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漪


摘 要:為了保證復合陶瓷粉體的抗老化性能,結構的致密性無裂紋,本文提出一種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膠制備方法,選用無機鋯鹽作為原料,制備納米氧化鋯復合陶瓷粉體,通過干壓成型與無壓燒結,成功制備復合陶瓷。發現在應用聚丙烯酰胺凝膠法時,設定0.1mol/L氧氯化鋯濃度,3mol/%的氧化釔摻雜量,600℃氧化鋯凝膠煅燒溫度,1550℃素坯燒結溫度實驗條件下,可以成功制備94.65%相對密度,11.136GPa硬度的陶瓷,且試樣具有良好抗老性,旨在為今后復合陶瓷的制備技術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納米氧化鋯;復合陶瓷粉體;聚丙烯酰胺凝膠法
本文通過利用此制備方法的優勢,用于納米氧化鋯復合陶瓷粉體制備中,通過實驗證實此制備技術的可行性,并在優化試驗參數后成功得到優異性能的納米復合陶瓷。
1試驗方法
1.1材料及設備
本次為了制備納米氧化鋯復合陶瓷粉體,所用試驗試劑包括氧氯化鋯、硫酸鋯、硝酸氧鋯、丙烯酰胺、過硫酸銨、亞甲基雙丙烯酰胺、硝酸釔、去離子水等[1];所用儀器設備包括磁力攪拌器、高溫管式爐、瑪瑙研缽、精密電子天平、X射線衍射儀、熱重/差熱同步分析儀、傅里葉紅外光譜儀、顯微硬度計等。
1.2制備氧化鋯粉體
在參考以往研究聚丙烯酰胺凝膠法制備超導粉體YBa2Cu3O7-x方法,用于本次氧化鋯納米粉體的制備過程,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使用電子天平稱取定量的氧氯化鋯、硝酸氧鋯、硫酸鋯無機鋯鹽粉末,并溶入去離子水內,配制一定濃度無機鋯鹽溶液;
第二步,使用電子天平稱取一定量丙烯酰胺粉末、亞甲基雙丙烯酰胺粉末,攪拌均勻至澄清待用;
第三步,將溶液加熱至50℃時,加入適量過硫酸銨與四甲基乙二胺,繼續升溫所獲溶液至60℃維持1h,充分反應直至生成透明凝膠狀反應物[2];
第四步,將反應物轉移至恒溫干燥箱內, 100℃干燥24h,即可獲得干凝膠;
第五步,研磨獲得的干凝膠置于高溫管式爐內,設定升溫速度為5℃/min直至既定溫度后保持4h恒溫,然后降溫至室溫;
第六步,研磨粉體,獲取不同煅燒溫度條件下的納米陶瓷粉體。
1.3制備氧化鋯陶瓷
選取聚乙烯醇用于本實驗的粘結劑,配置3wt%的聚乙烯醇溶液,并在氧化鋯粉體內緩慢加入溶液,使用機械攪拌直至粉體充分分散于溶劑中,對混合物使用研缽研磨后,裝入不銹鋼模具內干壓成型處理,設定20Mpa壓力,3min保壓時長,成功制備為13mm的2mm厚度標準試樣,之后放置80℃的恒溫干燥箱內,維持4h恒溫充分干燥,獲得了氧化鋯陶瓷素坯。將所獲初步試樣放置3℃/min升溫速度的高溫管式爐內,直至溫度升高至800℃維持半小時恒溫,除盡聚乙烯醇之后,按照5℃/min升溫速度,設定升溫條件分別達到1250℃、1350℃、1450℃、1550℃,進行2h的無壓燒結,直至最后爐溫降至室溫,即可獲得氧化鋯陶瓷。(見圖1)作為納米氧化鋯陶瓷的制備工藝流程圖。
2實驗結果分析
2.1熱分解過程
通過對氧化鋯凝膠進行熱重-差熱分析,確定氧化鋯凝膠后續熱處理工藝,熱分解過程主要包括三階段(見圖2),第一階段由室溫升至220℃,發現凝膠基本達到5%的失重量,這主要由于升溫過程揮發凝膠內的水分所致,在溫度上升至236℃時產生吸熱峰值;第二階段則由220℃升溫至480℃,凝膠失重量增加明顯,在這一溫度范圍內主要分解了凝膠有機小分子化合物。在第三階段是由480℃升溫至578℃,此溫度范圍內氧化鋯凝膠快速失重,此時的放熱峰值也會隨之增大,主要是氧化分解凝膠內存在的有機碳骨架,直至升溫達到578℃之后,發現氧化鋯凝膠基本并無失重變化,證明已經完全分解凝膠內有機物。因此,制備納米氧化鋯復合陶瓷粉體時,煅燒溫度需要在578℃以上[3]。
2.2物相組成
以氧化鋯凝膠熱分解過程,能夠發現578℃以上煅燒溫度條件下,所制得氧化鋯粉體。煅燒溫度影響氧化鋯相結構,根據XRD測試分析,獲得不同煅燒溫度條件下氧化鋯粉體晶粒尺寸,分別為12.33nm、18.73nm、32nm,實驗發現氧化鋯凝膠在不同煅燒溫度后,可以制備T-ZrO2,不存在其他第二相,證明在氧化鋯晶體內已經成功固溶釔元素。因此,通釔元素可以對氧化鋯相變有效抑制,相結構穩定效用顯著。隨著煅燒溫度的不斷升溫,還會隨之增加T-ZrO2的衍射強度峰值,證明這個過程讓氧化鋯晶粒的尺寸也隨之加大。煅燒溫度的逐步升溫,氧化鋯晶體尺寸的變化規律,主要由于高溫加熱會增加小顆粒活化能,小顆粒晶界聚集,所致晶粒尺寸不斷增加,而煅燒溫度在600℃至800℃過程中,發現晶粒尺寸有明顯的增大變化。
2.3微觀形貌
觀察煅燒溫度不同時,氧化鋯粉體的形貌與粒徑分布情況,從中能夠看出,煅燒溫度的不斷升高,可以制成形狀接近于圓球狀的氧化鋯納米顆粒,這個過程中粉體形貌并不受煅燒溫度變化而發生明顯改變。隨著氧化鋯粉體顆粒尺寸均值變化時,由16.95nm增加至35.92nm,粉體粒徑分布會跟隨煅燒溫度增高隨之變寬,此結果基本一致于以往研究獲得的晶粒尺寸結果。這一情況可能是由于所受高溫影響,顆粒能量極高有利于晶體的形成,從而增大顆粒尺寸。觀察氧化鋯粉體能譜可以發現,本次所制樣品內基本都存在少量釔元素,證明氧化鋯有利于結合氧化釔,形成置換型固溶體。在聚丙烯酰胺凝膠法制備中,可以形成三維網狀骨架結構,在聚丙烯酰胺骨架空穴內隨機分布氧氯化鋯微溶液,對其自由移動與晶粒成長有所限制,因此獲得的氧化鋯粉體成品團聚較少,有良好的分散性,在高溫煅燒之后有利于研磨。
2.4氧化鋯復合陶瓷性能
2.4.1相對密度
想要保證氧化鋯復合陶瓷的力學性能,材料致密性至關重要,對氧化鋯陶瓷密度進行測試,發現在1550℃燒結溫度條件下,陶瓷試樣的致密性達到最高,相對密度值并無明顯差別,幾乎所有試樣相對密度都在95.5%以上。根據曲線走勢能夠發現,在燃燒一定凝膠溫度時,氧化鋯陶瓷相對密度會跟隨燒結溫度隨之增加。燒結溫度相同條件下,越低的煅燒溫度,陶瓷就會有越大的相對密度。在600℃凝膠煅燒溫度,1550℃陶瓷燒結溫度條件下,所制得氧化鋯陶瓷可以達到96.65%的相對密度。
(見圖3)作為煅燒溫度、燒結溫度改變氧化鋯陶瓷的相對密度,越低凝膠煅燒溫度,就會有越高的粉末燒結活性,以及越好的陶瓷致密性。在600℃凝膠煅燒溫度條件下,粉末一次粒徑較小,且流動性較強燒結性極高,產生較大的燒結推動力,所以燒結低溫條件下陶瓷的相對密度較高。在700℃、800℃煅燒溫度條件下,粉體有較大的一次粒徑,燒結活性不高,產生較小的燒結推動力。隨著燒結溫度逐漸升高,會明顯增加素坯相對密度,隨之提升陶瓷結構致密性。
2.4.2硬度
陶瓷材料的抗破壞能力取決于硬度,想要制備氧化鋯復合陶瓷,硬度與陶瓷致密性至關重要。實驗發現,氧化鋯陶瓷的維氏硬度與煅燒與燒結的溫度變化密切相關,氧化鋯凝膠在恒定煅燒溫度條件下,陶瓷維氏硬度會跟隨燒結升溫同步增強。燒結溫度條件固定不變情況下,煅燒溫度越低陶瓷維氏硬度則呈負相關。在1550℃燒結溫度條件下,試樣硬度超過10GPa,在1350℃升溫至1450℃燒結溫度條件時,陶瓷試樣的維氏硬度呈現明顯增加,證明這一燒結溫度會增加陶瓷試樣密度,陶瓷硬度也隨之增加。以600℃氧化鋯凝膠煅燒溫度條件時,1550℃氧化鋯陶瓷燒結溫度下,可以達到11.135GPa硬度。
2.4.3抗老化性能
氧化鋯材料在常溫條件下有著尤其優異的力學性能,在超過100℃的中低溫潮濕環境中,氧化鋯材料力學性能會有所下降,即低溫老化情況,而這種情況將會對陶瓷材料的應用產生嚴重影響。通過本次實驗發現氧化鋯陶瓷在1550℃燒結溫度下可以達到最優性能,于是設定抗老化性能實驗燒結溫度恒定,設計不同的老化時間。實驗發現同樣老化時間下,氧化鋯凝膠煅燒溫度升溫,老化時間的不斷增加,根據XRD顯示衍射峰的強度都隨之增加。在6h老化時間,600℃凝膠煅燒時間內,衍射峰強度明顯下降。觀察反應凝膠在越低的煅燒溫度下,會產生越大的直線斜率,成核反應決定了氧化鋯陶瓷的老化過程。
3納米氧化鋯復合陶瓷粉體的應用
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今后陶瓷材料的應用方向,特殊結構和形貌的納米氧化鋯復合粉末,決定其越來越廣泛使用和研究。氧化鋯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可用于制作耐磨陶瓷球,還可作為一種生物醫學材料用于硬質組織(牙齒)的重建和修復;5G時代要求信號傳輸速度更快,是4G的1~100倍。
5G通信將采用3Ghz以上的頻譜,其毫米波的波長更短,與金屬背板相比,陶瓷背板對信號無干擾,且擁有其他材料無可比擬的優越性能,受到手機生產商的青睞,其中,氧化鋯陶瓷背板前景最為廣闊,氧化鋯陶瓷手機背板的生產離不開納米復合氧化鋯粉體。氧化鋯復合陶瓷粉體被引入多晶氧化鋯材料中,其高熔點和高硬度可用于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硬度,發揮增強和韌性作用。另外,氧化鋯復合陶瓷粉體的高導電性也可用于電火花加工技術生產過程,加工各種復雜的形狀器件,滿足多元化生產需要。
4 結論
綜上所述,為了制備納米氧化鋯復合陶瓷粉體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膠法,發現燒結溫度與陶瓷試樣的相對密度正相關,密度會跟隨燒結溫度升高而增大;陶瓷試樣硬度又密切關聯相對密度,二者呈正相關;在抗老化性能實驗中發現越小的晶粒尺寸,會獲得越好的試樣抗老化性能。最終成功制備的納米氧化鋯復合陶瓷粉體,可以達到94.65%相對密度,11.136GPa硬度的陶瓷,具有良好抗老性,希望可以為氧化鋯陶瓷技術發展提供有力參考。
參考文獻
[1]牟庭海許文濤凌軍榮董天文秦梓軒周有福.微波燒結制備ZrO2-AlN復合陶瓷的微觀結構與性能研究[J].無機材料學報, 2021,36(11):1231-1236.
[2]靳元勛,霍地,孫旭東.液相法制備棒狀Al2O3及Al2O3-ZrO2陶瓷復合粉體[J].2021.
[3]鄭儷媛,錢超,寧聰琴,等.新型氟摻雜納米氧化鋯復合樹脂填料的制備及其抗菌性能評價[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21,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