研究將心理韌性劃分為自我調控、積極心態、目標規劃、情緒調節、人際關系等方面(見表1)。本研究初步將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關鍵維度歸納為在線學習中遇到困難或挑戰時自我調節學習的能力、對在線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時所表現的積極認知心態、在線學習中的目標專注性與規劃能力、遇到困難時合理控制情緒的能力,以及在線學習中遇到困難時積極向家長與教師尋求支持性幫助的意愿五個方面。

表1 ? ? ?不同研究者對心理韌性維度的提取

三、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維度確立

2020年春季,江蘇省教育廳委托南京師范大學團隊設計了面向中學生的大規模在線調研,本研究對問卷中指向初中生數字韌性的相關數據進行了因素分析,形成了描述在線學習中初中生數字韌性的關鍵維度,為分析初中生在線學習中的數字韌性奠定基礎。

(一)調研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基于江蘇省在疫情期間開展在線學習的情況,以13個地級市初中生為研究對象,剔除無效樣本,共收集有效問卷359519份。其中,男女生占比分別為49.9%和50.1%,城鄉學生占比分別為55.4%和44.6%,初一、初二、初三學生分別占比38.8%、35.7%、25.5%。為探索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關鍵維度,研究按照年級分層抽取2000份學生數據(超過初始題目數量的15倍),使用SPSS 25.0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步確定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關鍵維度,使用Mplus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結構模型的擬合度。

(二)量表設計與驗證

量表設計與驗證主要利用全部樣本數據中選取的2000份學生問卷對初始維度進行結構探索、結構檢驗和信度分析,量表使用匿名填寫問卷和部分題目反向計分的方式控制共同方法偏差的影響。

1. 量表設計

初始量表參考心理韌性量表的共性維度和部分題目,并結合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關鍵維度構建,共包含5個維度40個題項。對初始量表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為0.961,Bartlett球形檢驗p<0.001,說明因子可以被有效提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共因素,用最大方差法求出旋轉因素負荷矩陣,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刪除部分不佳題項后得到31個題項。經分析,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5個,能解釋73%的變異,反映了原變量大部分信息,表明可提取5個因素,經最大方差法旋轉得到因素負荷矩陣,所得因子載荷量均大于0.5,特征值在1.111~14.819之間,方差累計貢獻率為73%,因素提取有效。

基于相關理論與量表設計要求,研究對因素負荷結果進行解讀與微調。因素負荷矩陣將“自我調控”和“目標規劃”合并到了同一維度下。在社會認知理論視角中,自我調節學習是基于目標進行合理計劃,對于不同困難或挑戰采取不同策略,專注并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15],該過程體現了目標規劃的含義,兩個維度合并合理。另外,因素負荷矩陣將“人際關系”拆分為2個因素(共5個題項),分別表示學生向父母、教師尋求幫助的意識和能力,考慮到每個因素下至少3個題項,且相關文獻中并未對人際關系進行拆分,因此,仍將兩因素合并。整合后將4個維度分別命名為:自我調節、積極認知、情緒控制和支持尋求。這一結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仍需借助驗證性因素分析加以驗證。

2. 量表檢驗

研究對量表二級維度進行設計,并通過對量表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所得結構模型的擬合度,檢驗量表信度。

(1)結構檢驗

參考相關文獻將各一級維度劃分為二級維度,見表2,對維度結構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發現維度題項的因子載荷系數均大于0.6,維度與題項之間的擬合度較高,二級維度與一級維度的擬合度也較高,模型擬合良好,自我調節、積極認知、情緒控制和支持尋求4個維度的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均小于0.08,比較擬合指數(CFI)均大于0.9,總模型與各維度數據擬合度符合條件(如圖1所示)。

圖1 ? 驗證性因素分析總模型

(2)區分效度

研究利用SPSS 25.0與Mplus對4個維度進行區分效度分析,結果表明,具有良好的區分效度,均大于外部相關系數的絕對值,見表3。

表3 ? ?區分效度:Pearson相關與AVE平方根值

注:斜對角線灰色格子數字為AVE平方根值。

(3)信度檢驗

研究利用SPSS 25.0統計軟件對選取的2000份學生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克隆巴赫系數為0.961,說明維度結構內部一致性較好,具有較好的信度。研究參考相關文獻進行量表設計、結構探索和結構檢驗,最終形成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4個關鍵維度:自我調節、積極認知、情緒控制和支持尋求。

(三)關鍵維度與內涵

通過上述探索性和驗證性因素分析,研究得到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關鍵維度。自我調節指學生在線學習中遇到困難或挑戰并產生壓力時,能夠積極調整應對策略,促進自身快速適應學習變化的能力,表現為困難處理、目標專注和任務轉化三個方面。積極認知指學生在面對學習方式轉變時所持有的審辨性看法和適應變革的積極心態,包括行為認知、價值認知和結果認知。情緒控制指當學生在線學習遇到困難時,善于控制負面情緒并消解受挫時消極情緒的能力,表現為學生面臨偶發性困難或常態性困難時能夠合理控制情緒,將精力轉移到解決困難上。支持尋求是指學生在參與在線學習過程中,當遇到一些憑借自己或同伴的力量無法處理的困難時,懂得如何向他人求助,主要表現為向家長和教師尋求支持性幫助。

四、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現狀描摹

研究剔除構建和檢驗量表使用的初中生數據后,對江蘇省大規模在線學習中學生的數字韌性進行現狀分析,了解學生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基本情況以及在年級、性別與地區方面的差異,以期為提升學生在線學習中的數字韌性提供針對性策略。

(一)整體概貌:自我調節和支持尋求較好,積極認知和情緒控制稍弱

學生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整體上接近良好水平,見表4。自我調節和支持尋求(均值分別為4.06和4.11)處于良好水平,情緒控制的均值最低(3.28),說明盡管學生在遇到困難或挑戰時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控,且積極尋求教師和父母的支持,但仍需合理控制面臨困難或挑戰時的情緒,并逐步建立對學習方式轉變后的行為、可能的困難、個人能力提升的積極認知。

(二)性別層面:積極認知普遍不高,自我調節和情緒控制存在性別差異

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對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性別差異進行分析,發現在自我調節維度,男生得分顯著低于女生。具體而言,男女生在困難處理方面得分較高且無顯著差異,說明男生和女生在遇到困難時都能夠尋求合理的解決方式,但男生在目標專注與任務轉化方面得分顯著低于女生,這可能是由于男生相較于女生而言主動性與自覺性相對較差,女生在面臨困境時更能積極調動周圍資源,主動調適自己的學習,這與蔣瑜仙等人關于本科男女生心理韌性的研究結果相類似[19]。

在積極認知與支持尋求維度,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具體而言,男女生在結果認知方面的得分均較低,趙宏等人的研究也發現,在線學習中由于系列因素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歸屬感和認同度不高[20]。當遇到困難時,學生更愿意向教師尋求幫助,可能是盡管在線學習中師生不在同一空間,但教師仍在學生學習中起主要支持作用。

在情緒控制維度,男女生得分均較低,說明在線學習過程中,男女生遇到困難時均不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曹梅等人的研究中也發現,中學生在學習心理上并不積極,大部分中學生存在無法平衡情緒和焦慮的心理問題[21]。具體地,在偶發性困難方面,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而常態性困難方面則相反,這可能是因為女生在遇到一些突發的困難時情緒更容易失控,而男生在遇到一些經常性困難時容易處于持續性低迷狀態。

(三)年級層面:自我調節存在“初二低洼地”,其他因素存在年級差異

對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年級差異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與多重比較(LSD檢驗)發現,不同年級學生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水平存在差異。在自我調節方面,初二學生得分顯著低于初一和初三學生,這可能是由于初一學生處于入學伊始,為適應環境變化愿意主動調控自身學習進度,初三學生因面臨較大的學業壓力,為達成學業目標也不得不進行自我調節,而初二學生處于中間階段,心態較為平和,這也說明初中生在線學習中遇到困難或挑戰時的自我調節能力發展不穩定,存在一定的波動。姜英杰等人的研究中也發現,中學生自我控制能力時高時低,處于不斷變化的波動之中[22]。

在積極認知和情緒控制方面,初一學生各項得分最高,初三學生各項得分最低,可能是由于隨著年級的升高與學業壓力的增加,學生在線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更易急躁,不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在線學習的積極認知也隨之降低。在支持尋求方面,初一學生尋求家長幫助更多,初三學生尋求教師幫助更多。這可能是因為初三年級學業知識較難,更多依賴教師解決,而初一年級學業知識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家長可給予一定支持。

(四)區域層面:農村學生積極認知較高,其余方面顯著低于城鎮學生

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對城鄉學生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差異進行分析,發現農村學生僅在積極認知方面顯著高于城鎮學生(3.65>3.53),其他方面顯著低于城鎮學生。這可能是由于在線學習拓寬了農村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障疫情期間農村學生的學習。 而農村學生參與在線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對在線學習不太熟悉,不能很好地進行自我調節和情緒控制。此外,由于農村教師在線教學水平普遍低于城鎮教師[23],教師對學生在線學習中的監督與指導不夠,家長能夠提供的支持也有限,大大降低了學生向教師和家長尋求幫助的意愿。

五、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提升策略

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較高的學生能夠積極適應困難或挑戰,維持較好的心理狀態。對于實踐工作者而言,需要不斷思考如何引導學生適應在線學習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變化,適應社會對于人才能力結構的要求,提升學生在線學習中的數字韌性。

(一)從社會認知理論視角指導學生自我調節

Zimmerman從社會認知理論視角,將自我調節學習劃分為預先計劃、行為控制和自我反思三階段[15]。在線學習中的預先計劃階段,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在線學習計劃單,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設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并制定克服在線學習困難的具體計劃與策略;在行為控制階段,教師可以充分采用形成性評價方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階段性困難反饋清單調控學習,對能夠合理解決困難、應對挑戰的學生給予正強化激勵,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掌握在線學習的學習節奏;在自我反思階段,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在線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相應原因進行反思與記錄,引導學生學會根據反思結果調整學習計劃。

由于男生自我調節能力顯著低于女生,教師應尤其加強對男生的敦促與監督,合理利用技術實時監測學生在線學習行為,關注學生可能存在的網絡成癮、放縱娛樂等脫離學習狀態的行為,及時進行預警、監督與規勸。校長或教師應尤其注意“初二低洼地”現象,幫助初二學生建立積極的自我調節意識,使其盡早認識到初二學年對初中階段的重要性,糾正“放飛自我”的心態,并充分利用在線學習計劃單幫助學生培養自我調節習慣。對于農村學生,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在線學習的機會,幫助他們從被動行動過渡到主動計劃,學會主動調控在線學習時面臨的困難或挑戰。

(二)借助積極認知三聯征促進學生積極認知

積極認知三聯征是引導有韌性的個體對自身、世界和未來三大認知對象持有積極的看法,從而促進個體不斷發展對自身、世界和未來的積極認知,提高幸福感[24]。在線學習中的積極認知三聯征,是個體對自身能力、在線學習方式和學習方式轉變后未來可能遇到的困難等持有積極的看法。對于在線學習方式本身,教師可以通過發起一些傳統課堂無法完成的趣味性學習活動,增強學生在線體驗感,提升對在線學習方式的積極認知;對于在線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意識,通過各種線上線下課外活動賦予學生磨煉堅強意志的機會,提升對在線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的積極認知;針對個人能力來說,由于在線學習的特殊性,教師可以考慮將復雜知識點進行多次分解,通過設計遞進式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可接受度,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從而產生對個人能力的積極認知。

由于初中學生年級越高,積極認知越低,教師應隨著年級增加,加大干預力度,盡量減少初三學生在線學習中的認知負荷,減輕學業負擔,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壓力,合理處理壓力,幫助學生掌握緩解學習壓力的方法,培養學生陽光的性格和積極的態度。

(三)根據情緒調節過程引導學生合理控制情緒

情緒調控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情境監測—注意分配—意義重構—反應調整”的循環過程[25]。在情境監測階段,教師可通過在線課堂觀察、課下家訪等方式持續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用自身的積極情緒帶動學生的積極態度,培養學生樂觀面對困難和挑戰的心態;在注意分配和意義重構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注意集中至在線學習中的愉快經歷,或指導學生以改變情感意義的方式重新思考對在線學習的新看法,幫助學生正確看待消極情緒;在反應調整階段,教師可以教授學生意象情緒誘發、動作情緒誘發等若干情緒調控策略[26],引導學生利用策略及時紓解消極情緒,必要時向教師或家長等傾訴。

在幫助學生提升情緒控制能力時,應對男生加強注意分配和意義重構的引導,使男生正視在線學習,擺脫持續性低迷的狀態,而對女生更關注反應調整的措施,以便學生情緒失控時及時調整紓解。另外,隨著年級增加,教師除在日常教學中留意學生情緒狀態外,還需逐步增加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頻率。對于農村學生情緒控制能力顯著低于城鎮學生的現狀,應給予其更多參與在線學習活動的機會,并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情緒調控過程的實時監測與干預。

(四)家長教師引導學生構建良好人際支持體系

對于教師來說,需要為學生提供學習和情感支持。其一,在學習支持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技術優勢為學生推薦在線學習認知工具并教授學生利用認知工具開展學習,設計問題導向的任務引導學生基于真實情境參與在線學習,促進學生知識建構。其二,在情感支持上,教師應關注個體獨立于不同物理空間造成的情感缺失現象,在線過程中加強師生和生生情感交互,鼓勵學生在交互中討論在線學習中的困難、探索應對策略。對于家長來而言,同樣需要為學生提供學習和情感支持:第一,家長應在為學生提供良好學習環境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在線學習中直接監督者的作用,監測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度,從而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并解決在線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第二,家長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尤其需注意學生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不愿尋求教師幫助的情況,與教師協力疏導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大膽地建立人際支持。

六、結 ? 語

數字時代機遇與挑戰并存,培養學生準確識變、科學應變的能力,有利于他們從容面對挑戰、化危機為轉機。當前,在線教學已逐漸融入面對面教學之中,混合學習新常態下如何幫助學生應對學習方式轉變后的挑戰、克服在線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本研究探索了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關鍵維度,并面向初中生開展了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現狀調研,分析了學生在線學習中數字韌性的特定現象,并提出了具有針對性、切實可行的提升策略。未來,我們仍需關注不同背景下學生的數字韌性,持續探索提升學生數字韌性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 搜狐網.五年級學生因上網課跳樓,是什么讓孩子們如此脆弱[EB/OL].(2020-03-08)[2022-04-01].https://www.sohu.com/a/378436986_477628.

[2] 沈書生.面向幸福成長:設計支持數字韌性構建的學習空間[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1,33(3):18-24.

[3] STENSRUD ?R, VALAKER S, HAUGEN T. Feedforward and feedback in digital resilience: discussed in light of mlitary intelligence[DB/OL].[2022-04-0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54653688_Feedforward_and_feedback_in_digital_resilience_ICDQCM001_ 2021_15_International_Conference_on_Data_Quality_Control_and_Management_Feedforward_and_feedback_in_digital_resilience_discussed_in_light_of_mi.

[4] 祝智庭,沈書生.數字韌性教育:賦能學生在日益復雜世界中幸福成長[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0,32(4):3-10.

[5] 薛曉琪,趙曉偉,沈書生.突破危機:學習主體的數字韌性及其構建[J].電化教育研究,2022,43(2):49-55.

[6] RIMINI M,HOWARD C, GHERSENGORIN A. Digital resilience: empowering youth online [DB/OL]. [2022-04-05]. https://www.thinkyoung.eu/_files/ugd/efc875_50c53226b1f04b7ab2f0cf59eb4e1dd6.pdf.

[7] MARTIN A J, MARSH H W. Academic resilience and academic buoyancy: multidimensional and hierarchical conceptual framing of causes, correlates and cognate constructs[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09, 35(3): 353-370.

[8] ERI R, GUDIMETLA P, STAR S, et al. Digital resilience in higher education in response to COVID-19 pandemic: student perceptions from Asia and Australia[J]. Journal of university teaching & learning practice, 2021, 18(5): 1-28.

[9] FRIBORG O, HJEMDAL O, ROSENVINGE J H, et al. A new rating scale for adult resilience: what are the central protective resources behind healthy adjust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thods in psychiatric research, 2003, 12(2): 65-76.

[10] OSHIO A, KANEKO H, NAGAMINE S, et al.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adolescent resilience scale[J]. Psychological reports, 2003, 93(3): 1217-1222.

[11] 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和效度驗證[J].心理學報,2008(8):902-912.

[12] CONNOR K M, DAVIDSON J R T. 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 Depression and anxiety, 2003, 18(2): 76-82.

[13] SMITH B W, DALEN J, WIGGINS K, et al. The brief resilience scale: assessing the ability to bounce bac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2008, 15(3): 194-200.

[14] WAGNILD G M, YOUNG H M.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J]. Journal of nursing measurement, 1993, 1(2): 165-178.

[15] ZIMMERMAN B J. Attaining Self-regulation: 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M]//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2000: 13-39.

[16] BBARUTH K E, CAROLL J J. A formal assessment of resilience: the baruth protective factors inventory[J]. The journal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2002, 58(3), 235-244.

[17] SINCLAIR V G, WALLSTON K A. Th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brief resilient coping scale[J]. Assessment, 2004, 11(1): 94-101.

[18] NOWACK K M. Initial development of an inventory to assess stress and health risk[J].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1990, 4(3):173-180.

[19] 蔣瑜仙,陳伊.研究生心理韌性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性研究——基于碩士生和本科生的差異比較[J].教育學術月刊,2020(6):76-81.

[20] 趙宏,蔣菲,湯學黎,甄志平.在線教育:數字鴻溝還是數字機遇?——基于疫情期間在線學習城鄉差異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21,27(2):62-68.

[21] 曹梅,朱曉悅,沈書生.父母教育卷入對中學生在線學習表現的影響——江蘇省中小學在線教學調查研究報告之一[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40(4):16-28.

[22] 姜英杰,王玉,嚴燕.青少年網絡行為自我調節量表的編制及效度驗證[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4,12(3):345-350.

[23] 張亞星,梁文艷.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教學能力城鄉差異研究——兼論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進程中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對策[J].教育科學研究,2017(6):41-49.

[24] MAK W W S, NG I S W, WONG C C Y. Resilience: enhancing well-being through the positive cognitive triad[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11, 58(4): 610.

[25] YIH J, UUSBERG A, TAXER ?J L, et al. Better together: a unified perspective on appraisal and emotion regulation[J]. Cognition and emotion, 2019, 33(1): 41-47.

[26] 李文昊,祝智庭.改善情感體驗:緩解大規模疫情時期在線學習情緒問題的良方[J].中國電化教育,2020(5):22-26,79.

Digital Resilience in Online Learning: Key Dimensions, Status Quo Mapping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Analysis Based on Survey Data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XUE Xiaoqi, ?ZHAO Xiaowei, ?SHEN Shusheng, ?CAO Me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7)

[Abstract] It is an unavoidable task under the new norm of blended learning to improve students' digital resilience in online learning and guide them to properly face changes and adapt to learning challenges or adversities brought by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digital resilience, this study uses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o identify 4 primary dimensions and 10 secondary dimensions of digital resilience in online learning. And then, a questionnaire i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13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gital resilience of online learn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close to a good level, and their emotional control is weak when they encounter difficulties, and there are gender differences. There is a "second-year low-lying land" in the self-regulation dimension, self-regulation dimension has a "low land" phenomenon, and rural student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urban students only in positive cognition. Accordingly, this study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digital resilience in online learning, namely, guiding students' self-regulation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pre-planning, behavioral control and self-reflection", promoting students' positive cognition based on the triad of "self - world - future", helping students control their emotions according to four processes of "situational monitoring - attention allocation - meaning reconstruction - response adjustment", and guiding students to seek support through "parent- teacher" collaboration.

[Keywords] Online Learning; Digital Resilience; Self-regulation; Emotional Control; Positive Cognit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婷婷中文在线|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国产96在线 | 91系列在线观看| 99伊人精品|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婷婷六月在线|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91色在线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线观看| 亚洲三级影院|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人人爱天天做夜夜爽|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中文成人无码国产亚洲|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一线天|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福利一区在线|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网站| 午夜啪啪福利|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a级毛片免费看|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性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aa视频| 538国产在线| 91伊人国产| 中国精品自拍|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美女啪啪无遮挡| 国产第八页|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无码免费试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