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調查研究河北省公共圖書館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現狀,發現其存在服務配套措施實操性不強、服務形式單一、基層服務缺乏創新應用等問題。由此提出公共圖書館應對以上問題的具體措施:建立健全社會化合作的市場機制;以購買服務形式提高基層服務能力;整合集聚創新資源及服務品牌;建立讀者行為數據分析智慧管理系統;強化專業人才培養;建立監管和評價機制;制訂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實施標準。
【關? 鍵? 詞】公共圖書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
【作者單位】田靜,河北省圖書館。
【基金項目】2018年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建設河北文化云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研究”(HB18TQ010)
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230.7【文獻標識碼】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05.014
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是公共圖書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圖書館服務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經過20余年的發展建設,公共圖書館在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模式的實踐中不斷改進創新。深入了解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現狀,能夠為今后開展相關研究的基礎及相關政策制訂提供依據。已有研究多從單一的理論角度對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進行評價,缺乏圖書館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現狀角度的實證分析。對此,文章通過調查河北省各級公共圖書館的實際服務情況、存在問題及原因等,提出相應對策,為公共圖書館提升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水平提供參考。
一、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情況調查
1.調查問卷設計
本研究的調查時間范圍為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5月30日,采用全樣本調查的方式,針對河北省公共圖書館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情況,從服務渠道、資源使用、服務滿意度、從業人員配置等,以選擇問答的形式面向河北省各級公共圖書館展開調查。
2.調查對象分布
由《中國統計年鑒2021》可知,河北省共有公共圖書館176個,省級圖書館1個,地市級圖書館11個,縣級圖書館164個。本次調查向176位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數字文化從業人員發放問卷。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公共數字文化的服務渠道
(1)網站
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建設網站,利用數字資源開展服務成為必然趨勢。以河北省圖書館網站欄目設置為例,讀者可以通過遠程訪問,檢索館藏文獻、瀏覽數字資源、了解借閱規則、進行網上咨詢等,這些功能基本滿足了讀者需求,彌補了傳統圖書館功能單一的不足。
調查顯示,河北省公共圖書館中,建有網站并正常開展服務的圖書館有60個,其中,省級圖書館1個,地市級圖書館10個,縣級圖書館49個。未開通網站服務的主要是縣級公共圖書館,原因是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網站建設,沒有專業人員負責網站建設和維護。
(2)新媒體服務
研究團隊經匯總調查數據并在微信公眾號平臺上查證,河北省共有142個公共圖書館注冊并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其中,省級圖書館1個,地市級圖書館11個,縣級圖書館130個。與網站相比,新媒體服務成本較低,對人員技術要求不高,更適合在手機端開展服務。這些微信公眾號具備向讀者定期推送館藏信息、閱讀推廣等基本服務,有些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還可以提供在線電子書刊閱讀、數據庫使用、讀者證信息查詢修改等服務,較好地滿足了讀者需求。
與微信公眾號相比,公共圖書館使用微博的情況較少。河北省公共圖書館中,在新浪微博開通賬戶的有省級圖書館1個,地市級圖書館6個;開通APP客戶端的有省級圖書館1個,地市級圖書館6個,縣級圖書館33個。APP的功能強大,服務定位準確,但后續運營需要具備較強的研發能力和持續不斷的維護。
近兩年,短視頻自媒體平臺成為公共圖書館推廣宣傳的渠道之一,相關服務以圖書薦讀、閱讀活動宣傳為主。有學者提出,部分公共圖書館抖音短視頻服務存在賬號開通率不高、運營管理不規范、內容寬泛、定位模糊、過度娛樂化等問題[2]。一些基層公共圖書館開通的以內容創作為主的短視頻賬號在活躍度、視頻質量方面更是有待提高。
(3)電子閱讀設備
河北省圖書館及大部分市級圖書館、有條件的縣級公共圖書館除了采用“兩微一端”的新媒體服務模式,還利用其他電子設備開展服務,在不同地區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在館區內開設多媒體閱覽室、公共數字文化體驗區,購置電子觸屏閱讀機、電子書閱讀器等,為到館讀者提供數字閱讀服務。
(4)公共數字文化工程
“十二五”期間,通過開展國家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河北省公共圖書館形成了互聯網、電子政務網、衛星網、IPTV、移動硬盤、光盤等多種形式相輔相成的綜合服務網絡體系,服務傳輸模式基本成熟、穩定。“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公共圖書館在全省建設公共數字文化基層服務點,為鄉鎮村按不同標準配置公共文化一體機、中國文化網絡電視服務終端、平板電腦、攝像機等設備,對原有鄉鎮綜合文化站、街道(社區)文化中心公共電子閱覽室進行升級。河北省從2013年開始加入國家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建設,2016年全省12個市級圖書館全部加入該工程,之后縣級圖書館也陸續加入。
2.服務開展情況
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基本具備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能力,能夠為讀者提供不同內容和形式的數字資源,實現了數字文化資源的加載、更新,使基層群眾通過數字智能終端更加方便地獲取數字文化資源。
經調查,河北省有64.2%的公共圖書館能夠定期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其中,互動體驗和贈送免費數字資源是最受讀者歡迎的兩種服務形式,數值占比均為55.9%;同樣受讀者歡迎的是網絡線上活動和小型讀者活動,數值占比均為44.7%。部分公共圖書館無法定期開展此類服務,原因有:第一,缺乏資金支持,數值占比54.1%;第二,缺乏專業人員,數值占比42.2%;第三,缺乏數字資源,數值占比33%(本調查為多選題,故數值相加不為100%)。
3.從業館員情況
圖書館各項服務均離不開高素質的從業館員。館員除了要具備圖書館專業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互聯網信息技術,擁有創新意識,善于運用前沿技術開展服務。經調研,河北全省的公共圖書館中,固定從事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與服務的館員的公共圖書館只有59個,大部分縣級公共圖書館的此項工作由館員兼職負責。此外,館員老齡化情況普遍,多數館員具備基本素質,但專業性不高。由于缺乏專業的圖書館人才,工作崗位設置不科學,部分館員的觀念不新、知識結構脫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有效推廣,導致公共圖書館服務缺乏活力,不能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閱讀需求。
4.服務保障
(1)國家政策支持
我國2017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和2018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都明確規定了國家、各級政府、公益性文化單位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方面的職權責任。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出臺,使得公共圖書館開展數字文化資源建設和服務等各項工作有法可依。對此,各級公共圖書館要做到有法必依,加強對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重視。
(2)地方經費支持
公共圖書館的經費主要源于政府財政投入,這與當地的經濟建設緊密關聯,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對公共文化投入不足,各項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滯后,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較低,各方面都難以得到有效保障。有的縣級圖書館還存在沒有固定館舍,無法開展圖書館業務的情況。
三、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
1.服務配套措施實操性不強
整體來看,河北省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總體框架結構為省、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全覆蓋的公共文化數字服務網絡。在政府職能部門的統籌下,省級圖書館作為建設實施單位,組織和指導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建設,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市縣級公共圖書館主要承擔地方數字文化資源建設和開展服務等工作。河北省公共圖書館通過購買服務、與社會機構開展合作的形式,在公共文化服務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靈活運用,推動城鄉居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這種形式能夠利用社會力量為讀者提供專業化、特色化的優質服務,有利于解決公共圖書館人員不足、能力較低的問題。現有問題是:配套措施實操性不強,公共圖書館在基層開展服務的訴求難以全部滿足,可選擇的服務產品不多;參與的社會力量對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缺乏深入了解,積極性不高,專業度不夠,創新能力不足,商業思維與公益性服務的理念產生分歧。
2.服務形式單一
河北省各級公共圖書館在開展服務時發現,讀者不再滿足于使用資源,更多的需求體現在互動和交流方面。對于公共圖書館定期開展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大型的宣傳推廣以及小型的讀者活動、互動體驗等最受讀者歡迎。
為讀者提供舒適的閱讀空間,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是公共圖書館基本的服務理念之一。目前公共圖書館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主要是搭建數字閱讀環境,形式較為單一。技術的迭代更新為圖書館提供了“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的多種可行性方案,公共圖書館應因地制宜,選擇適宜方案。
3.基層服務缺乏創新應用
(1)技術創新與應用
當前,公共圖書館相繼開通網站、新媒體服務,利用電子設備、無線網絡等設施構建全媒體數字服務體系,促進傳統業務與創新服務、陣地服務與網絡服務相融合,為讀者提供便捷的閱讀體驗。目前,省市級公共圖書館應用新興技術較為普遍,縣級公共圖書館的數字化還存在一定困難。
(2)服務品牌創新
近年來,河北省公共圖書館在開展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利用公共空間和城市文化打造了一些優秀的新媒體服務案例。這些服務面向以城市為中心的讀者群體,對鄉鎮村等基層地區而言借鑒意義不大,針對基層的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較少。
4.數字資源建設面臨困境
經過多年的建設,公共圖書館積累了大量的數字資源,這些數字資源一般用于公益性服務。省市級公共圖書館在購買、制作數字資源方面已具備一定的基礎和能力,部分基層公共圖書館仍然沒有能力開展地方文化資源建設。數字資源生命周期較短,隨著時間的推移,資源的存儲、管理、利用對圖書館特別是基層圖書館而言存在困難。此外,數字資源的加工標準、存儲和使用會隨著技術的更新產生新的問題,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進而導致其使用率降低。
5.從業人員結構不合理
在公共圖書館開展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中,從業人員大致分為圖書館員、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圖書館員在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館員對館藏資源結構、讀者閱讀需求、影響閱讀因素等情況都比較了解,具備專業的公共文化服務意識和素養,并掌握一定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善于運用前沿技術開展服務,但其不足之處是服務半徑具有局限性。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對國家各級政府制定的相關政策較為熟悉,但由于基層工作繁雜,一人身兼數職是常態,其無暇顧及各項工作開展的情況時有發生。公共圖書館的基層志愿者多為當地文化帶頭人,對當地開展活動有較大的帶動作用,但其服務效果與其個人素養緊密關聯。
四、公共圖書館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對策建議
1.建立健全社會化合作的市場機制
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一是培育圍繞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化合作市場氛圍,吸引優質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利用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二是建立獎勵機制,激發公共圖書館活力,發掘可推廣借鑒的社會化合作案例。
2.以購買服務的形式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公共圖書館要想做好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就應建立在工作經驗積累、科學研判和本行業發展前景正確把握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和手段,提升服務效能。公共圖書館采用購買服務的形式,向基層和邊遠地區提供高效、便捷、豐富的數字文化服務環境和資源,可以有效解決基層經費不足和人員不足的問題。購買服務可包括閱讀空間環境改善、設備設施應用、資源更新、服務人員培訓等方面,可統一配送也可按需配置,以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群體讀者的實際需求。
3.整合集聚創新資源及服務品牌
(1)做好資源產品的設計、研發和精準推送
公共圖書館應引入社會化合作,以科技創新激發活力,設計和研發新產品。一是豐富資源產品內容,提升資源產品質量,提供資源產品定制服務,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資源精準推送。二是針對讀者的喜好、使用渠道、地理位置等因素為其推送個性化消息、訂閱提醒、資源更新提醒等服務。三是在已建資源池的基礎上,繼續開展二次資源開發和整合,充分利用已建資源盤活資源庫,提高資源利用率。
(2)樹立基層服務品牌,推進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深入基層
公共圖書館應以農村和邊遠地區的讀者為重點服務對象,整合城鄉資源,消除數字鴻溝,積極開發滿足基層開展服務需求的資源產品,特別是保障偏遠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數字資源的提供與持續更新。
4.建立讀者行為數據分析智慧管理系統
公共圖書館應建立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的圖書館數字文化空間,設立讀者詢問機制,在資源購置、新技術應用、空間改造前征求讀者的意見與建議,在服務開展中期和結束后及時完成讀者滿意度調查,形成積極循環的反饋機制。此外,公共圖書館應建立開展讀者行為大數據分析的智慧管理系統,為圖書館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提供智能分析和決策依據,利用讀者畫像、知識圖譜技術為讀者提供差異化服務。在智慧服務模式構建上,公共圖書館應迎合讀者的個性化需求,根據數據分析結果為其匹配相應的數字資源。
5.強化專業人才培養
公共圖書館應注重專業人才培養。一方面,擴大培訓范圍,制訂館員和相關從業人員培訓計劃,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培訓對象要從圖書館員拓展至參與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各類從業人員,面向基層全面覆蓋,將基層志愿者納入從業人員培養隊伍,加強與社會合作方的交流與對話。另一方面,轉變培訓形式。公共圖書館數字文化服務的培訓形式可以是面授和網絡授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培訓內容除圖書館相關業務、新技術應用外,還應注重提升服務點從業人員的設備操作能力和服務理念等。
6.建立監管和評價機制
一方面,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應符合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和要求,建立健全以政府為主導的監管機制。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負責政策制定和執行,確保長期有效地監督公共圖書館及其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行為。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應對政府績效管理、服務績效開展評估,評價機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服務的制定、實施、效果。評價范圍包括上下級之間、政策制定者與政策執行者之間的內部評價,公眾和媒體的外部評價。
7.制訂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實施標準
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為公共圖書館開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提供了法律依據。地方政府應依據當地財政保障力度和文化需求,制訂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實施標準,建立統籌協調機制,真正實現共建共享。地方文化主管部門應依據本地區政策和標準,規劃全省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及時給予當地公共圖書館指導和支持,幫助公共圖書館解決實際問題。公共圖書館應按照相關政策、法規、標準、規范開展業務,使各項管理和業務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參考文獻|
[1]孫雨,陳鳳娟. 公共圖書館“抖音”短視頻服務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1):85-94.
[2]李晨,李雪萍. 數字化背景下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式探析[J]. 出版廣角,2021(1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