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婉玲 劉玉美 梁志強 劉國標 陳琪琛 杜雨華 吳桂鋒 雷宇 李華 劉志輝
1廣州市胸科醫院 廣州市結核病防治所一分所,廣州 510095;2廣州市胸科醫院預防保健科,廣州 510095;3廣州市胸科醫院結控科,廣州 510095;4廣州市胸科醫院肺部疾病研究所,廣州 510095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流動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至2019年約有2.4億[1]。其中,以基本生活條件較差、社會保障水平較低的低收入人群為主;在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中則存在政府承諾不足、患者發現水平低、治療管理難度大、健康教育工作薄弱等問題,早已被人們視為現代結核病控制的一大挑戰[2-3]。國外的研究也表明,可能因移民人群社區服務能力不足而導致移民中結核病發病率下降的速度比非移民要慢[4]。如何做好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工作,人們一直在為之努力,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經濟發達的結核病低流行率國家對移民潛伏性結核感染治療的啟動和完成[5]、中國城市人口流動人口傳播動態模型的研究[6]、加強結核病衛生政策和服務[7]等。但是,離人們的期待還相差甚遠,有些基礎性的工作進行得還很不充分,如對流動人口結核病流行病學狀況的全面評估、預防控制效果的準確評價等方面工作既遠不如常住人口到位,制定的相關工作措施也難能有的放矢。為加強本地區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工作,我們擬從了解其流行疫情入手,對2018—2022年廣州市越秀區流動人口肺結核流行情況進行了初步分析,現報道如下。
2018—2022年5年間,廣州市越秀區報告流動人口肺結核1 267例,其中,男829例、女438例,年齡在1~93歲之間,平均年齡50歲。
2.1.病例資料收集 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子系統“結核病管理信息系統”中導出2018—2022年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新發肺結核患者網報資料,剔除“現地址類型”欄中“本縣區”患者,應用XLS工作表建立分析數據集。
2.2.人口學資料收集 通過“越秀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六號)—流動人口情況”(http://www.yuexiu.gov.cn/attachment/6/6815/6815791/7326279.pdf)取得 2020 年 廣州市越秀區流動人口數據:市內區間流動人口127 092人,市外流動(包括市間流動與省間流動)人口290 585人。
主要概念包括流動人口、區間流動、市間流動、省間流動、市外流動、肺結核報告發病率、就診延誤、診斷延誤、少青中老年齡劃分、病原學陽與陰性、初治、復治等,參照相關文獻,本文定義如下:流動人口指離開戶籍所在地的縣、市或者市轄區,以工作、生活為目的在廣州市越秀區居住6個月以上者;區間流動人口指廣州市非越秀區戶籍人口;市間流動人口指廣東省內非廣州市戶籍人口;省間流動人口指非廣東省戶籍人口;市外流動人口為市間流動與省間流動人口之和;肺結核報告發病率(1/10萬)=肺結核病例數×100 000/人口數;就診延誤為“本次首診日期”與“本次癥狀出現日期”間隔時間大于14 d者;診斷延誤為“本次確診日期”與“本次首診日期”間隔時間大于14 d者;依<18歲、≥18~45歲、≥45~60歲、≥60歲劃分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組;病原學陽性指在涂片、培養和分子生物學檢測中至少1項檢測陽性;病原學陰性指在涂片、培養和分子生物學檢測中均為陰性結果;初治指新發病或抗結核化療正規療程未滿或不規則化療未滿1個月者;復治指初治失敗、正規足夠療程治療后痰菌復陽、不規律化療超過1個月者。
應用XLS工作表收集、整理資料,描述性分析報告發病率(/10萬)、百分比構成(%)。
5年間,廣州市越秀區共報告肺結核病例1 267例,其中,男829例(65.43%),女438例(34.57%)。流動人口肺結核報告發病率中位數為2020年的71.1/10萬(表1)。病原學陽性713例(56.27%)、陰性554例(43.73%);初治患者 1 188例(93.76%)、復治患者 79例(6.24%)。80.58%(1 021/1 267)的患者來源為直接到結核病防治機構或結核病??漆t院就診(表2)。

表1 廣州市越秀區2018—2022年流動人口肺結核報告發病率

表2 廣州市越秀區2018—2022年流動人口肺結核報告病例總體情況
少、青、中、老年4個年齡病例報告的百分比分別為3.28%、50.82%、22.95%和22.95%,就診延誤和診斷延誤發生率分別為75.30%和77.19%(表3)。

表3 廣州市越秀區2018—2022年3種不同流動人口類型肺結核報告情況
在我國結核病控制策略與技術中,流動人口已納入結核病發病監測的重點人群[8]。何謂人口流動則無嚴格定義,目前,有“人口移動”“遷移人口或移民”“流動人口”等內涵相近外延有別的類似概念[2]。與此同時,我國對于如何界定流動人口,也存在觀念不斷變化、人口管理部門與各行各業的管理部門不一致等問題,如流動空間、流動時間等。在本文中,我們采用“流動人口”這一概念,并依照結核病歸口管理模式與行業習慣,將基本流動空間單元設置為廣州市劃行政區、流動時間設置為6個月。我們的分析結果顯示,2018—2022年廣州市越秀區流動人口肺結核報告發病率中位數為2020年的71.1/10萬(表1),大大高于50/10萬的全國水平[9],也高于廣州市 2008—2018年67.58/10萬[10]的總體水平,如何努力降低流動人口結核病流行疫情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從表1我們還可看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暴發后2021—2022年2年間本地區肺結核報告發病率的大幅下降,正如新冠疫情對全球結核病控制的巨大沖擊一樣[11-13],應該歸因于新冠疫情的重大影響,不能客觀反映本地區流動人口結核病流行疫情的實際情況;而2020年新冠疫情對廣州地區結核控制工作影響相對較小,且在此期間進行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地區人口學資料甚為準確,2020年肺結核報告發病率應該能夠低誤差反映真正的流行疫情。
從另一方面看,本文中就診延誤和診斷延誤發生率分別為75.30%和77.19%,遠高于本地區常住人口的30.71%和41.50%(另文發表),更高于廣州市的總體水平[14],這些病例的治療延誤(包括就診延誤和診斷延誤)不僅對其個人的身心健康和治療轉歸產生重大影響,而且他們作為結核病傳染源可導致地區結核病流行疫情不斷加重[15]。近些年,人們正在不斷努力探討如何及時在流動人口中及時發現結核病例的有效措施,如:加強對從高流行地區流出的農民工的結核病主動篩查[16]、基于社區流動人口的傳染病檢測[17]、基于新數字工具提高初級保健環境中流動人口關鍵感染的篩查率和診斷率[18]等,這些方法無疑可以提高流動人口的結核病例發現,但如何能在結核病防控實踐中落實到位則需要深入調查研究,本文分析表明源于“健康體檢”和“主動篩查”主動發現方式的病例報告百分率不足4%(表2)即為問題非常嚴重之證明。不過,結核病低流行國家對結核病控制的先進理念和有效舉措[19-21]值得我們深入借鑒;另外,前已述及新冠疫情雖然對結核病控制產生了重大沖擊,但人們也能從我國抗擊新冠大流行的成功實踐中獲得許多啟示[22]。
另外,本文還分析到流動人口肺結核的高發年齡在18~45歲年齡段,與本地區常住人口結核病高發人群在75歲以上年齡的流行情況(另文發表)不相一致,貴州省則報道在男性流動人口中15~25歲年齡組為高發人群[23]。由此看來,同區域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之間以及不同地區流動人口之間其結核病流行具有不同的人口學特點,流動人口的結核病防控工作必須因地制宜。當然,結核病高發人群數據并不能準確反映結核病發病率,但由于普遍缺乏地區性流動人口的完整人口學資料,也只能從發病人數估計流行情況,這是目前同類研究都有的缺陷,如何改進與優化設計,將是我們今后擬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
總之,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工作問題多、難度大,提高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水平是實現全球終結結核目標的重要方面,人們應努力而為。
作者貢獻聲明包婉玲:醞釀和設計試驗,采集、分析/解釋數據,起草文章;劉玉美:采集、分析/解釋數據;梁志強:分析/解釋數據,指導;劉國標:行政、技術或材料支持,指導;陳其?。盒姓⒓夹g或材料支持;杜雨華:指導,支持性貢獻;吳桂鋒、雷宇:統計分析,支持性貢獻;李華:指導;劉志輝:醞釀和設計試驗,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