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然 郭春娜
開封市兒童醫院病理科,開封 475000
腎小球疾病是兒童時期常見病和多發病,雖然部分患兒可實現治愈,但部分患兒可能會因年齡增長導致病情反復、遷延,甚至發展為嚴重腎功能不全、腎功能衰竭等[1]。腎小球疾病包括原發性、繼發性和遺傳性疾病,其中原發性發生率較高[2]。近年研究發現,兒童腎臟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威脅著患兒生命安全[3-4]。腎小球疾病臨床表現復雜、疾病輕重不一、病程較長,部分疾病臨床表現也相似,給臨床診斷帶來一定的難度[5]。目前,經皮腎穿刺活檢術是獲得腎臟病理的有效方法,也是了解腎臟病變性質的主要方法[6]。為此,筆者收集開封市兒童醫院35例腎穿刺活檢患兒,并對其臨床及病理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開封市兒童醫院2019年1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35例經皮腎穿刺活檢術的腎小球疾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 24例(68.57%),女 11例(31.43%);年齡 1~18(8.25±3.30)歲;嬰幼兒期(<3歲)2例(5.71%),學齡前期(3~<7歲)4例(11.43%),學齡期(7~<13歲)19例(54.29%),青春期(13~18歲)10例(28.57%)。納入:均無禁忌證,且符合腎穿刺指征;為首次進行腎活檢;均伴有不同程度腎臟損傷、不伴或伴有腎小球濾過率降低≥3個月;既往無家族腎臟病史;患兒監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排除:病理診斷不明、腎活檢光鏡下腎小球<5個;慢性腎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過度肥胖(體質量指數>30 kg/m2);嚴重貧血。
2.1.準備工作 患兒術前均進行談話、溝通,監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術前給予床上大小便、呼吸訓練練習。術前3 d停用抗凝藥物,并檢測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尿常規、腎臟彩超等,評估腎臟受累情況。
2.2.穿刺方法 患兒取俯臥位,暴露穿刺部位,并進行常規麻醉。經HITACHI Avius彩色超聲診斷儀(日立公司)進行探測定位,選擇右腎下側背部作為穿刺點,常規消毒后,采用穿刺活檢針沿引導線刺入皮下、肌肉、腎包膜,腎穿刺針尖到腎實質2 cm處,立即按下活檢槍扳機獲取腎組織,取患兒腎組織樣本。術后給予常規止血,并采用抗菌藥物治療,術后建議患兒絕對臥床24 h,術后3 d內不下床,實時監測血壓、心率等。
2.3.病理檢查 光鏡檢查:使用10%甲醛固定腎活檢組織,石蠟包埋切片,并用蘇木精-伊紅染色、過碘酸六胺銀染色等處理。免疫熒光:采用切片3 μm直接行免疫熒光染色,分別觀察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3、C4、C1q、Fib,可疑乙肝相關性腎炎可觀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電鏡檢查:經光鏡、免疫熒光檢測存在特殊成分造成的腎臟損傷,腎穿刺標本需經冷戊二醛固定后用電鏡檢查。
參照《腎活檢病理診斷標準指導意見》[7],并結合臨床癥狀、病史及實驗室檢測結果等,將腎小球疾病分為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膜性腎病、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微小病變性腎小球腎炎、IgM腎病、IgA腎病等)和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狼瘡性腎炎、紫癜性腎炎、乙肝病毒相關性腎病等)。
參考文獻[8],并結合專家意見設計調查問卷,確認最終調查內容,包括調查告知、調查方法、知情同意、患兒一般資料、父母職業、家庭月收入等,并調查患兒對經皮腎穿刺活檢術了解情況、滿意度等。主要由2名資深護士、2名兒科護士開展,并向患兒監護人講解本次調查的目的和意義,獲得監護人同意,可進行問卷調查。
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無穿刺失敗出現,成功率為100%。光鏡下觀察可見腎小球均維持在10個左右,標準合格率99.60%,每個患兒腎穿刺均進行3次左右,腎穿刺后所有患兒均觀察鏡下血尿情況,1例患者肉眼可觀察到血尿出現,無嚴重并發癥發生。
原發性腎小球疾病27例(77.14%),其中IgA腎病占比較多(31.43%),其次為膜性腎病(17.14%);繼發性腎小球疾病8例(22.86%),尤以狼瘡性腎炎占比較多(14.29%),本研究中未發現遺傳性腎小球疾病。見表1。

表1 35例腎小球疾病患兒腎穿刺病因病理分析
35例患兒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男性19例(70.37%),女性8例(29.63%),男女比為2.38∶1.00;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男性5例(62.50%),女性3例(37.50%),男女比為1.67∶1.00;原發性腎小球疾病有17例發生在學齡期(62.96%),其次為青春期6例(22.22%),繼發性腎小球疾病有4例發生在青春期(50.00%)。
本研究共發出35份調查問卷,回收率為100%。患兒及監護人對腎穿刺活檢相關知識信息獲取均來自醫護人員(85.71%),多數患兒對腎穿刺活檢感到滿意(88.57%),患兒在檢查過程中對腎穿刺活檢顧慮較多。見表2。

表2 35例腎小球疾病患兒對腎穿刺活檢技術接受度調查情況
腎小球疾病是兒童腎臟疾病常見病因,據報道顯示,全球范圍內兒童腎臟疾病發病率為5%~14%[9-10]。由于腎小球疾病類型較多,臨床表現多樣,如果只通過臨床特征、實驗室指標診斷,還存在一定局限性,不利患兒治療、預期預后[10-11]。腎穿刺活檢是了解腎臟疾病病理診斷的唯一途徑,有助于早期明確患兒病情,對患兒指導治療、評估治療效果及判斷預后具有重要作用[12-13]。經皮腎穿刺活檢術是臨床上檢查腎臟疾病的主要手段,具有較高安全性、可靠性,可作為腎臟疾病檢查的“金標準”,通過超聲引導,進行經皮腎穿刺活檢,可直觀地觀察患兒腎小球、腎小管等病理情況[14-16]。
經皮腎穿刺活檢術是一種有創檢查術,需操作醫師技術熟練,全程還需患兒配合,部分患兒實施起來較為困難,尤其年齡較小患兒[17]。本研究中35例腎穿刺活檢患兒平均取材3次,均穿刺成功,成功率為100%。同時,本研究經過病理分析發現,原發性腎小球疾病27例(77.14%),其中IgA腎病占比較多,這與黃春琳等[18]報道一致,表明原發性腎小球疾病是兒科常見腎臟疾病的。微小病變性腎病是常見的腎小球疾病,其次IgA腎病,分析原因可能與樣本量、年齡組成、腎穿刺篩選條件等不同有關[19-21]。本研究中繼發性腎小球疾病8例(占22.86%),尤以狼瘡性腎炎為主,且未發現遺傳性腎小球疾病。
從患兒年齡、性別方面分析發現,本研究中腎穿刺活檢中男24例、女11例,比例為2.19∶1.00,其中學齡期7~12歲占比較多,高春林等[22]報道發現兒童活檢資料男女比例為1.79∶1.00,其中14~18歲占比超過50%。考慮原因可能是因為不同疾病類型、納入腎活檢條件、樣本量、不同區域等有關。在年齡、性別與腎病病理關系中發現,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男女比為2.38∶1.00;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男女比為1.67∶1.00;其中原發性腎小球疾病主要發生在學齡期,其次為青春期,而繼發性腎小球疾病主要發生在青春期。在兒童腎臟病中男性更容易患腎小球疾病,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多發生在學齡期,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發多發生在青春期,考慮可能是因為腎臟疾病發病特點、本研究樣本量偏少有關。下一步本研究將擴充樣本量、研究年限,對本研究結果進行驗證。
經皮腎穿刺活檢術是一種創傷手術,患兒及監護人對此缺乏了解,需要從醫護人員處獲取相關知識。本研究問卷調查發現,患兒及監護人對腎穿刺活檢相關知識信息獲取均來自醫護人員(85.71%),多數患兒對腎穿刺活檢感到滿意(88.57%),可見,醫護人員在普及醫療知識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此外,患兒在檢查過程中對腎穿刺活檢顧慮較多,可能與患兒年齡小、無法準確描述個人情感、不熟悉腎穿刺活檢術等有關。腎活檢穿刺技術要求較高,臨床可增加醫師培訓機會,提高患兒對醫生的信任,從而提高患兒接受度。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35例腎穿刺患兒病理進行總結,發現腎穿刺成功率較高,接受度高。由于兒童腎臟疾病復雜多樣,本研究樣本量不足,結果存在一定偏倚性,下一步可擴大樣本量、研究年限進行研究。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