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珍
摘 要:隨著陶瓷市場競爭的愈演愈烈,陶瓷商標成為國家和企業陶瓷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力,陶瓷商標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此而引發當前的陶瓷商標搶注的熱潮,本文將從陶瓷商標搶注現狀來研究陶瓷商標保護的途徑。
關鍵詞:陶瓷商標;商標搶注;商標保護
1 商標搶注的內涵及影響
商標搶注行為是指申請者沒有經過實際商標使用人同意卻將商標到商標局搶先注冊登記的行為。商標是如今經濟社會將產品和服務進行區分的關鍵媒介,知名度廣的商標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能夠打開商品和服務的市場流通渠道。所以,不少銷售者和生產商對熱度高的商標需求是不言而喻的,接踵而來的是商標搶注事件的不斷發生。隨著互聯網市場經濟的發展,商標搶注已經演變成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比如說前一段時間劉耕宏引起的運動熱潮,不少商家開始搶注“劉耕宏”商標,其中不乏主營運動器材和運動服裝的商家;再有“王心凌女孩”在網絡橫空出世,不少商家開始進行“王心凌”商標搶注,此類案件在網絡時代屢見不鮮。網絡熱詞利用網絡虛擬性傳播非常之迅速,其商標搶注比一般商標搶注人數更多,并且法律邊界不清晰。商家精確捕捉網絡熱詞社會影響力,將其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經濟市場營銷手段。不以使用為目的的大量投機性商標搶注,將浪費國家行政和司法資源,導致商標數量虛增搶占了誠實商家的商標使用需求,干擾了商標市場的正常運作。[1]
作為市場經濟的無形財產,商標代表一個企業或者個人長期努力的成果,一個商標的知名度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營銷和推廣,所以他人未經過系爭商標所有者同意的使用和惡意攀附商標行為都應得到法律的懲罰。2019年《商標法》增加量惡意商標注冊后果,可見法律在維護誠實商標權人的合法權益,國家也在加大對商標保護的力度。《商標法》第32條規定商標搶注會損害商標實際使用者的在先權利。可是根據32條規定的條款來看,是否能明確厘清商標搶注呢?所以除了依據《商標法》之外,我們在判定商標搶注時也得遵循《商標審查及審理標準》,其規定搶注商標可以和他人商標相同或相似,并且其商標所涉及的商品和服務和他人所使用的商品或服務商標相同或相似。《商標法》第57條規定搶先注冊混同商標也屬于侵權。商標搶注會增加商家的銷售成本,并且也會給商標局帶來不必要的工作量,浪費國家行政資源,違法我國誠實信用原則,其權利主張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2 商標搶注現象產生原因
2.1商標注冊忽略實際使用因素
中國商標注冊實行注冊在先這一規則,即商標取得以注冊商標的先后順序為準,這為商標搶注行為做了隱形鋪墊。在商標審查時不考慮該申請者注冊目的及其對系爭商標的使用情況,使商標使用者在他人僅在時間上領先一步申請商標便失去商標專用權實屬不公,將對利害關系人造成巨大商譽損失,久而久之也會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我國商標注冊以申請在先為主,使用在先為補充,在同日申請的經審查后采取使用在先的判斷標準。雖然使用在先為補充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在先權利人,但始終是治標不治本的策略,不能從實質上解決市場中惡意商標搶注的行為,大多數商標搶注者不具有使用在先的先決條件,所以會提前搶注商標掠取市場牟利先機。申請在先原則只是簡化了商標注冊的程序,但是商標申請注冊模式缺乏對商標實際使用的審查。[2]
2.2商標注冊責任規制的缺失
《商標法》明確規定,“以欺騙手段或其他不正當手段注冊商標的,由商標局宣告該注冊商標無效。”所以,在惡意商標搶注行為中,無論搶注者是出于欺騙還是其他不正當目的搶注商標的,最終結果僅為宣告無效,搶注者并不會承擔較大的經濟損失。即使《商標法》對惡意搶注的法律后果進行了規制,但是在實踐中,針對惡意搶注行為,即使適用最嚴重的法律后果也只是宣告注冊無效會減損三百元的受理商標注冊費。[3]交易成本和經營收益是商家最看重的,當搶注行為帶來的收益大于其違法成本時,搶注者會更愿意承擔微弱的法律責任而以身犯險,只有當法律責任能夠達到威懾搶注者時,市場經濟中普遍的商標搶注行為才會因為畏懼法律責任而逐減。與此同時,商標搶注的維權成本高,不利于被侵權人維權,也是《商標法》欠缺考量的,導致很多商標搶注者在成本低且明知當事人維權成本大而實施商標搶注日益猖獗。
2.3商標搶注所獲利益匪淺
商標是一種無形的智力勞動成果,對市場經營越來越重要。商標往往代表商家的商譽,擁有知名度高、熱度廣的商標是每一個商家夢寐以求的。商標最直接的作用是區別商品或服務,需要把商標大面積投放到市場中,這也衍生出其他功用,如宣傳商品、塑造商業品牌。[4]現實生活中消費者都比較標榜商標的重要性,會更傾向于選擇知名度高的商標品牌,用商標來區分商品的質量和來源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商標搶注并不僅僅指搶占一個商標這么表面,更多的意指搶占優質市場競爭價值,好的商標會反映企業經營管理能力、整體商品研發能力以及工作人員的基本素養,比如“格力”、“美的”等商品會讓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并且其品牌售后服務讓消費者安心。優質的商標能夠讓商家獲取遠高于同行業的平均利潤,商標搶注所獲利益遠高于當前的糾紛利益,還包括未來因商標而產生的良性市場競爭而衍生的經濟價值。
3 陶瓷商標搶注現象
中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陶瓷生產地和消費地,陶瓷作為古文化的傳承,其發展市場一直都在不斷擴大。我國陶瓷發展地眾多,比如江西景德鎮、廣東佛山、湖南醴陵、福建德化等地,著名陶瓷品牌有東鵬瓷磚、亞細亞、蒙娜麗莎、馬可波羅等。隨著陶瓷市場的不斷發展,特色各異的陶瓷產品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在大眾眼前。江西景德鎮的陶瓷已成功打開了我國陶瓷產業的國際市場,不少國際友人會不遠萬里來景德鎮欣賞陶瓷,廣東佛山的陶瓷生產系統使陶瓷生產水平和工藝大幅度提升。與此同時,陶瓷企業開始非常重視商標使用和商標維權,市場上不少企業利用在先申請商標原則進行惡意搶注陶瓷商標,或進行日后商標轉售,或有“傍大牌”之疑進行假品銷售,抑或是打陶瓷商標“擦邊球”欺騙消費者。
近二十年來陶瓷商標搶注事件屢見不鮮。廣東新明珠陶瓷集團有限公司打造“薩米特”品牌,由于各種原因公司未及時對“薩米特SUMMIT及圖”商標進行注冊。2002年,蘇益和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薩米特SUMMIT及圖”商標,蘇益和的惡意搶注使公司還面臨無法再使用“薩米特”商標的難題,其繼續生產、銷售薩米特瓷磚的行為存在著被蘇益和起訴商標侵權的風險。好在新明珠陶瓷具有版權意識,其在注冊之前對“薩米特”進行了版權登記,這才保全了“薩米特”商標及在惡意搶注商標行為面前完勝。2018年9月30日,佛山市共發出各類商標預警通知書77630份,其中商標搶注預警通知有1981份,除了有“黃飛鴻”、“石灣”、“詠春拳”等公共資源被搶注之外,一些屬于企業的馳名商標、品牌商標也被大量搶注,如知名度較高的“ARROW”、“法恩莎”、“美陶”等品牌,搶注量位居前列。此外,陶瓷知名品牌“科達”,“冠珠”、“宏宇”、“浪鯨”均被監測到存在被他人搶注的風險。2019年,“馬可波羅”商標險被海外搶注。2020年“瑪緹”商標維權案件拉開帷幕,“瑪緹”瓷磚被山寨不單屬于“打擦邊球”山寨名牌商標事件,尤其是惡意陶瓷商標搶注典型代表。最終惡意商標侵權者喜達屋、三榮家居被判停止侵權并連帶賠償廣東瑪緹陶瓷有限公司18萬元經濟損失,以往陶瓷品牌沒有注意過的第20類(家具)商標注冊分類很可能會被不法商家惡意搶注,“瑪緹事件”的發生也敲響了陶瓷商標保護的警鐘。陶瓷之鄉景德鎮有近200個傳統名稱遭遇外地人搶注,其中僅陶瓷類便有80個左右,其中“三青花”、“玲瓏”、“梧桐”等景德鎮著名品牌遭多次搶注。
搶注者利用陶瓷品牌混淆陶瓷消費者的真實購買選擇,這種惡意商標搶注行為使陶瓷商標企業的陶瓷銷售量急劇減少,劣等產品質量還影響陶瓷品牌形象和商譽,導致公司信譽受損,市場面變窄。互聯網經濟猛速發展給搶注者進行商標搶注提供了條件,很多不懂商標保護意識的陶瓷企業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成為受害者。當務之急是就陶瓷商標搶注現象制定合理的規制管理,從源頭杜絕不法搶注者的犯罪意圖,保護陶瓷交易市場的穩定。
4 陶瓷商標搶注問題的抒解之道
4.1加大商標搶注成本及法律責任
陶瓷商標取得以在先注冊為標準,注冊成本較低和其惡意搶注法律責任輕微使得陶瓷商標搶注行為大行其道。在無真實合理使用的主觀目的下,一些陶瓷企業通過惡意搶注來達到其牟利目的,不僅將搶注的多個陶瓷商標投資于具有市場前景價值的陶瓷品牌上,而且試圖將其搶注的陶瓷商標以可觀的價格轉售給他人獲益。因此必須從源頭上杜絕經濟市場上日益猖獗的陶瓷商標搶注行為。一方面,對于已經注冊使用的商標,如果從注冊之日起從來沒有被使用過,應該逐月收取商標閑置費,收取的比例應逐月成倍提高,到3年期滿,還未使用過,便可直接撤銷。[5]另一方面,商標法應當具體設立商標搶注行為定義,并加大惡意商標搶注法律后果,改變以往僅宣告商標無效或者損失幾百注冊費的微弱法律后果,加大對惡意陶瓷商標搶注的經濟懲罰力度和商標申請資格權限,情形嚴重的予以承擔刑事責任,并且減少商標使用人維權成本,根滅搶注人因維權成本高而產生的僥幸心理。規制商標搶注成本和加大法律責任使陶瓷市場上不法搶注人能夠產生畏懼心理,從而減少陶瓷商標搶注事件的發生,促進陶瓷市場的穩定交易和經濟發展。
4.2將商標實際使用作為商標注冊的考量因素
商標注冊在先申請原則是陶瓷商標搶注行為的導火索。在陶瓷經濟市場交易中,陶瓷企業及個體戶等陶瓷經營者僅僅依靠商標注冊便能獲取其經營的陶瓷商標,而其對商標在陶瓷市場中的實際運用在所不問。商標法必須加強對商標使用的認定界限,為避免陶瓷商標的大量囤積浪費,商標使用的認定將發揮積極的功能效應。商標搶注一般都是為了炒賣商標或者壟斷品牌,而非將商標使用于商品或服務。[6]若是任由搶注人僅憑商標核準注冊就能奪取商標使用人的無形智力成果,會造成經濟市場中因商標而引起的權益糾紛,不利于國家司法整頓,會浪費大量司法資源。為保障我國對商標注冊制度的公平性,在申請者申請商標注冊時,要考慮商標先使用人的實際使用情況,還得考量申請者申請之后是否實際經營使用,排除其搶注行為僅是為了轉售或是進行市場不正當壟斷競爭。制定嚴格的商標使用制度,若是在陶瓷商標注冊之后連續3年里,商標所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將商標投入陶瓷市場進行實際經營使用,可以合理懷疑其是惡意注冊,不宜認定其實際使用該陶瓷商標,應當考慮撤銷該陶瓷商標,準許他人再申請,維持市場公平公正的良好競爭氛圍。
4.3加強對惡意商標搶注的法律管制
我國對惡意商標搶注的內涵并沒有通過法律進行明確規制,并不足以打壓惡意搶注者們日益猖獗的違法搶注行為。對于“惡意”的解析若是僅僅依賴于誠實信用原則來判定,則太過模糊和籠統,惡意搶注者完全可以利用這一缺陷來為自己辯解從而擺脫法律的規制。所以我國有必要立法明確予以惡意搶注法律規制,充分利用3年無正當理由不實際使用則撤銷商標的制度,充分借鑒美國“真實使用意圖原則”,有效從根源上減少惡意商標搶注現象。另外,從立法上增設商標注冊審查前置程序,從審查階段就剔除惡意商標搶注申請行為,及時駁回惡意搶注有利于節約注冊資源和行政勞力,也可以避免因惡意搶注而引起的商標撤銷或無效的非正當糾紛。對于被搶注人因惡意搶注遭受的利益損失,以及搶注人搶先注冊他人商標的主觀惡意,《商標法》并未規定相應的賠償責任和懲罰性措施。[7]利用企業及商人注重違法成本的心理特質,從立法上加大對惡意搶注的法律責任,也即經濟賠償和懲罰性措施,使企業和其他相關經營者打消惡意搶注念頭。
5 結語
陶瓷商標在陶瓷市場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企業商標的注冊和使用必須規范合理。當惡意搶占陶瓷商標事件發生時,企業必須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同時也維護了陶瓷市場交易安全。加強陶瓷商標的法律保護力度,將陶瓷商標實際使用情況納入商標注冊標準,從根上維護陶瓷企業的商標安全和陶瓷市場交易環境。增強陶瓷企業商標注冊保護意識,加快陶瓷企業內部人員商標維權觀念,保證陶瓷質量和口碑,讓耳熟能詳的陶瓷品牌持續發光發熱,避免陶瓷惡意搶注帶來的信任危機,促進中國陶瓷走向國際化。
參考文獻
[1] 楊利華.商標搶注規制新突破:公共領域保留原則的引入[J].社會科學戰線,2022.323(5):189-198.
[2] 靳金歌.論商標搶注行為的法律規制[J].河南科技,2020(33).
[3] 王蓮峰,康瑞.法律責任視角下商標惡意搶注的司法規制[J].中華商標,2018(7):68-72.
[4] 謝婧雯.商標搶注行為的成因及規制[J].中國商論,2022(10).
[5] 滕銳.商標搶注行為的概念界定及其矯正[J].重慶社會科學,2013(01):30.
[6] 曹柯.商標搶注及其規制程序[J].人民司法,2011(05):90.
[7] 魏麗麗.商標惡意搶注法律規制路徑探究[J].政法論叢,2020(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