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親職教育是家庭教育在內容與形式上的延伸。在親職教育中運用社會情感學習有助于提升父母的情緒管理能力,改善親子關系,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親職教育;心理健康;社會情感學習
【中圖分類號】G44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17-0007-04
【作者簡介】張越,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教育局教科所(浙江寧波,315800)心理健康教研員,高級教師。
親職教育是家庭教育在內容與形式上的延伸。親職教育涉及三個層面:“親”,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職”,即強調為人父母的職責;“教育”,既包括對父母進行的教育,又包括父母對子女的教育。[1]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顧明遠曾在1997年將親職教育的目標確定為改善父母的教育觀念,幫助父母獲得撫養、教育子女的知識和技能。因此,親職教育的重點是通過教育和學習引導父母了解子女的身心發展規律,建立正向的親子關系,成為稱職的父母。
社會情感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SEL)最早由美國學者戈爾曼和格羅沃爾德共同提出,其目標是幫助兒童及成人理解情緒情感、發展同理心、做出負責任的決定、建立并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效地處理各種問題。社會情感學習主要包括五大領域: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負責任的決策和人際關系技巧。[2]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教育局(以下簡稱“教育局”)于2019年成立了“北侖區家長成長學院”,將社會情感學習應用于親職教育,在團隊、課程、載體、評價等領域進行了深入探索。
一、多維團隊保障親職教育整體推進
(一)三維教研團隊
親職教育的整體推進需要教研團隊的高效合作。為此,由教育局組建的德育干部、心理健康教師、班主任三維教研團隊開發了不同主題的親職教育課程。德育干部教研團隊主要負責開發生命教育、愛國主義、理想信念、品德操行等主題課程。心理健康教師教研團隊主要負責開發情緒管理、親子溝通、問題解決、危機識別等主題課程。班主任教研團隊主要負責開發家校溝通、隔代養育、學習習慣等主題課程。
(二)三級講師團隊
親職教育的落地離不開講師團的宣傳和推廣。教育局每年通過報名、試講、考核等流程,選聘區內優秀教師加入區級親職教育講師團。講師面向全區家長開展巡回講座,定期接受集中培訓,聘期三年。優秀的區級講師將被逐級推薦至市級家庭教育講師團和省級家庭教育講師團。講師團的三級選聘機制提升了全體教師參與親職教育工作的積極性。
二、多級課程支撐親職教育落地實施
(一)區級公共課程
教育局將社會情感學習的五大領域作為課程目標,組織開發了面向全區家長的區級公共課程。教研團隊以“你最想解決的家庭教育困惑”為主題,面向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匯總出112個普遍性問題,構建起社交適應、學習能力、情緒管理、青春健康、親子溝通、價值觀念六大類別的必修課程(見圖1)。
(二)特色校本課程
在滿足全區家長共性需求的基礎上,各學校根據家長的現實需求開發出特色校本課程。如,“We學園”親職教育課程,邀請家長走上講臺分享教育經驗,營造“共商、共享、共情、共創”的親職教育氛圍;“家教育”和“教育家”課程引導家長成為孩子的陪伴者和同行者;“心筑家”課程鼓勵家長發展出更多、更好的兒童養育行為。總體來說,親職教育特色校本課程成為區級公共課程的有力補充。
三、多元載體促進親職教育全面發力
(一)“3M”微課
教育局基于社會情感學習的五大領域開發了“3M”微課,具體內容如下:暖心(mind)微課包括宅家學習、親情通達、積極賦能、見證成長四大主題十六節微課,分析和討論家庭教育中的代表性困惑,為家長提供親子互動妙招。立德(moral)微課包括家校互助共努力、愛國主義同深化、勞動教育再思考、生命教育齊推動四大主題十一節微課,旨在聚焦家庭教育熱點問題,協助家長做好勞動教育、生命教育等相關工作。育青(maturity)微課包括對話青春、青春保健、成長支持、能力培養、榜樣示范五大主題十四節微課,旨在幫助家長對青春期的孩子進行心理健康管理。
“3M”微課的主題均以社會情感學習的五大領域為發展目標,每節微課對應社會情感學習的若干領域,以暖心微課為例,詳見文末表1。
(二)心理指南
為滿足學生和家長的不同需求,教研團隊以社會情感學習為指導,編寫了一系列心理指南。線上學習階段,團隊編寫了《北侖區中小學心理防護指南》;復學前,團隊編寫了《北侖區中小學復學心理調適指南》;在期末考試、中高考前后,教研團隊編寫了《北侖區應考心理調適指南》《考前必看攻略:5個心理Tips 助你有效備考》《考后必看攻略:考試過后,我們如何與孩子談論成績》等心理指南。
(三)家訪校訪
家校溝通是滲透社會情感學習的主渠道。班主任和教師志愿者在全區范圍內通過視頻、語音、上門拜訪、邀請家長到校的形式進行家校溝通。家訪時,班主任在家訪記錄表中詳細記錄家長的養育困擾,了解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發展情況。家訪記錄表包括學生在家狀態、在校表現、家庭教養環境、家庭成員互動觀察、親子關系情況、與家長溝通的過程、家長的反饋意見、給家長的教養建議等內容。
(四)心理熱線
傾聽并緩解家長的情緒困擾是親職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教育局開通“北侖區中小學心理支持熱線”,組織20名心理健康教師為家長提供24小時熱線接聽服務。接線教師做好文字記錄,每月接受2次案例督導,定期整理、分析并歸類熱線中的問題。另外,熱線中收集到的熱點問題可成為親職教育區級公共課程、“3M”微課、心理指南的素材來源。
(五)家長講座
親職教育講師團依托社會情感學習的五大領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講座內容。面對小學生家長,開設“家有小學生——陪孩子順利邁入小學”“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靈導師”等講座;面對初中生和高中生家長,開設“青春交響曲”“青春修煉手冊”等講座;面對祖父母,開設“隔代養育中的智慧”等講座。
(六)家庭輔導
家長的情緒管理能力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北侖區中小學心理輔導中心(以下簡稱“輔導中心”)面向全區家長提供面對面的家庭輔導。輔導中心每學年開展2次親子輔導公益活動“馨然有約·走進街道”,活動分別設置了校園適應、青春期心理、考試焦慮、厭學心理、人際交往、親子溝通、家校溝通、網絡成癮8個“心理加油站”。活動前期準備包括確定家長人選、培訓輔導教師、確定輔導主題等。活動流程為班主任向家長發放邀請卡,家長前往相應的“心理加油站”。每次活動時間為90分鐘,包括15分鐘的家庭觀察、30分鐘的孩子輔導以及45分鐘的父母訪談。心理健康教師根據家庭觀察—邀請反饋—父母訪談—協調改變的輔導思路幫助家長成長。
四、多層評價驅動親職教育深入發展
(一)學校層面
以社會情感學習為指導的親職教育為學校提供了符合學生情感發展需要的教育視角。各學校在設計親職教育課程時著重引導家長重視學生的整體發展和品格培養。另外,教育局從組織架構、特色課程、活動實效等方面對各學校的親職教育工作進行考核,每年評比若干個“優秀親職教育單位”,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學校年度考核體系。
(二)家長層面
1.量化指標,讓學習可視化
為提升家長的學習效果,各學校建立了激勵家長學習的評價機制,并通過評價表量化指標。評價表包括家長對社會情感學習的了解程度、家長對孩子情感狀態的了解程度、家長的課程參與度等內容。
2.準時打卡,讓行動習慣化
學校在組織親職教育活動時要告知家長任務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邀請家長在約定時間觀看微課和直播課程,完成線上打卡。打卡制度能夠提升家長的時間管理意識和責任意識,幫助他們養成“與孩子共同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學習習慣。
3.分享心得,讓思考具象化
親職教育活動結束后,班主任帶領家長回顧主題講座、“3M”微課和心理指南中的關鍵內容。家長結合關鍵內容在家長群、家長論壇中分享與交流,將頭腦中的思考內容向外輸出為具象化的心得感悟,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思考力。
(三)家庭層面
孩子是父母成長的見證者和親歷者,他們對父母的認可和肯定能夠激勵家長成為成長型父母。孩子對父母的評價內容包括父母情感教育能力、親子關系、家庭互動方式等,評價方式包括給父母寫評語、寫一封感謝信、送節日祝福等。如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蔚斗小學召開的“爸爸家長會”,爸爸們走進教室發現桌上沒有名牌,也沒有落座指示,每張桌上放著一幅由孩子畫的肖像畫,他們需要通過肖像畫“對號入座”,由此檢驗爸爸對孩子的熟悉程度;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大碶小學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期中考試”,首先由孩子出試卷,其次讓家長閉卷作答,最后由自己的孩子閱卷評分,考查家長對孩子興趣、愛好、性格的了解程度,促進家長反思。
【參考文獻】
[1]裴青,白瑩,楊玉琳. 親職教育專業化路徑探究[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20):4.
[2]全景月, 姚計海. 社會情感學習(SEL)項目的實施背景與價值探析[J]. 基礎教育參考, 201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