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翠珍 米玉倩
談及體檢,首先想到的就是“抽血”和“血檢”。但是,在體檢前,有些人提前一天吃得很飽;有些人保持饑餓去醫院喝飲料;也有些人為了體檢,刻意改變作息時間;還有些人為了保證血液循環通暢,體檢前大量喝水……其實,這些做法都會影響體檢血檢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并不科學。
那么,我們該怎么做呢?下面,就來和您聊一聊,有關體檢抽血的那些小事兒。
當前多數體檢項目都需要空腹進行,那什么是“空腹”,為什么血檢前要空腹,空腹期間是否能喝水?
所謂“空腹”,泛指胃里空空的狀態。常見混合食物的胃排空時間為4~6 小時,臨床上建議的“空腹”為8 小時及以上無熱量攝入,但“饑餓”狀態也會對血檢結果造成影響。因此,我們建議的空腹狀態的最佳禁食時間為8~12 小時,一般不超過16小時。
血檢前需保持空腹是因為檢測項目中血糖、血脂、肝功能、腎功能及血液黏度等會因短期進食和消化造成結果顯著差異,并影響其他檢測項目結果,進而干擾診斷的準確性。
至于體檢前能不能喝水?答案是:腎功能正常的人體檢前可適量喝水(200 毫升以內),一般不會造成某項檢驗結果異常。但大量飲水(超500毫升)會促進膽囊排空,影響彩超觀察膽囊,是不建議的。

部分體檢者患有一些需要常年規律服藥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若貿然停藥或推遲服藥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嚴重時甚至會有生命危險。這種情況下,應繼續規律服藥,但在體檢前需及時告知體檢醫生近期服藥情況,以便檢測結果偏離正常值時有所參考。
如果服用的是非慢性病必須藥物,如抗生素、維生素C、減肥藥或避孕藥等,建議酌情停藥2~3 天后再接受抽血體檢。因為藥品的服用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體檢項目結果的準確性。如體檢抽血前服用的維生素C,因其在體內消化和吸收過程中產生還原性,會干擾基于“氧化還原反應”檢測原理的項目,造成項目檢測結果不穩定。
不少年輕人有運動和健身習慣,但是體檢前是否可以進行劇烈運動呢?答案是不建議。此外,還應避免體檢抽血前較大情緒波動。劇烈運動和較大的情緒波動需要更多血液供能,供能過程產生大量的代謝產物,進一步引起機體的血糖、非酯化脂肪酸、肌紅蛋白、肌酸激酶和激素等代謝與內分泌檢測異常。
因此,建議體檢前48 小時內,應暫停劇烈運動,并避免較大的情緒波動,檢查前一天晚上要保持正常睡眠狀態,體檢抽血前1 個小時內應保持心緒穩定平和的狀態,也不要進行過多活動。

愛美的女士可能會問,為什么不建議在體檢抽血期間化妝?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化妝品中存在能干擾如血糖、血脂及內分泌功能等生化指標的化學成分,以皮膚吸收等方式引入血液中,并對檢測結果造成干擾,如保濕產品、防曬霜和皮膚清潔產品中對羥基苯甲酸酯、鄰苯二甲酸酯類、雙酚A、香精、乙二醇醚、環硅氧烷和苯甲酮等成分。其次,過度的面部化妝如面部彩妝、口紅、指甲油等,會影響體檢醫生的觀察和判斷,尤其在做涉及面部皮膚的檢查項目,應提前將面部清潔干凈。此外,個別有整形史的女士也應主動告知相關體檢醫生,避免誤診。
在月經期、妊娠期等生理狀況下,女性血液中的雌激素分泌水平會出現較大改變,會對體檢項目中的婦科檢查、血常規檢查、肝功能檢查結果造成影響。所以,如果是非必須的抽血化驗,建議更換預約體檢時間,如月經干凈3 天后。若體檢涉及乳腺紅外線檢查,建議時間安排在月經干凈7天以后。若要進行卵泡初期的性激素等指標檢測,應選擇月經第3 天的時候進行采血。
嬰幼兒(本文指3 歲以下)因其發育程度與成年人區別較大,不可照搬成年人的空腹標準。如嬰幼兒在體檢中涉及血常規檢測時,其目的一般是觀察嬰幼兒營養狀況及是否存在貧血,一般可不空腹,若檢測結果提示貧血,應及時調整喂養方式及營養搭配。當然,如果體檢項目中涉及肝臟、腎臟功能檢查,還是需要保持檢測前空腹狀態,以免肝臟功能中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等指標因進食而影響體檢醫生的客觀判斷,但空腹時間可酌情縮短,如6 個月的嬰兒保持體檢前2~3小時不進食即可。
體檢抽完血后,針眼處的皮膚常會留有一個小創口,體檢醫生通常會建議使用棉簽或止血貼按壓止血3 分鐘,但因每個人的體質和出血量差異,一般無需超過15 分鐘。完成抽血后,若出現局部皮下淤血屬正常現象,淤血會在數小時內會被機體自行吸收,無需過度擔心。若24 小時內出現出血皮膚局部嚴重腫脹,可在局部進行冷敷消腫處理。此外,在抽血的創口完全恢復前,建議不要揉搓針眼,不要洗澡或游泳,以免造成創口感染。如果出現了其他不良反應不知如何處理時,應及時就醫。
體檢抽血是否會引起貧血?抽血后應如何恢復?
首先,抽血檢查不會導致貧血。體檢中單常規血液檢查項目的所需血量為2~3 毫升,而一個成人體重(按50 公斤計算)血液約占體重的7%~8%,即3500 毫升~4000 毫升,所以,即使檢查5 個抽血項目,用量也可忽略不計。此外,人體中紅細胞壽命時長約為120天,白細胞和血小板壽命一般不超過10 天,即正常人在3~4 個月會自行完成全部血液換新。因此,體檢抽血不僅不會引起貧血,適度放血還能減輕身體新陳代謝壓力,刺激骨髓造血。
雖然體檢抽血不會貧血,但部分身體偏弱人群,在完成抽血后可適當休養調整。根據“三分治,七分養”的中醫理論,“養”的重點是保持情緒穩定、飲食均衡、睡眠充足、適當鍛煉,使身體達到最佳狀態。飲食層面,可部分借鑒獻血后飲食推薦,適當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豬血、羊血、紫菜、黑木耳、香菇、大棗等)、優質蛋白質(如雞蛋、新鮮的牛奶、新鮮魚類、肉類、羊肉、牛肉等),以及綠葉蔬菜(如芹菜、菠菜、韭菜等)即可。
編輯/孫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