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蓓紅

旅途勞頓易引起胃腸不適及胃腸功能下降,再加之飲食上的不適應,所以剛到一個新的地方容易水土不服。可以先吃點易于消化的食物,一方面對胃腸的刺激小,另一方面能夠使腸胃慢慢適應當地的飲食。
外出旅游要注意飲食安全,防止“病從口入”。確保飲食清潔衛生,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不吃流動小攤販出售的食品,特別注意不要食用生的或半生海水產品。
注意食物和原材料分開包裝,保證食品新鮮安全;自帶熟食應當餐吃完,不要食用隔餐、隔夜的肉制品和鹵制品;野外加工食品時要生熟分開、燒熟煮透、盡快食用。
在外聚餐或家庭聚會時,一旦出現腹痛、腹瀉或頭暈、頭痛等癥狀不要緊張,要立即到附近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春夏季節,手足口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手足口病是一種季節性較強的疾病,手足口病在幼托機構中多發,患者和隱性感染者都是手足口病的傳染源。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觸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環境而感染。發病主要以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皮膚黏膜的皮疹、皰疹、潰瘍為典型表現。預防手足口病,關鍵在于注意幼兒個人、家長和幼托機構的衛生。當家長發現幼兒異常時,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并及時報告學校。此外,還要加強幼托機構的晨檢制度,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體溫的變化,提前發現和隔離患兒。做好幼托機構日常性消毒隔離措施,加強教室、居室等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新鮮。培養幼兒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等。
4月~10月是蜱蟲活動高峰期,蜱叮咬人后可引起過敏、潰瘍或發炎等直接危害,一般癥狀均較輕微。蜱蟲也會傳播疾病,目前已知的蜱蟲可以傳播的疾病如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給人類健康帶來很大危害。因此,市民在郊游爬山等戶外活動時要做好個人防護。進入林區或野外,穿長袖衣服;扎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里;穿淺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無蜱蟲附著;針織衣物表面應當盡量光滑,這樣蜱蟲不易黏附;不要穿涼鞋;盡量避免在低矮灌木叢處逗留,如茶園等。
如果發現被蜱蟲叮咬,千萬不可生拉硬拽、強行拔除,也不能用手指將其捏碎,否則,可能會將蜱蟲的頭部留在皮膚里,造成更大的傷害。建議及時前往醫院處理。

取出蟲體后,一般建議觀察身體狀況兩周。若出現發熱、腹瀉等不適癥狀,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蜱蟲叮咬史。
另外,除蜱蟲外,游玩時還要警惕蜈蚣等毒蟲、蛇類咬傷。

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我國每年約有100萬人的死亡與吸煙有關,相當于每分鐘約有兩人死于吸煙相關疾病,其中有一半人在35~64歲之間死亡,吸煙是心腦血管疾病、癌癥和肺氣腫等非傳染性疾病的重要誘因,吸煙者更易感染結核病和肺炎等傳染性疾病。同時,二手煙對被動吸煙者的危害一點也不比主動吸煙者輕,二手煙草煙霧中含有數百種對人體有害的成分,其中至少含有69 種致癌物。室內全面無煙是免受二手煙危害的最有效方法。
吸煙和被動吸煙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呼吁廣大煙民珍惜生命,及早戒煙。
編輯/胡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