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派,韓巖



[摘要]目的:調查分析社交媒體中整形美容相關3D圖像應用的現況及特征,為進一步推廣應用該技術提供參考。方法:搜集2011年9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新浪微博中整形美容相關3D圖像應用的內容,對微博數量、用戶類型、媒體形式、內容類型及發布目的等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總結其規律和特征。結果:共納入221條微博,發布最多的用戶類型是醫生(38.9%);媒體形式以圖片(49.8%)和視頻(42.1%)為主;模擬前后效果對比(55.6%)和模擬過程展示(33.3%)的內容占多數;發布目的中醫生用戶以就醫者教育(51.2%)及個人宣傳(32.5%)為主,而醫療美容機構則集中在商業推廣(78.2%),兩者目的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1)。結論:社交媒體平臺中整形美容相關3D圖像應用內容的數量正逐漸增加,且內容向更加專業嚴謹,形式易于理解的方向發展,3D圖像技術在整形美容中應用可通過社交媒體宣傳推廣。
[關鍵詞]3D圖像;整形外科;美容外科;虛擬手術設計;社交媒體
[中圖分類號]R62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8-6455(2023)04-0030-04
A Survey of 3D Image Applications Related to Plastic Surgery in Social Media
LIU Pai,HAN Yan
(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First Medical Center,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85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lastic surgery-related 3D image applications in social media,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Methods? The content of plastic and aesthetic related 3D image applications in Sina Weibo from September 2011 to December 2021 was collected,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summarize the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mber of microblogs,user types,media forms,content types and posting purposes. Results? A total of 221 microblogs were included,and the most published user type was doctors (38.9%); media formats were dominated by images (49.8%) and videos (42.1%); comparing before and after simulation effects (55.6%) and simulation process demonstration (33.3%) contents were the majority; the purpose of publication was patient education (51.2%) and personal promotion (32.5%),the purpose of posting was mainly patient education (51.2%) and personal promotion (32.5%) among physician users,while medical aesthetic organizations focused on commercial promotion (78.2%),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purpos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001). Conclusion? The number of 3D image application content related to plastic surgery i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in the direction of more professional and rigorous content and easy to understand form,and social media can be used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3D image technology in plastic surgery.
Key words: 3D images; plastic surgery; aesthetic surgery; virtual surgery design; social media
近年來,3D圖像技術在整形美容外科領域為醫患溝通、美學設計等提供了新的途徑,整形外科醫師利用3D圖像技術在隆鼻、頜面、隆乳及面部年輕化等方面開展應用[1-3]。而以就醫者為代表的公眾對整形美容相關的3D圖像應用的了解程度對于推廣該技術有重要意義,Fan等[4]研究發現,社交媒體是就醫者獲取感興趣信息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們調研了新浪微博中有關整形美容3D圖像應用的微博數量、用戶類型、媒體形式、內容、目的及所用的設備或軟件等多方面的資料,為這一技術的推廣和改進提供參考。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搜索:在新浪微博中搜索以“3D模擬整形”、“3D模擬注射”、“3D模擬隆鼻”、“3D模擬下頜”、“3D模擬隆乳”、“三維模擬整形”等為關鍵詞的相關微博,設置時間為2011年9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菜單設置“實時”,使搜索結果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納入標準:內容為整形美容相關的3D圖像技術應用。排除標準:重復發布或轉發的相同內容;口腔學科相關內容;只有文字提及的單純廣告;其他與整形美容不相關的3D圖像內容等。
1.2 資料整理方法:統計分析整形美容相關3D圖像應用微博的發布時間、發布用戶類型、內容類型、發布目的和其使用的軟硬件等,具體如下。
1.2.1 用戶類型統計:微博認證為醫生的微博歸類為醫生用戶;微博認證為醫療美容機構或者個人用戶,但其身份認證說明是醫療美容機構的微博,歸類為醫療美容機構用戶;關注者數量超過1萬的關鍵意見領袖或“網紅”,歸類為關鍵意見領袖用戶;認證為3D圖像模擬設備或軟件的開發廠商官方微博的微博,歸類為廠家用戶;其他包括本身不提供醫療美容服務的線上問診咨詢平臺用戶、介紹國內外整形美容機構及醫生的中介用戶和傳統媒體用戶等。見圖1。
1.2.2 微博內容統計:對3D圖像模擬設備或軟件的功能和使用場景進行介紹與評價的微博,歸類為功能介紹或評價;應用3D圖像模擬進行美學評估及治療計劃過程演示的微博,歸類為模擬過程演示;展示模擬效果或與治療后真實情況對比的微博,歸類為模擬前后效果演示。見圖2。
1.2.3 發布微博的目的統計:看到微博后,使就醫者增加對3D圖像模擬技術或所感興趣內容的理解或知識等的微博歸類為就醫者教育;表示發布者正在使用此技術以突出個人特點,引導問診面診的微博歸類為個人宣傳;使用明顯的商業化宣傳詞匯的微博、提及機構名稱或產品名稱的微博、表示有利于提高效果滿意度的微博及未詳細介紹3D圖像模擬技術的微博歸類為商業宣傳。見圖3。
1.2.4 微博中提及的3D圖像設備統計:記錄微博內容中所使用的3D成像設備或軟件,未明確說明的微博,根據其發布的圖片或視頻判斷。
1.3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24.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整形美容相關3D圖像應用微博數量:搜索后共納入487條微博,按排除標準篩選后共計221條,按時間順序排列后可見相關微博的總數呈現出4年左右的周期性變化,并在近2年明顯增加。見表1。
2.2 整形美容相關3D圖像應用用戶類型:發布數量占比前三位的用戶類型是醫生(38.9%)、醫療美容機構(24.9%)及關鍵意見領袖(16.7%)。2012年-2014年主要用戶類型由廠家(44.5%)轉變為醫美機構(33.3%)和關鍵意見領袖(20.8%),期間用戶類型構成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015年較2014年醫生用戶占比增加(44.5%),而醫美機構(22.2%)占比減少,期間用戶類型構成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此之后用戶構成比保持穩定,用戶類型構成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4。
2.3 整形美容相關3D圖像應用媒體形式:2011年-2021年,相關微博的媒體形式以圖片(49.8%)和視頻(42.1%)占多數。變化趨勢上,2011-2014年以圖片為主(55.6%~83.3%),期間媒體形式構成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015-2021年,短視頻的占比持續增加(22.2%~86.7%),媒體形式構成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5。
2.4 整形美容相關3D圖像應用微博內容:2011年-2014年,功能介紹(對設備、軟件以及3D圖像模擬技術應用評價等科普性質內容)的微博占比較高(58%~100%);2015年,模擬前后效果對比(55.6%)和模擬過程展示(33.3%)的內容占據了多數,不同類型內容微博構成比相較2014年變化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后構成比的年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6。醫生發布的內容以模擬過程展示(51.2%)及模擬前后效果對比(33.7%)為主;醫療美容機構發布的內容中,模擬過程展示(38.2%)占比較醫生用戶低,兩種用戶發布內容的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關鍵意見領袖與醫生所發布內容的構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7。
2.5 整形美容相關3D圖像應用提及的整形美容治療:提及數量占比前三的整形美容治療依次是鼻整形(42.5%)、頜面整形(22.2%)及隆乳(16.3%),還有9.1%的微博沒有提及具體應用。
2.6 整形美容相關3D圖像應用提及的設備或軟件:41.8%的微博中并未明確提及或無法分辨所使用的設備或軟件,其余微博中共提及16種3D圖像模擬設備或軟件,占比前3位的依次是Crisalix3D(10%)、Inova3D(10%)和Vectra(8.6%)。
2.7 整形美容相關3D圖像應用發布目的:發布微博的目的中,商業推廣占48.9%,就醫者教育占38%,個人宣傳占13.1%;不同用戶發布微博目的的構成存在差異:醫生用戶中,以就醫者教育(51.2%)及個人宣傳(32.5%)目的為主,而醫療美容機構的目的則集中在商業推廣(78.2%),兩者目的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1);關鍵意見領袖發布的微博中,就醫者教育的占比(37.8%)相較于醫療美容機構(21.8%)更高,兩者目的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關鍵意見領袖與中介機構目的構成比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8。
3? 討論
應用3D圖像進行整形美容治療前的評估設計是近年數字化技術應用的一種,以立體圖像反映面部形態可以直觀地進行評估,輔助手術設計,增進醫患溝通[5-6],既可以提高就醫者滿意度,也有助于醫生總結經驗,發現規律。而社交媒體是當今人們獲取、分享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通過觀察分析其中的相關信息可以反映整形美容相關3D圖像技術的應用特點和公眾認知。新浪微博是國內使用率最高的開放式社交媒體,通過分析整形美容相關3D圖像技術的微博可以發現,雖其數量不及其他內容,但每4年左右就會出現傳播的高峰,并在近年逐漸增加,這種波浪式發展的規律在新技術應用中比較常見[7],新技術可以給某一類問題帶來更好的解決方法,早期宣傳推廣會呈現快速增長,隨著應用擴大,逐漸出現不足,宣傳上會有所減少,而在技術改進后,宣傳數量則會再次增長[8]。
出于對更具體、更直觀的美學評估和治療計劃工具的需要,醫生是3D圖像技術最主要、最直接的應用者,有主觀動力將其分享推廣,以使就醫者更加準確的理解所感興趣的治療過程、效果和局限,進而提高其接受治療的意愿和滿意度。而醫療美容機構出于提供更優質服務,提高業務量的目的同樣有意愿推動使用新技術。關鍵意見領袖或“網紅”是社交媒體的信息傳播節點,其關注者群體越大,影響力越大。3D圖像模擬帶有明顯的數字化新技術特點,能夠吸引注意力,增加關注,因此關鍵意見領袖也是發布此類微博的主要用戶類型之一。
隨著網絡傳輸速度升級和個人移動終端的普及,社交媒體的形式向著承載傳遞更大量、更多維度信息、更易于理解的方向演進[9],整形美容相關3D圖像應用的微博媒體形式由文字、圖片逐漸向短視頻的過渡正是這一趨勢的體現,這是因為在推廣側重外觀效果的整形美容治療時,文字閱讀較難被理解接受,圖片或視頻則更能體現3D圖像模擬的過程和細節。內容從早期的功能介紹,轉換到更加具體直觀的模擬過程演示和模擬前后對比,可使就醫者增進對3D圖像技術使用場景的理解,進而更進一步理解所感興趣的整形美容治療的效果和局限。內容中提及較多的,如鼻整形、頜面整形以及隆乳等,都是效果較為顯著的輪廓變化,這與3D圖像技術當前的發展階段相符合。圖像的精度和模擬的工具尚不能完整準確體現對眼整形等細微形態或動態改變[10]。鼻整形成為最為常見內容既是由于鼻整形的風靡,也是因為鼻部外形中以骨和軟骨為主,3D圖像的效果可更加接近術后的實際結果[11]。在頜面外科利用3D圖像模擬進行術前設計、打印手術導板,在臨床上已有較為成熟的應用[12],其相關微博數量的增加,反映出由臨床應用向擴大就醫者認知的信息傳播規律。
在調查分析的微博中,未提及所使用的設備或軟件的微博占多數,這是因為相較于使用的設備或軟件,就醫者更加關注的是模擬的效果如何,而在線的3D圖像模擬軟件可以提供超鏈接,使就醫者隨時隨地觀看自己的模擬圖像,更加適合社交媒體的宣傳[13]。發布目的方面,個人宣傳的增加說明醫生群體出現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個人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IP)宣傳的新特點[14],而且通過社交媒體還可以獲取并分析就醫者對3D圖像技術的關注點[15]。
整形美容相關3D圖像應用的內容通過社交媒體傳播也存在一些局限,相較熱門項目科普、在線問診或前后對比照等,這一部分內容還較少,且發布用戶集中度較高。部分用戶發布的圖片和視頻并不完整,存在信息缺失。
綜上,在社交媒體平臺中,整形美容相關3D圖像應用內容的數量正逐漸增加,并呈現出精細分化趨勢,朝著內容更加專業嚴謹,形式易于理解的方向發展,隨著臨床應用的不斷成熟,整形醫生可以利用社交媒體更高效、更大范圍宣傳應用3D圖像技術,以改善就醫者就診體驗,提高治療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潘思妲,吳穎之,穆雄錚,等.三維模擬手術設計在下頜角截骨整形術前溝通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20,31(8):458-461.
[2]Kantor J.Software-based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imaging and scanning in plastic surgery[J].Plast Reconstr Surg,2018,141(2):321e-322e.
[3]Park K E,Pourtaheri N,Maniskas S,et al.Aesthetic rhinoplasty:technique,3-dimensional simulation,and outcome assessment[J].Aesthet Surg J Open Forum,2021,3(1):1-4.
[4]Fan K L,Graziano F,Economides J M,et al.The public's preferences?on plastic surgery social media engagement and professionalism: demystifying the impact of demographics[J].Plast Reconstr Surg,2019,143(2):619-630.
[5]Hong E M,Hakimi A A,Ho D,et al.Evaluating open source software for 3D imaging and morphing in cosme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J].Laryngoscope,2021,131(2):299-303.
[6]李俊,李倩,嚴道南.三維模擬與重建技術在整形外科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3):1866-1868.
[7]Economides J M,Fan K L,Pittman T A.An analysis of plastic surgeons? social media use and perceptions[J].Aesthet Surg J,2019,39(7):794-802.
[8]Hong J P.Innovation in plastic surgery-why and how?[J].Arch Plast?Surg,2021,48(5):471-472.
[9]于朝暉.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網信軍民融合,2020.
[10]Miranda R E,Matayoshi S.Vectra 3D simulation in lower eyelid blepharoplasty:how accurate is it?[J].Aesthetic Plast Surg,2021,46(3):1241-1250.
[11]常勁遠,王先成,孫揚.術前三維模擬對鼻綜合手術效果評價的影響[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21,37(11):1256-1259.
[12]劉敏,徐正茂,王琳琳.3D打印技術模型在頜面部缺損修復手術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美容醫學,2021,296(8):156-158.
[13]Topsakal O,Akba? M,Smith B S,et al.Evaluating the agreement and reliability of a web-based facial analysis tool for rhinoplasty[J].Int J Comput Assist Radiol Surg,2021,16(8):1381-1391.
[14]Cho M J,Furnas H J,Rohrich R J.A primer on social media use by young plastic surgeons[J].Plast Reconstr Surg,2019,143(5):1533-1539.
[15]Chopan M,Sayadi L,Clark E M,et al.Plastic surgery and social media:examining perceptions[J].Plast Reconstr Surg,2019,143(4):1259-1265.
[收稿日期]2022-02-23
本文引用格式:劉派,韓巖.社交媒體中整形美容相關3D圖像應用的現況調查[J].中國美容醫學,2023,32(4):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