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會琴,張夢婷
重癥胰腺炎是臨床常見的疾病,是由機體內胰酶和相關毒素釋放而導致的疾病。該病發病率與病死率均較高,需及時救治[1]。臨床治療重癥胰腺炎方法較多,但多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可較好地抑制胰酶活動,改善患者病情,已取得較好的療效[2]。有研究指出,重癥胰腺炎患者救治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提升臨床療效,降低并發癥,有助于患者及早康復,且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3],可見有效的護理對該病患者具有較大影響。重癥胰腺炎通常病情較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并發多種疾病,例如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故而在治療過程中應加強患者的護理干預[4-6]。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干預模式是指分析總結護理過程中存在或者潛在的問題,再根據臨床經驗以及相關文獻報道,對患者開展護理服務。該護理模式臨床上已取得較好的效果[7]。本研究納入97 例重癥胰腺炎患者分組分析該護理方案的效果。
1.1 研究對象 納入湖北文理學院附屬醫院(襄陽市中心醫院)2019 年3 月至2021 年8 月收治的重癥胰腺炎患者合計97 例作為研究對象,以數字表法隨機將其分成對照組(48 例)與觀察組(49 例)。2 組患者年齡、病程、合并癥與誘發因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例)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胰腺炎臨床診治指南》[8]中重癥胰腺炎診斷標準:發熱、腹痛腹脹、嚴重炎癥感染、低血壓休克、呼吸困難、上消化道出血等。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重癥胰腺炎診斷標準;(2)患者可接受隨訪;(3)患者自愿參與研究;(4)患者依從性較好,可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標準:(1)溝通障礙者;(2)聽力障礙者;(3)視力異常者;(4)合并腫瘤疾病者;(5)精神疾病與心理疾病者;(6)合并器官病變者。
1.4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即留意患者病情變化,給予患者營養支持及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幫助患者恢復健康。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干預模式。(1)成立護理小組。由主任醫師、護士長、責任護士、康復師、營養師、心理醫師等共同組成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均接受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干預相關培訓。(2)統計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收集其相關資料,對患者病情進行初步了解,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全面了解患者情況,查找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3)總結存在的護理問題。①患者病情變化較快,護理人員欠缺,無法做到隨叫隨到,無法24 h 有人看護,以及無法及時進行觀察及處置。②患者對營養師制定的飲食計劃較為排斥。③患者負面情緒嚴重,影響正常治療及護理,導致其依從性較差。④患者理解能力較差,健康教育實施效果較差等。⑤患者生活習慣不良,對病房環境不滿意。(4)解決問題。經護理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及總結臨床經驗,查閱相關文獻,制定解決措施如下:①增加護士,為患者提供一對一護理服務,招募更多護理人員,指導家屬對患者進行護理與看護,確保24 h 有人看護。②了解患者飲食習慣,根據患者需求制定飲食計劃,患者同意后方可開展。③分享成功案例。以成功案例激勵患者,增強其治療積極性及生存意志力。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內心想法,針對性解決其困惑。患者家屬多陪伴及鼓勵患者,為患者分享生活中的趣事,講述患者喜歡的故事,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等。④根據患者病情及其理解能力,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及時答疑解惑等。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加強健康教育力度,使患者及家屬更好地了解疾病。⑤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保證病房的溫度、濕度、光照適宜,及時更換床單被罩,為患者營造干凈與清潔的病房環境,同時為患者提供便利的住院服務,允許患者擺放其喜歡的物品,例如書籍、報紙、相框等,真正給患者提供舒適、熟悉的病房環境等。
1.5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顯效:患者腹痛、腹脹等癥狀基本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復正常,體溫正常,無并發癥;有效:患者腹痛、腹脹等癥狀好轉,身體各項指標好轉,生命體征趨于穩定,尚存在一定并發癥;無效:未達到以上效果。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并發癥率。觀察2 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例如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呼吸衰竭等。(3)記錄并比較2 組患者重癥監護室入住時間、癥狀緩解時間及總住院時間。(4)疾病知曉率。采取問卷調查疾病知曉情況,包括定期門診隨訪、戒酒、合理運動、合理飲食、藥物用法及用量等。(5)負面情緒評價[9]。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SAS 由William W.K.Zung 編制,采取4 級評分法,分值劃分界限為50 分,50~59 分屬于輕度焦慮,60~69 分屬于中度焦慮,69 分以上屬于重度焦慮。SDS 由W.K.Zung 編制,采取4 級評分法,包括20 個項目,53~62 分屬于輕度抑郁,63~72 分屬于中度抑郁,73 分及以上屬于重度抑郁。SAS 和SDS 分值越低,表示其負面心理程度越輕,心理狀況越佳。(6)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QOLBREF)評分[10]。該量表包括社會關系(3~15 分)、心理(6~30 分)、生理(7~35 分)、生活環境(8~40 分)4 個部分,總分24~120 分,總分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佳。(7)再入院率。電話隨訪6 個月,記錄比較2 組患者出院后3 個月及出院后6 個月再入院率。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4.0 統計軟件分析所得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率(6.12%)低于對照組(22.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率比較[例(%)]
2.3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重癥監護室入住時間、癥狀緩解時間及總住院時間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重癥監護室入住時間、癥狀緩解時間及總住院時間均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重癥監護室入住時間、癥狀緩解時間及總住院時間比較(d,)

表4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重癥監護室入住時間、癥狀緩解時間及總住院時間比較(d,)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例數48 49重癥監護室入住時間11.23 ± 1.53 8.95 ± 1.45 7.530 2<0.001癥狀緩解時間5.12 ± 0.67 4.34 ± 0.45 6.717 0<0.001總住院時間23.12 ± 3.12 20.12 ± 2.16 5.495 4<0.001
2.4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疾病知曉率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疾病知曉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疾病知曉率比較[例(%)]
2.5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負面情緒變化情況比較 護理前,2 組患者SAS 評分和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 組患者SAS 評分和SDS 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患者SAS 評分和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負面情緒變化情況比較(分,)

表6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負面情緒變化情況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SAS 為焦慮自評量表,SDS 為抑郁自評量表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例數48 49 SAS SDS P 值<0.001<0.001護理前49.63 ± 6.23 49.92 ± 5.99a護理后38.43 ± 5.12 31.24 ± 4.23b t 值9.622 6 18.934 5 P 值<0.001<0.001護理前52.35 ± 5.34 52.91 ± 5.28a護理后37.85 ± 6.66 32.25 ± 5.33b t 值11.768 2 4.566 5
2.6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QOL-BREF 評分比較 護理前,2 組患者QOL-BREF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 組患者QOL-BREF 評分均上升,且觀察組患者QOL-BREF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7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QOL-BREF 總評分比較(分)

表7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QOL-BREF 總評分比較(分)
注:QOL-BREF 為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例數48 49護理前45.23 ± 4.34 45.64 ± 3.99 0.484 1 0.628 3護理后89.74 ± 4.23 109.45 ± 3.27 25.638 7<0.001 t 值50.883 5 86.584 4 P 值<0.001<0.001
2.7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出院后3 個月及出院后6 個月再入院率比較 出院后3 個月,2 組患者再入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6 個月,觀察組患者再入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8。

表8 觀察組與對照組出院后3 個月及出院后6 個月再入院率比較[例(%)]
既往調查顯示,我國重癥胰腺炎發病率不斷上升,對患者生命造成嚴重威脅[11-13]。該病病情急且嚴重,患者預后較差,容易繼發感染、多器官衰竭等并發癥,需及時搶救,在治療過程中加強對患者的護理服務可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救治效果,對預防并發癥有一定幫助。既往研究表明,護理干預應用于重癥胰腺炎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14-20]。多數學者研究重癥胰腺炎患者的護理干預,已取得一定效果[21-24]。研究表明,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干預模式屬于新型護理模式,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取得較好效果[25-26]。
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干預模式在臨床中應用效果顯著,其屬于新型護理干預模式。該護理模式通過評估患者病情,了解其主要情況,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并根據臨床護理經驗以及查閱相關護理文獻,擬定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擬定的護理計劃為患者實施護理服務,護理的目標性較強,使護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本研究給予重癥胰腺炎患者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干預,首先納入經驗豐富的小組成員建立護理小組,并對其進行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干預培訓,培訓合格后再對患者開展較為全面的護理服務。其次,確定護理主要目標,以患者康復為提前,收集和評估重癥胰腺炎患者基本資料,小組成員商討存在的問題,擬定解決的方案,按照護理方案執行護理計劃。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提示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干預模式可較好地提升重癥胰腺炎患者的護理水平,從而提升臨床治療效果。通過解決問題,提升護理服務,改善護理質量。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重癥監護室入住時間、癥狀緩解時間及總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提示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干預模式有助于減少重癥胰腺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早日恢復。觀察組患者疾病知曉率更高,SAS與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QOL-BREF 評分高于對照組,再入院率低于對照組,可見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干預模式有助于改善重癥胰腺炎患者的不良心理,促進其積極接受護理與治療,故而患者疾病知曉率與生活質量均提升,再入院率降低。
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其一,納入重癥胰腺炎患者病例數較少,后續可擴大樣本研究。其二,護理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較少,需結合其他文獻報道進一步探究重癥胰腺炎患者護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干預模式在重癥胰腺炎患者中應用價值較高,患者護理效果提升,并發癥率降低,負面情緒改善,生活質量提升,身體恢復較快,6 個月再入院率降低。此干預方式安全可靠,值得應用。